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翻译文言文

2024-06-08 文言文

  在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小儿辩日》翻译文言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者:

  列御寇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注释

  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

  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题目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孔子东游 东游:_________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 知:____________

  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不为(是)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孰为(认为)汝多知乎!

  C.我以日初出时去(离开)人近。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三、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孰为汝多知乎?

  四、文章内容理解。

  1、两小儿辩日,其中从视觉角度表明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从触觉角度表明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D.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3、你从文章故事和人物身上得出什么启示?(至少写三点)

  4、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人名)所撰。

  5、孔子,名______,______字。______时期______国人,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____________》一书,流传于世。

  6、结合文章对话选择任一人物形象,作点评。(50字左右)

  作品鉴赏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两个小孩有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说明了治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道理。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

  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有时候太阳周围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来做对比,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

  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所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中午的太阳小一些,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误差。因为,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有山峰、树木等地面物体作对比,太阳就显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阳高悬在空旷的天空,相形之下就显得小一些。实际上用仪器测太阳的视直径,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晚都是一样的。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

  (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7)学习两小儿执着探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杂谈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春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学派都在宣扬自己的思想,儒家如是、法家如是、阴阳家如是,诚然,道家亦如是。所以,我们在看事物的时候,不能只观察其一面。虽然这种“吾生有涯,而学也无涯”的思想是很值得赞扬的。但事情原本非此,还需要放在具体的语言、思想、行为等具体方面去考量。

  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建议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启发学生做思考,而不要一味去宣传真善美的正能量。多教会学生从多方面去看事物。

  作者简介

  列子,汉族,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著有《列子》。

  《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他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 《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现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选编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品味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意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这文言文文意比较浅显,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判断。

  赏析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 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两小儿辩日》翻译文言文】相关文章: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08-29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斗原文翻译09-30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08-29

《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08-12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10-05

《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03-09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01-29

两小儿辩日原文阅读及翻译09-25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其翻译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