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2024-07-19 先进事迹材料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材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1

  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4月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同志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全国推出和集中宣传的先进典型,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近,胡锦涛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联系实际,迅速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热潮。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到9个省市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一些单位、北京大学等作了巡回报告,中央各主要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强调,当前,“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我们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更好地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无论对于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还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2

  杨善洲,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27—20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xx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xx年到20xx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xx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xx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xx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xx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xx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xx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3

  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20多年来,杨善洲老书记带领大家,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了望不到边的绿海。松树长高了,果树成林了,植被明显改善了,断水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老书记还带领群众架起水管,将泉水引进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大亮山林场还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共计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3万多亩甘蔗的灌溉任务。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20xx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首先是修路。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路需要一笔勘测费,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买来水准仪自己勘测。老书记带着錾子和手锤,和大家一起选石头,一起砌石头路,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大家去吃午饭了,他还在埋头选石头。18公里弹石路,就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朝着大亮山的边边角角延伸。

  通电,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老书记亲自带人到保山买来电线和设备,又和大家一起勘察线路,架杆拉线,几个月后,电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子,村民们从街上买回来的灯泡终于亮起来了!电接通的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筹钱宰了一只羊,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林场。那天晚上,林场职工和村民们联欢,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村民们笑啊、乐啊、跳啊,感谢老书记给他们送来了光明。

  大亮山林场的发展,更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老书记就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接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玉米、水稻、烤烟、茶叶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22年来,林区群众人均所得粮食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间伐的林材。到现在,林场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20xx年8月老书记住院治疗,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地到医院看望他。中秋节那天,四五十个姚关老家的农民,专门从100多公里外赶到保山,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和亲手做的月饼送给老书记。60公里外施甸县的群众来了,40公里外潞江坝的老百姓来了,保山城里的亲朋好友也来了,为了不影响治疗,医院只允许派几个代表进去,可其他人却一直围在病房外,久久不愿走开,期盼老书记早日康复。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4

  最近公司党组和党委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系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等要求,本人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入了解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我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工作作风。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杨善洲同志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管理干部,我认为最须要学习的是杨善洲同志的“五种精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活动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各级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资料,按照活动安排要求,认真回顾了自身工作,特别是对照“四优”党员要求、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党的先模人物的.表现、对照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照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查摆了自身问题,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等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本单位业务出发,对上级组织作出的一些关系企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3、创新意识不足,有自我满足情绪。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表现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特别是对待同志的批评和同事正确的指导及批评,有时不够讲究方法,结果使同志们有时候出现比较勉强的现象。对工作方法,处事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开展“四强四优”活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学习,提高自己。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适应新的形势。

  2、创优服务,改进作风。把为群众、为基层搞好服务视为自己的天职,发扬“认真负责、扎实苦干、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铺下身子,埋头实干,树好形象。

  3、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努力推进工作再上新水平。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5

  在云南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辛桂梓强调,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认真学习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的要求,进一步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组织好、开展好。要突出学习主题,注重学习实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老同志以杨善洲为榜样,自觉践行杨善洲精神,努力在老同志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风尚。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和收听收看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广大离退休干部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老干部关怀备至,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代表了离退休干部队伍的主流。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离岗不离志,退休不褪色,积极发挥余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推进云南“两强一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定县下发通知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电子网络等平台,广泛搜集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印发到各老干部党支部;召开老干部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座谈会,组织部分老干部集中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县各级各部门纷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掀起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热潮。

  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统战部部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陈光志在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强调,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丰碑,是激励我们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并与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创先争优,为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做出新贡献。

  德阳市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收看媒体报道;召开了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动员大会;印发先进事迹材料,作为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生动教材;召开了部分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座谈会,学习讨论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达州市印发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通知,就开展学习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组织座谈讨论,召开离退休干部代表座谈会,专题学习讨论杨善洲老同志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各地各部门推荐了本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离退休干部学身边典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作贡献。

  自贡市离退休干部通过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收听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畅谈学习感受,讲述眼中、心中的杨善洲。老同志们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杨善洲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争做“四好”党员、“三好”老干部,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更加有为,服务大局更加有效,提升水平更加有方,积极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

  省委老干部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专题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老同志们纷纷表示,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自觉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原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冯立泰要求,支部每一位党员都要积极参与,投身其中。要通过学习,保持离退休干部党员政治上的先进性和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以实际行动在促进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自觉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始终保持革命本色。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6

  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

  在云南保山,杨善洲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曾担任过8年保山地委书记,离休之后没有按组织的安排迁居省城安享清福,而是回到贫困的`家乡,带领一帮年轻人,九年如一日,在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2.5万多亩。

  看起来,杨善洲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背微驼,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戴蓝帽子,穿蓝布中山装。7 0岁的老人,笑起来很天真的样子。这位农民的儿子,当过7年石匠。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77年出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身居领导岗位多年,淳朴的本色一点未改。有一次,他自己下乡,戴着草帽,穿着草鞋,找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哪里。乡秘书以为是一位老农,随便打发他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着急,不气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了许多听汇报时听不到的真实情况。

  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家眷一个也不带进城,妻子一直生活在乡下,他自己在机关宿舍里只住一间屋子,三餐吃食堂。谈起往事,杨善洲说:“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保山的干部说,老书记在任期间,两袖清风。

  1988年,杨善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决定回乡去绿化荒山:“家乡的林子前些年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这样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怎么过?”

  杨善洲回乡植树造林的决定,使很多人不理解。他妻子也不赞成:“那么大年纪了,树长成材你怕见不到了。在家里动动嘴吧。”杨善洲不为所动:“退下来不做件实事,日子一定难熬。”

  • 相关推荐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06-01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思想汇报05-30

献给杨善洲同志的诗歌精选06-12

学习杨善洲心得体会12-16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要怎么写08-25

教师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3-31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01-30

学习杨善洲精神作文(通用10篇)11-18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