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7-11-28编辑:互联网
林玉算
顺利地上完一节研讨性公开课,心里轻松了许多。几天来,静心回顾,思考整堂课的教学情况,觉得这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设计了“变序”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的主要段落。学习了白杨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自然段,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进一步体会白杨的特点与品格。再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理解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这样安排,既梳理了顺序,又突出了重点,条理非常清晰。
2、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教给阅读文章、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强调边读边思,读中理解。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1)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高大挺秀”一词,就把白杨的外形特点全说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白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读书时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阅读,就能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也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既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特点,又要体会白杨与边疆建设者之间的相似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内容的理解去领悟文章的中心,这就是阅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文章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训练。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用多媒体课件,北方特有的树种--白杨树的形象及生长环境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南方的孩子认识白杨,又再现当年新疆军垦战士垦荒的情景和他们的光辉形象,最后还播放了现在新疆繁荣、美丽景象的画面。打破了时空界限,有利于学生对边疆建设者博大情怀的理解。
三、编小报,体现大语文观。
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等途径,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自己动手编小报,教会学生多方面摄取信息,尤其是利用背景材料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创新的能力。
这堂课,也存在许多缺憾,须认真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有两点:一是朗读训练不到位。虽然本课朗读课文的形式不少,但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很大,上课时,我总担心时间会不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仓促,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受有些欠缺;二是临下课时,学生小报的交流也有些仓促。学生花了一个多星期的课外时间,精心做成了一份小报,都渴望能更多地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才华。可我只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挑几个同学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小报。大部分没上台的同学为此有些失望和扫兴。如果我当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之后,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向听课的老师、同学展示自编的小报,然后,请让几个同学上台介绍并展示自编的小报,下课后再让有兴趣的同学拿自己的小报找后面的听课老师点评、指导就更好了。这样安排,不仅扩大了交流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还能充分利用现成的课堂资源(有几十个听课老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邮箱: linyus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