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
xx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从事医疗工作已7年多,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好评。
从医以来,她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尽可能地做好解释工作,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拖班、加班、半夜起来会诊、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遇有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给单独就诊的年长患者做向导,给没有陪护的住院患者领药、买饭,提供一些私人的生活用品,能不检查的项目就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坚决不用进口药,获xx年度文明职工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医生,她懂得只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神经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培训,在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xx年到浙一医院进修深造后,知识面拓宽、技术更精,业务水平逐渐提升。回院后,把所学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开展医疗新项目,特别在眩晕症诊治方面,把眩晕病人在病因上进一步细分,更有针对性地治疗,减少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目前开展的耳石治疗、手法复位术解决了绝大数人发作性眩晕的痛苦,见效快,随治随走。一位因头晕住院的患者,因注意到其还存在震颤,数十年来因上肢抖动明显不能持筷进食,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影响,但一直被误诊为帕金森病。她对诊断提出疑问,并处以对症药物,目前患者肢体震颤明显改善,方便了饮食起居,家属及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一位因慢性头晕反复于内科就诊的病人,服用多种药物症状均不能改善,愁眉不展,经她会诊后,考虑患者存在焦虑状态,配予一盒处方药,患者头晕明显好转,家属再次复诊时连连称赞。
从医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工作中,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同事间相互协作、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争创一流,勇攀高峰。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2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该院将发展中医药作为医院的一项工作目标,根据卫生院靠中医“起家”的历史,确定了“中医兴院”为医院发展的方向,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中医兴院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医院中医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和协调,指导全院的中医培训、教学和适宜技术推广;认真落实中医药工作各项措施,建立了较完善的中医管理组织网络。要求临床工作中要积极开展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发扬中医药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等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现代医学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积极推广应用针灸、火罐、按摩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医院中医药服务量在整个医疗服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市卫生局也积极予以政策和经费支持,积极扶持该院中医科室、中药房和库房的基础建设。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竞争实力
院委一班子人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医学人才培养放在医院工作的重要地位,一是加大了对医务人员培养工作的力度,积极参加各类业务交流和学习,积极输送本院优秀人才外出进修深造,提高了业务水平,共送出11人进修培训学习,并不定期聘请高等中医院校老师来院讲座。二是继续引进高等中医院校人才,共引进了8名,实现不断为临床一线充实力量;三是医院根据实际需要,由名老中医带领年轻医师坐诊,指导业务,并组织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每周星期二、三、四查房,以便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年轻医师的业务水平。四是实施学历提升,医院对不具备相关学历的职工限时要达到规定学历;对已具备相应学历,仍追求更高层次学历的予以鼓励和政策支持。五是优化环境,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工作和生活环境上优化,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保证优秀人才想进来,留得住,成长快,用得好。现在医院中医药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人员由以前的5人增加到13人,占中医药人员比例40%。
三、加强中医特色建设,打响中医品牌
医院近年来在医院发展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院领导到各科室调研,提出挖掘特色、保护特色、发展特色、突出特色的相关措施,逐步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的战略。妇产科向阳主治医师,使用中药治疗不孕不育和慢性宫颈炎,治愈率达98%,在妇科方面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并在全市及周边县有一定的影响。名老中医郑卫群和刘琼琪医生,在各种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并在各类疾病的诊治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他们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吸引了一大批慕名前来就诊的病人。医院为充分发挥老中医作用,共有五名中医医生坐门诊,并将枫家岭分院改为专门的中医门诊,现在每月中药业务量在10万元左右。
四、优质服务,办让群众放心医院
历年来要求全院干职工要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廉洁行医的良好形象,这也是中医“悬壶济世”思想的传承。通过医德医风教育,全院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在“一切为了病人”的口号下,大家超负荷工作,毫无怨言,几位老中医都年过七旬,依然每天坐诊、给年轻医生以深刻影响。为了照顾危重病人,有的医生护士连续上晚夜班;家住院外的同志,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病人,半夜打出租车也要赶到医院;对患者,不论是有钱的老板,还是穷困的打工仔,一视同仁;有的在护理病人时,即使受到委屈,依然面带微笑,劝慰、关心病人;积极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思想,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做到了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病情及预后,明白用何药品,知晓做何检查,清楚医疗费用。
五、引进设备,完善服务功能
在中医科室建设和业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的同时,近年来根据医院临床工作需求,根据发展需要,该院加大了设备的引进力度,配备了全身ct扫描、飞利浦彩超、进口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麻醉机、膀胱镜、阴道镜、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椅、体外碎石机等各类大中型医疗设备,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完善了服务功能,更好地促进了中医发展。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3
他,14岁正式修习中医,20岁悬壶乡里,此后救人无数,屡起沉疴,赢得了“杂病圣手”的美名;他,给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相过面”,为莫桑比克总统夫人把过脉;他,几服药让被钢水烫得体无完肤的工人转危为安,书写了一段医界传奇;他,仁爱济世,学术精纯,20xx年荣获首批“国医大师”称号……他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路志正教授。
1月9日,路志正教授从医70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90岁的路志正至今仍每周上5个半天班,其中3个半天专为普通百姓把脉看病,风雨无阻。年已九旬仍把脉不辍,路老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大医精诚的理念。
传奇:勤学成就“杂病圣手”
一患者因瓦斯爆炸受伤,头肿如斗,西医束手无策,路志正依据理论,按大头瘟辨治,不久获痊愈;包钢一位被钢水喷射全身严重烧伤的职工,持续高烧40℃,神志模糊,路志正以中医湿病和外科理论,控制了败血症感染和休克,18天后患者转危为安;北京的一位患者精子成活率低,看了多位医生都未好转,吃了路志正开的几服药,精子成活率逐渐正常,不久后喜得一女……
在路志正的从医经历中,像这样有奇特疗效的例子还有很多。“治疗疑难病是中医的优势,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基于这种认识,加上大胆实践,路志正治疗疑难杂病屡起沉疴,赢得了“杂病圣手”的美名。
路志正xx年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市的一个中医世家,他的伯父路益修为家乡名医、清末秀才,父亲亦粗通医道。家境的熏陶使路志正幼年即酷爱医学。xx年,路志正正式学医,拜游学河北的山西盐城名医孟正已先生为师。1938年,伯父开办施诊所,路志正在这里边抄方边体会老师诊病时的一言一行。xx年后,路志正独立应诊。凡日间疑似难辨、方法处方无把握者,则于晚上研读《章楠医案》《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有关医籍,以提高辨证分析能力。
路志正发现,许多病证不经过实践是难以认识和掌握的。一些危急重症,只有书本知识,没有亲身体验,就不能当机立断。路志正随伯父侍诊时曾见到过一位39岁的男性患者,他用四条毛巾轮换擦拭不迭,仍旧头身汗如雨,心慌气促,四末厥逆,脉细如丝。伯父诊为大汗亡阳之证,投以大剂参附,随煎随饮,3小时后汗收厥回而苏。类似这样的病例的诊治,对以后路志正抢救危急重症、疑难杂病教益很大。
济世:妙手仁心相得益彰
医者“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路志正年已九旬,有时确有体力不支、力不从心之感,但他始终把给百姓看病作为头等大事,无论刮风下雨,总要坚持门诊,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还免除挂号费。有一位山西的脑干梗死致“植物人”的患者,三年多来东奔西跑,踏遍了北京的各大医院,耗尽家资,效果欠佳,慕名前来求路志正诊治。路志正得知他的情况后,在随后的近两年的时间里,免费给病人诊治几十次,令患者家属感激万分。
路志正始终以大医精诚为准则,无论贫富与贵贱,对病人一视同仁。对生活拮据者,他还尽量少用贵重药,以减轻其家庭负担。27岁的青海姑娘王某,19岁时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肿胀疼痛,无法行走。七年来,她跑遍全国各大医院,几乎倾家荡产,后经人介绍找路志正诊治。一个月后,姑娘的类风湿因子由原来的74下降到18,病情明显好转。据姑娘的妈妈说,原来1个月要花4000元左右的医药费,找路志正看病后最高才600元。其中的一个药方服药才53.1元。如今,这位姑娘不仅走路没问题,还在一家学校学习电脑。
路志正为人和善,没有门户之见,视名利如浮云,一心只想着解除病人的痛苦。这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20xx年春天,北京“非典”肆虐,当时中医人员没有机会直接参与“非典”防治。时刻关注这一疫情发展的路志正心急如焚。在国务院举行的中医药防治“非典”的座谈会上,路志正提出:“中医人员应充分参与临床救治工作。中药饮片需靠中医诊断、处方,才能发挥效果。广东省中医界的防治经验已经说明了问题。”国家有关领导听取了与会专家的建议,不久,中医进入了防治“非典”的主战场。
其实,50多年前也有类似的情况。xx年,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乙脑流行,一位叫郭可明的老大夫采用中医药治疗,效果很好。当时还在卫生部中医司工作的.路志正通过实地考察,认为郭可明的白虎汤确实对证,其中主药石膏的解热、退烧作用对该病的治疗起了关键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路志正的坚持,卫生部才第二次、第三次去石家庄调研。后来该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乙脑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学术:不泥成法与时俱进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有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低龄化之势。这迫切要求医者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见微知著,及早进行研究。
面对这种情况,路志正常说:“每当临诊,我总有一种诚惶诚恐之感,因为和以往相比,现在的疾病谱发生了诸多改变,生怕一时疏忽而生变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是生命,生命大于天呀!”
路志正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理论上的探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调理脾胃学术思想。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用“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理论,为冠心病等开辟了新的诊疗思路。他在系统整理和继承前人有关中医湿病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二十余年潜心研究,发前人所未发,提出“北方亦多湿”、“百病皆由湿作祟”学术思想,这对进一步充实、完善中医湿病的理论,指导今后对湿病的研究可谓意义重大。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痹证、痹病)的创始人之一,路志正带领学会专家学者,确定了风湿病的一级病名;制定了五体痹、五脏痹的诊断与疗效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燥痹”、“产后痹”等二级病名,丰富了中医风湿病的理论内涵,提高了风湿病的诊疗水平。目前,90高龄的他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术带头人。
在学术上,路志正一向不泥成法,与时俱进。他认为,在临床过程中,参考现代医学检查数据是必要的。但中西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对疾病观察的方法不同,因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为此,在辨治时,仍宜根据中医理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不宜被西医病名所囿,而束缚自己的思路,影响疗效。
如一名61岁男性老年患者,半月来高烧38.8℃,胃纳呆滞,胁下可触及小鸡蛋大小之包块,经各方检查,确诊为“胆囊管结石,结石混合型”。外科医生认为须手术治疗。但患者年老体弱,不愿手术,要求路志正诊治。路志正采用补消兼施法,即以补中益气汤培补中气,佐以金钱草、鸡内金等化湿消积之品,终使患者排出结石。
另外,路志正认为,对中医书籍上没有记载的疾病,只要遵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亦可治愈。如以养血柔肝法治10岁女孩“指甲不长”;以山岚瘴气中人理论,治愈“严重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等,都是现代医学确诊,路老治疗后复查证实痊愈的病例。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4
xx教授为xx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xx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脊诊整脊技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江西省中西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药政局药物评审专家组专家、江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江西省卫生系列新技术成果鉴定专家库专家,江西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20xx年被江西省人事厅、江西省卫生厅评为江西省名中医,20xx年被评为江西省中医先进工作者。
xx教授从医近50年,始终遵循“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
他刻苦专研,爱岗敬业。他始终站在医疗、科研的第一线,开展了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各项诊疗技术项目,指导科室业务技术。历年来撰写医学论文60篇左右,组织和参加了十二部医学论著的编撰工作,其中任《中国食疗文论》、《实用阳痿诊疗大全》、《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主编,《男科临证新探》、《中国男科学》、《实用中国男性学》、《中国女科学》、《实用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副主编,《现代中成药》、《中医医学文选》、《中国男科临床研究进展》、《中外男科荟萃》编委。
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广大患者的尊敬和好评。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贫富,他都一律平等对待,不推托病人,不摆架子,热情的接待每一位患者。在就诊的高峰期,经常拖班一两个小时,耽搁正常吃饭时间,但是他总是忘记饥饿和劳累,认真、耐心地看完最后一位病人,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他视病人为亲人,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亲切交谈,常常换位思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和每位患者都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每位患者总能在看病之后感觉心情愉悦,带着满意而归。在就诊过程中如遇病人钱不够,常常慷慨解囊,让病人尽早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诊疗时如遇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或需要跨科室治疗的病人,他经常亲自为患者联系相关科室及医生,甚至亲自带患者至相关科室就诊,做到不误诊,不漏诊。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5
他现在从事中医理疗科,中医理疗科作为我院的一线服务窗口,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每天都要接待许多病人。为了方便患者,不让患者长时间的等待,他一直坚持早到晚退的原则,耐心的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疑难杂症积极向上级医师请教,多查阅资料,为每一位患者针到病除,减轻痛苦。因为理疗科的患者大多数伴有疼痛的症状,时间久了往往会心里压力大产生抑郁,所以我一边治病的同时,一边还和患者拉家常进行心里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里压力的方法。记得曾经有一位急性腰肌劳损的患者,从偏远山区来,到医院都已经11:50了,患者腰痛非常剧烈,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疼痛,他丝毫没有埋怨患者怎么来的这么晚,而是迅速的投入到治疗当中,经过针灸、按摩、理疗的方法,患者疼痛感得到了明显的减轻。这才安心的去吃饭,此时已经下午一点了,简单的吃了点午饭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像这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他觉得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为患者治好病。
他同样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既没有像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的骄傲,也没有明星那样耀眼的光环,更没有其他特殊行业丰厚报酬的喜悦,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着的繁重的工作;一个接着一个终身不断的学习与考试,既没有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双休的概念,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他从来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尽管如此,虽苦犹甜,生活的既充实又快乐。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实行救死扶伤的,同时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滥竽充数的医者常使病人遭受更大的伤害,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开拓视野,总结经验,收取教训。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群众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疾苦,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信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一曲当代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之歌。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6
许多人企盼超越,但往往放弃了平常的追求和努力,结果未必能达到超越,有些人平常,却往往在平常的追求中实现了不平常的超越。xx区xx镇坡刘村乡村医生刘向荣,便以他那看似平常的心境和追求,印证着一位乡村青年医生平凡而又卓越的求索之路。
刘向荣是一名乡村医生,他从事农村预防保健、医疗工作14年了。他对患者认真负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对业务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追求医学知识;他对防疫工作不辞辛苦,默默奉献。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他执着追求、大担探索、创造了许多不平凡。
孜孜不倦地追求医学知识
也许是天性使然,刘向荣自幼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又看见家乡贫困和缺医少药的状况,更加深了他从医的愿望。
初中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了xx市卫生学校,学校期间刻苦学习,一心求医。毕业后,为增强实践,在中药研究所皇甫医院进行临床学习。两年后,又参加了xx西中医学院医疗班学习。1996年志同道合的爱妻回家乡开办了卫生室。他深知做一个受村民爱戴的乡村医生,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因此,空闲之余,他坚持攻读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药物学》等。有机会进市内,他必到xx书店走一走,购买或看看最新的医学类图书。《乡村医生》、《卫生报》等医学类报刊杂志,他是年年必订,期期要读。他经常参加区、镇卫生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还多次自费到xx西中医学院、xx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2005年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他还广交朋友,先后向省市各地医院、医学院、研究院发信数百封,索取资料,吸取经验,进行间接的学习,弥补不足。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高血压,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全科医生,解除广大农民兄弟的疾病痛苦,抢救了许多生命。
高尚医德盛传乡里
刘向荣对就诊的村xx打工流动人员从不收取出诊费,对残疾人、特困户、孤寡老人治疗费全免。很多群众说,刘医生心里时刻装着病人,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村民有病,无论是刮寒风冷雨还是高温酷暑,无论是“三夏”农忙还是佳节团聚,他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坡刘村北邻xx峡高干渠,村里刘嫂9岁的儿子在渠边嬉水,不小心跌入深水中,救上岸时已奄奄一息,刘医生及时为他进行胸外按摩,口对口人工呼吸达半小时之久,刘向荣全身湿透了,为了抢救儿童的生命,他却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孩子的母亲跪在他面前说:“大恩不言谢,但我们全家都不会忘记你!是你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20xx年12月一个寒冷的深夜,戚家山一位名叫王俊发的五保老人出现急性腹痛,刘向荣得知情况后沿着黑暗的乡村小道,顶着寒风冷雨,背着出诊箱,来到了一里外的的患者家,诊断为急性胃出血,叫患者立即转院手术治疗,而患者流着眼泪对刘向荣说:“家里非常贫困,只剩20元钱,深夜到哪里去借,求你开点药,行就行,不行就一死了之。”此时的刘向荣一边耐心给他讲解病情,从自己身上掏出了600元钱塞给他,为了患者路途的生命安全,刘向荣又亲自送他到了二一五医院治疗,进了手术室才放下心。象这样的事例在刘向荣行医十几年来,举不胜举,他情系村民,心系患者,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美德早已盛传乡里。
热衷农村预防保健事业
刘向荣14年来如一日,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承担起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各项防疫保健工作。在“非典”时期,刘向荣以一位医务人员的使命感,不怕危险,不辞艰辛,危难关头的冲峰在前,认真搞好“非典”的宣传及防治工作,他每天都要不断向村民宣传“非典”防控知识,消除村民恐慌心理,尤其对回乡人员、隔离留观人员,他亲自到他们家进行随访、登记、测体温。每天向卫生院零报告,每天对卫生所及村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督促村民搞好环境卫生。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他不但做了全村的预防工作,还全力参与镇上的防疫,协助镇卫生院把好消毒器械和药品的采购质量关,为全镇医务工作者讲解防疫和消毒知识等,提高全镇整体防疫水平。他还积极参与结核病、艾滋病、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培训,积极向农民宣传这方面的预防知识。
十几年来,刘向荣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任务。坡刘村是有2400多人的大村,幼儿防疫是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村上几个砖厂外来打工人员对幼儿防疫不重视,他深入各砖厂逐个对幼儿进行排查,耐心细致进行宣传,通过身边真实事例讲解不防疫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性。97年他负责计划免疫工作以来,累计接种4000多人次,无一例不良反映,0—7岁儿童的计免卡册建卡率达100%。“七苗”单苗接种率及“七苗”履盖率均达90%。20xx年省卫生厅杨芙英副厅长在坡刘村卫生室调研时,对刘向荣和坡刘村卫生室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真做好全村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凡是村上的红白喜事,他对就餐食品的来源、质量、保鲜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村民集体就餐的肉食品质量合格,操作时生熟分开,确保安全就餐。
他先后多次参与育龄妇女人口普查、农村新合疗普查、地方病普查,为上级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医疗数据资料。同时负责的孕产妇和婴幼儿管理、传染病防治、农民健康教育等工作也走在全镇乃至全区的前列,在省市区检查中他多次受到主管部门的好评,他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计划免疫工作先进个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刘向荣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是乡村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但因为有了对这份工作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有了满腔的热情与奉献,他却把为广大村民行医治病的人生演绎得多姿多彩,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优秀的团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1-19
银行优秀柜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6-13
优秀团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6-09
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6-08
个人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24篇)06-21
城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01-08
中医医生先进事迹材料(通用6篇)06-01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6-11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