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4-07-01 13:11:20 赛赛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

  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王羲之尝(1)诣(2)门生家,见棐(fěi)几(3)滑净,因书之,真草(4)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9)。又尝在蕺(jí)山(5)见一老姥(mǔ)(6),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10)(yùn)色。因(14)谓(15)姥曰:“但(16)言是(17)王右军(7)书(12),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13)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11)世所重(8),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翻译】

  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学生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 。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左右。”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都像这些事一样!

  【注释】

  (1)尝:曾经

  (2)诣:拜访

  (3)棐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

  (4)真草:楷书,草书。

  (5)蕺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6)老姥:老年妇女。

  (7)王右军:指王羲之。

  (8)重:看重,推崇。

  (9)累日:多日。

  (10)愠:生气,发怒。

  (11)为:被,肯。

  (12)书:写。

  (13)竞:争着。

  (14)因:于是就。

  (15)谓:对......说。

  (16)但:只要。

  (17)是:这。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主要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而《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成就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书管窥》)

  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 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晋书王羲之传》文言文翻译11-01

王羲之爱鹅文言文翻译10-27

亲尝汤药文言文翻译02-24

王羲之题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9-03

梁尝有疑狱文言文翻译07-26

《兰亭序》王羲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0-17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08-29

王羲之的兰亭序集对照翻译03-0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王羲之03-24

文章
代写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

  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王羲之尝(1)诣(2)门生家,见棐(fěi)几(3)滑净,因书之,真草(4)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9)。又尝在蕺(jí)山(5)见一老姥(mǔ)(6),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10)(yùn)色。因(14)谓(15)姥曰:“但(16)言是(17)王右军(7)书(12),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13)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11)世所重(8),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翻译】

  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学生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 。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左右。”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都像这些事一样!

  【注释】

  (1)尝:曾经

  (2)诣:拜访

  (3)棐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

  (4)真草:楷书,草书。

  (5)蕺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6)老姥:老年妇女。

  (7)王右军:指王羲之。

  (8)重:看重,推崇。

  (9)累日:多日。

  (10)愠:生气,发怒。

  (11)为:被,肯。

  (12)书:写。

  (13)竞:争着。

  (14)因:于是就。

  (15)谓:对......说。

  (16)但:只要。

  (17)是:这。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主要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而《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成就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书管窥》)

  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 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