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

2022-01-07 09:35:31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1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群落的概念,举例说明物种种间关系的种类。之前已经有种群相关知识作基础,学习群落概念相对容易,同时也有弊端,就是容易将种群与群落的概念混淆,为帮助分清两者的区别,仍然是比较两者概念的区别,同时加以举例,如种群是同一区域同种所有个体,而群落强调的是同一区域所有个体,如一片森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范围比种群要广。

  本节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是生物间的关系,补充说明生物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包括种内斗争(如同种生物个体争夺食物、空间资源等)和种内互助(如蜜蜂发现盗蜜者会飞舞告知同伴支援,蚂蚁巢穴中的分工,蚂蚁搬家等)。强调种内关系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间。

  种间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四种,要求能正确判断出生物处于何种种间关系,能依据相关曲线图判断,如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表现为同步变化(同甘共苦)。

  学习目标中提到要能举例说明四种种间关系,自然举例是必要的,如人与其肠道内德大肠杆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反刍动物与其胃中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同一片草原上的牛和羊、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为竞争关系,但同一草原上的牛虽然也争夺食物与空间资源,却属于种内斗争。狼吃羊、羊吃草为捕食关系,但食仔行为(如大鲈鱼吃小鲈鱼为种内斗争)。

  病毒与其侵染的宿主细胞(噬菌体与细菌、HIV与T淋巴细胞)为寄生关系等。这里的互利共生。寄生中的两种生物都生活在一起,但互利共生对两者都有利,而寄生只对寄生者有利。

  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学校的定向-活动-结构的教学模式,如课前示标并告知学生学习要点,四种关系举例时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常识来举例,如寄生时学生举例说狗与跳蚤,本人顺势告知学生寄生可以在体内也可以在体外,讲捕食时学生举例说大鱼吃小鱼,我强调了如果是肉食鱼吃草食鱼(如青鱼吃草鱼)确实是捕食关系,但如果是大鲈鱼吃小鲈鱼却是种内斗争,借此也将种内斗争与捕食关系作了比较。而对于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案上有相应的习题与所讲内容相关,就及时训练,帮助及时学会知识的应用。

  总结本节课,上课时间35分钟,比预期多,但其中包括做课件中补充的习题,因此也在预期之内。学生做练习5分钟,评讲4分钟(选择题教简单,主要评讲填空题,有些课外知识学生不了解,如白蚁与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鞭毛虫依靠白蚁提供养分生存,本身能够分泌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提供营养给白蚁,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最后一点时间让学生将学案前自主学习部分未填好的填空题完成,达到学案当堂完成的目的。

  3班按以往经验看是一个比较难以带动气氛的班级,但这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可能与课前告知有人要来听课(虽然没来)有关,但我觉得更可能的原因是这节课内给予了他们充分参与的机会,所举例子也与生活相关,甚至还能学到一些感兴趣的知识(如冬虫夏草的由来)等,还有PPT也是花较多时间准备,有一些图片也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也给我一个启发,或许以后对于如此的班级都可以尽量多的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我明白在课时压力大的情况下很难实现)。

  不足之处:

  1、上课时仍然有些准备不足,如上课时提到的稗草,学生问是什么,我也只能给学生看相关图片,告诉他们这是水稻中常出现的双子叶杂草,与水稻呈竞争关系,竞争阳光与无机盐等,其实学生还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我自己也不明白,直到后来听办公室陈老师的课才知道原来就是农村所说的can子,这才恍然大悟,想到如果当时直接告诉学生这是can子,不少学生来自农村,一下就能明白这是什么,实在惭愧于生活知识的匮乏。

  2、由于经验的缺乏,虽然举了很多例子,但常考的例子却不知道,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属于互利共生关系,自然也没有告诉学生,当遇到相应问题时没办法及时解决,好在后来的听课中认识到也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再告诉学生,也算是弥补了这一不足了吧。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2

  这堂课基本完成预期内容和目标,课堂反馈效果良好。有不少的收获:

  1、课堂师生互动多,共提问了8位同学,其中还有很多集体回答的问题。

  2、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实例→理论,由简单→复杂,由理论→应用,由专业→思考和批判。

  3、注意引入和过渡,比如由南方水乡同学熟悉的池塘生态系统引入,让学生举例说出池塘的生物,再建立食物链,再进行数量分析,由浅到深层层推进,大多数同学可以跟上老师思维而变得活跃主动;比如物种丰富度的学习,由南北比较,纬度比较,边缘效应等进行引入和学习,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通过“人是社会中的人,动物也是自然界的动物”过渡并引入种间关系的学习。

  4、尊重学生的个性答案,不打击学生的主动性。8位同学中,有三位没有直接回答出问题,但经过老师的引导,特别要注意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推理或反证,这样既能理解学生,也能让全班同学共享个性答案,双方乐趣很多,老师也可以借机幽默一番,活跃课堂气氛。虽然可能会耗去不少时间,但让学生得到思考的'空间、时间和机会,不正是师生交往的精髓吗?

  5、注重生物常识的渗透。据我观察,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初中的生物基础薄弱,许多生物方面与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常识,其实他们并不是特别清楚,比如池塘的生物,比如南方北方的特有物种,比如纬度与物种多样性,比如地衣,比如竞争关系,通过一节课,边学习边讨论边分享常识,这样既使课堂生动有趣,也能使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提升。

  6、得到思想和得到知识,哪个更重要,我认为是思想,当然如果两者兼利那是最好。我喜欢在课堂内掺入个人对生物、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比如竞争比捕食残酷,比如捕食是自然平衡的管理模式,比如狮子老虎看起来是强者其实是弱者因为它们更需要保护,反而老鼠、牛、羊所谓的.弱者生活得更好、数量更多。

  不足或疑惑之处:

  1、师生互动越多,则上课的进度越慢,这对于生物考试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2、标准答案不一定标准,特别是对问题研究得越深越广越透,因此保持个性思考与标准答案之间是一个难题,个人观点是保留自己的见解,并与标准答案共鸣,懂得如何考试拿分,但不应该迷信答案。

  3、新课标的教学真的不容易,像我这样的课堂,只算半新课标,虽然与学生互动多,但其实还不是学生真正的主体,只不过我引导得较多而已。

  4、生物的课时太多,内容太多,而且学生的课外知识真的少,很希望能在课室上播放生物的科普纪录片或科幻电影让学生欣赏,我觉得视频的教学和教育效果不一定比老师的讲解效果差,但如果从考试角度,却使我缩手缩脚,不敢轻易尝试。

  群落的结构第二课时及群落演替教学反思

  这堂课包括两个内容,半节课群落的结构,半节课演替的演替。时间比较紧,基本完成任务。

  收获如下:

  1、理基学生比较喜欢理性思维,当将种间关系的知识变成曲线图,并进行分析时,学生的兴奋度较高,如果能经常将生物记忆知识提升为理性思维训练,确实适合理科学生的特点。

  2、多创设问题来提问学生,边问边学;

  3、有的地方比较清晰简炼,可以由老师或学生直接描述即可;

  4、课本的知识尽量图形化、形象化,不要直接灌输生巴巴的文字;

  5、适当配上练习,双赢。

  需要改进之处:

  1、基本概念要适当解释,比如什么是地衣、草本、乔木、森林,其实这些概念学生不一定深得要领;

  2、课外知识的补充不能少,但也不应太多,能增加学生常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兴趣即可,过多反而显得啰嗦和低效;

  3、练习和讲解是一对矛盾,讲解和提问又是另一对矛盾。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3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的种间关系等内容,以身边环境情景引入群落概念,再以习题加以巩固,使学生明确区分群落和种群的概念,并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的内容打下基础。以草原和农田图片为例让学生自己得出如何区别不同群落,并引入丰富度的概念。学习种间关系时以教材资料引入,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出捕食和竞争的关系,再以图片引入竞争和互利共生的关系,对这四种关系进行举例,要求学生能正确判断出生物处于何种关系,并依据相关曲线图能进行判断。补充说明了种内关系:种内斗争(如同种生物个体争夺食物、空间资源等)和种内互助(蚂蚁巢穴中的分工等)。通过习题让学生加强巩固。

  本节内容中出现一些生物模型,例如:群落的概念属于概念模型,用曲线表示各种间数量关系属于数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以身边环境情景入手引入群落的概念,使学生容易区分群落和种群的概念;再结合实例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探究出各种种间关系以及各种关系中生物数量的曲线图和能量关系图,即是数学模型的构建,让学生亲自参与构建过程效果较好,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但是学生主动性差,参与度不高。

  教学过程主要以启发引导、合作探究为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紧张,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只是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

  另外,本节课涉及的概念也较多,例如群落、丰富度、竞争、寄生、捕食、互利共生等,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实例利用概念模型以及数学模型(曲线图)进行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4

  《群落的结构》一节的考查内容有: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前者的考查等级要求为A级,后者的考查等级要求为B级。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每年都有所考查,其中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演替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考查概率较高。

  本节课的开始就利用列表比较的形式,辨析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判断标准和相互关系,并利用练习进行了及时的检测和巩固。接下来复习了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在此要强调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概念。然后详细比较了四种种间关系——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和寄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其概念,列举其典例,而且对相关曲线要能够会分析,尤其是表示捕食关系的曲线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并可结合能量流动的知识对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群落的结构这部分知识简单复习即可,但是一定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只是是否明显而已。在此,通过练习巩固,帮助学生辨析在群落层次和种群层次分别具有的一些特征。最后复习关于群落演替的知识,仍然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过程和结果,然后通过练习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本节课知识较为琐碎,因此需要突出复习的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同时在相关知识点复习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检查和巩固,这一点效果较好。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命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注意了概念的生成和建构过程,激活了学生思维活动;采用问题法教学,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群落结构的知识,而且丰富了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图形图表和生活实例与本节知识相联系,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思维被极好的调动起来。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12-25

大班结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热闹的马路》09-22

背影教学教案结构分析01-27

化石吟结构教学设计06-22

细胞怎样产生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教学反思12-16

研究生物群落的基础是10-12

bpmf的教学反思01-06

北京的教学反思12-25

箫的教学反思12-23

我的教学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