学案:叶公好龙(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编辑:互联网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含的寓意。

学习重点

理解词义,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      )  (      )  (      )  (      ) (      )  (      )                                                  

窥         牖          瑞           萃         震          凿

2. 看拼音写词语。

hún bù fù  tǐ             sì lónɡ fēi lónɡ         yè gōnɡ hào lónɡ

(                )       (                   )     (                  )

3. 查字典,填空。

“窥”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再查(   )画,其中第六画是(  )。在字典里“窥”有两种解释:①从小孔或缝隙里看。②暗中察看。在“窥探”一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附”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再查(   )画,其中第四画是(   )。在字典里“附”有三种解释:①附带。②靠边。③依次,依附。在“魂不附体”一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二、学习研讨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刻舟求剑》,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叶公好龙》。

3.扣题质疑: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到底叶公与龙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画出自己读不明白的地方。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默读课文,要求:结合译文,感知课文内容。

4. 师生合作,检查读书情况。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提出难懂的字、词、句。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完成下列练习。

(1)联系课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叶公好龙:                   。    凿以写龙:                     。

弃而还走:                   。    窥头于牖:                     。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

(2)说说“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1、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多形式读文:指名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背诵积累。

(四)课堂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叶公好龙》这个故事。

2.你觉得叶公这个人怎样?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巩固延伸

1.写出文中描写叶公形式上喜欢龙的语句。

                                                                         

2.写出叶公见到真龙吓得魂不附体的语句。

                                                                         

3. 阅读《乐山龙舟会》,完成作业:

(1)             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宽阔的江面,“             ”,是举行龙舟竞渡            的地方。

(2)每年的农历            ,数十万乐山人民欢庆          ,观赏       风采。

(3)读第五自然段,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锣鼓   (       )的项目  (      )地扫视   (      )地举起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狡黠:                                 遁去:                              

※古诗积累《观沧海》---- 曹操   

学习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