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024-07-24 文言文

  上学的时候,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

  诫子书

  诸葛亮〔两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宁静来修养身心,以简朴节省财物来培育自己高尚的品德。不舒适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解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标。学习必需静心专一,而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假如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能,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纵、消极怠慢就不能鼓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担心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间而疾驰,意志随岁月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懊悔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创造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才智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

  酒以成礼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 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3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 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 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4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

  ⑧攘 (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 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 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 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5

  礼记一则/虽有嘉肴

  戴圣〔两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缺乏之处,教育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缺乏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鼓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戴圣简介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诞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加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着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6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宠爱的特别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宠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宠爱牡丹。而我唯独宠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芳香,笔直干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欣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宠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宠爱,固然就许多人了!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着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根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争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7

  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 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译文:

  有一个乞丐的生活状况不如他的同乡人。明孝宗年间,这个乞丐曾经在吴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多数都不吃,把它储存在一个竹筒中。看见的人都对这件事感到非常奇怪,时间长了,就有人问乞丐这是为什么,乞丐对他们说:“我还有老母亲在世,但是已经命在旦夕。”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于是跟着乞丐走了一段路到了河边,在一片柳阴下系着一叶小舟,虽然很破落的小舟但是很干净。有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乞丐到了以后拿出储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后端到船上,等母亲吃的时候,他唱歌作乐,使母亲高兴,等母亲吃完了才作别的。有一天乞丐什么也没有乞得到,非常郁闷,有一个叫沈孟渊的看他可怜给他食物,但是乞丐宁可饿着也要先给母亲吃,这样过了多少年后,乞丐的母亲去世了,以后也再看不到乞丐了,听说乞丐说自己姓沈,当年三十岁左右。

  注释

  尝:曾经

  诘:责

  许:左右

  颇:十分

  如:比得上

  尝:曾经

  贮:储藏

  吴:古名地,今江苏浙江一带

  诘:问

  奉:同“俸”。双手相持,表示尊敬。

  遗:送

  哀:为感到可怜

  俟:等到

  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媪:ǎo,老妇人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8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学问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见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保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的“汉寿城春望”。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9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解词: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

  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

  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

  ④疾:同“嫉”,嫉忌。

  ⑤条干(gà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

  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翻译:

  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用铁如意一敲,随即就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变了脸色,声音严厉。石崇说:“不值得生气,现在我就赔你。”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高的,枝条树干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王恺茫然若失。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0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解词:

  孤:年少失去父亲。书舍:书塾。

  何:为什么

  中心:内心里。

  故:所以。

  得学:能够学习。

  恻然:怜悯,同情。

  苟:如果,要是。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翻译:

  邴原小时候失去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就哭起来了,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一个冬天的`.时间,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1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xì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解词

  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翻译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2

  董行成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解词

  策:辨认

  至:到

  遂:于是

  人问何“以”知之:凭借

  以此知“之”:代词,代这个小偷

  翻译

  唐朝怀州河内县,有个叫董行成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对方是否贼匪。有一名贼人在河阳长店偷得路人一头驴和皮袋,在天快破晓时赶到怀州境内,正巧碰到董行成迎面而来。董行成一见他就大声喝道:“你这贼子给我站住!立即从驴上下来!”那人一听立即下驴认罪。事后有人问董行成如何看出那人是贼,董行成说:“这头驴因长途急行而流汗,不是走了很长的路;而是这人见了路人也会引驴绕路,这一定是因他心虚;所以我判定他一定是贼。”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不一会儿,驴的主人寻着踪迹找来了,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模一样。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3

  刘备托孤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解词

  章武:三国时汉昭烈帝刘备年号(221年4月- 223年4月)。

  病:生病。

  笃:(病)重。

  于:在。

  属:嘱咐。

  曹丕:曹操之子。

  安:安定。

  定:平定。

  大事:此指魏灭吴,一统中国。

  嗣:继承。嗣子:此指刘禅。

  辅:辅佐。

  自取:自己取而代之。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竭:尽,完。

  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效:效仿。

  节:节操。

  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为:写。

  事:侍奉。

  翻译

  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能使国家安定,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如果刘禅值得你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你就自己取而代之他。”诸葛亮痛哭着说:“我一定竭尽全力辅助幼主,做一个坚贞可靠的.`忠臣,以死报国。”刘备又写了诏书给刘禅说:“你跟着丞相一同处理国事,侍奉丞相就要像侍奉父亲一样。”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4

  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②为施针熨③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解词

  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

  ②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

  ③旋:一会儿。

  ④筇:竹名。

  ⑤勃窣:匍匐而行。

  翻译

  朱文公有脚疾,曾经有个术士给他进行针炙烫熨,随即觉得脚步轻盈。朱文公很是高兴,重重地感谢他,并且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说道:“多年来,我拄着一根瘦拐杖行走,老神医给我扎了一针过后,有奇特的`功效。出门之后像儿童那样开怀大笑,不再是以前那样蹒跚走路的老头子了。”道人拿着这首诗径直离开了。没过几天,脚病再次严重复发,比没有针灸时更为严重。赶紧让人寻找追回道人,但是已不知(道人)去向何方了。朱文公叹息着说:“我并不是要怪罪他,只是想要把写的那首诗要回来,害怕他拿着这首诗贻误他人罢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5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解词:

  ①楚人:楚国人。

  ②鬻(yù):卖。盾:盾牌,一种用来防御的古代兵器。

  ③誉:称赞,这里是夸耀、吹嘘的意思。

  ④莫能:没有能。

  ⑤陷:刺破,刺穿。

  ⑥利:锋利。

  ⑦或:有人。

  ⑧以:用。

  ⑨弗:不。应:回答。

  ⑩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

  翻译: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

  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6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解词:

  1、 浣衣:洗衣服。

  2、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3.自若:神情不紧张。

  4. 熟: 仔细。

  5. 首: 头。

  6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7.惧:害怕 。

  8.痴:此指无知识。

  9. 卒: 最终。去:离开。 寻:副词,随即。

  10 、被:施加,给......加上。

  翻译: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7

  点石成金

  一人贫苦特甚,生平虔奉吕祖,祖感其诚,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吕祖倏不见。

  解词:

  虔奉:真诚地信奉。

  乃:是。

  赤贫:极端的贫穷。

  悯:同情。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俄顷:一会儿。

  粲(càn)然:金光闪闪的.样子。

  再拜:拜了两次。

  诚:如果,果真。

  不然:不是这样。然,这样。

  倏(shū):极快地,忽然。

  翻译:

  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真诚地信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是道教全真道派的祖师。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降临到他家,看见他非常贫穷,不禁同情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一会儿,石头变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吕洞宾说:“你想要它吗?”那个人拜了两次,说:“不想要。”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如果能这样,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那个人说:“不是这样,我是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吕洞宾忽然不见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8

  刘庭式娶盲女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

  解词:

  1、未及第:没考上科举。

  2、既:已经。

  3、成约:约定婚姻关系。

  4、纳币:送聘礼。

  5、以:因为。

  6、躬耕:种田人。

  7、贫甚:贫穷得很。

  8、或:有的人。

  9、纳:娶。

  10、许:属于。

  11、负:违背。

  12、初:早先。

  13、卒:终于。

  14、偕老:和好到老。偕:共同。

  15、复:再。

  翻译:

  齐国人刘庭式还没考上科举时,他的.父母为他讨论要他娶他们同乡的.女儿,虽然两家已经形成婚约,但还没给女方送礼。后来,刘庭式考上科举考试,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疾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规劝他迎娶那家小女,刘庭式笑着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即使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忠心呢。”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19

  画地学书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解词:

  母郑:母亲郑氏

  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诲:教导,训导

  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辄(zhé):立即,就

  冠:指成人

  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声:声誉

  及:到……的时候

  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

  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反复多次。

  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0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

  昔:曾经,从前。

  于:在。

  窃:偷。

  履:鞋子。

  归:返回。

  适:恰好,恰逢。

  使:命令、派遣。

  市:买。

  肆:店铺。

  私:私吞。

  以:拿,把,用。

  他日:另一天。

  过:拜访,探访。

  骇:吃惊。

  固:本来,原来。

  果:果然。

  然:这样。

  绝:断绝。

  逾:过了。

  暴:暴露,显露。

  踵:到,走到。

  谢:道歉。

  缪:通“谬”,错误,荒谬。

  罪:罪过。

  而:就。

  直:同“值”,价值。

  遂:于是,就。

  知:了解。

  进:交给。

  翻译:

  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1

  愚人食盐

  昔⑴有愚人,适⑵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⑶益⑷盐。食之,甚美⑸,遂自念曰:“所以⑹美者,缘⑺有盐故⑻。”薄暮⑼至家,母已具⑽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⑾盐而怪⑿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⒀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⒁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⒂,味败⒃,反为⒄其患⒅。天下之事皆⒆然⒇,过则非唯①无益②,反③害之④。

  注释:

  ⑴昔:从前

  ⑵适:到……去

  ⑶乃:于是就

  ⑷益:增加

  ⑸甚美:(味道)很美。甚:十分,非常

  ⑹所以:······的原因

  ⑺缘:因为

  ⑻故:原因

  ⑼薄暮:黄昏,傍晚

  ⑽具:准备、置办

  ⑾出:拿出

  ⑿怪:对···感到奇怪

  ⒀安:怎么

  ⒁咸:尽,全部都

  ⒂已:停止

  ⒃味败:口味败坏

  ⒄为:成为

  ⒅患:害

  ⒆皆:一样

  ⒇然:这样

  ①非唯:不仅。唯:只

  ②益:好处,益处

  ③反:反而

  ④之:指代自己

  翻译: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去,主人和这位客人一起吃饭。这位客人嫌弃(这些菜都)淡了一点,都没有味道。主人已经听到了(他的'话),于是加入了盐。愚笨的人尝了之后,特别好吃,就自言自语道:“菜这么好吃,是因为放了盐。”黄昏时回到家,母亲已备好了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取出盐,对此感到有点奇怪,只看到自己儿子唯独吃盐不吃饭菜。母亲问:“怎么可以这样呢?”他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2

  郑和传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chái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jī②金币。造大舶修③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④,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解词:

  ①侪:同辈。

  ②赍:携带。

  ③修:长。

  ④占城:今越南南部。

  翻译:

  郑和,是云南人。成祖想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他的同辈出使西洋。(郑和)带领士兵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首先到达占城,以先后次序遍游诸多海外国家,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来,各国的使者随同郑和朝见明成祖。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进行了不同等级的..封爵、奖赏。永乐十年,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出使,(郑和等人)到达苏门答腊。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等十九国都派遣使者来朝廷进贡。

  郑和经历并侍奉三个君主,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过的国家有三十多个。自从宣德以来,远方各国不时有使者来中国。从郑和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人,没有一个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郑和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3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解词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狙:猴子。

  解:了解,理解,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得:懂得。

  损:减。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担心。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足:够,足够。

  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喜而伏地: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养的猴成为了一大群,他能懂得猴们的心意,猴们也懂得老人的心意。老人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们的欲望。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们的食物,害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足够了吗?”众多猴子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4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解词: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

  ③ 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④遂——于是.

  翻译: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5

  桑中李树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xī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zhuó之。

  解词:

  (1)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2)欲:想要。

  (3)去:离开。

  (4)顾:回头看。

  (5)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6)因:于是,就。

  (7)焉:于之

  (8)以余浆:用多余的`水。以:用。

  (9)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

  (10)豚:小猪 谢以一豚:用一只小猪拜谢。

  (11)亦行自愈:自己也会逐渐痊愈。亦,也。愈,病好了,此指痊愈。行,不久。

  (12)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

  (13)得:能够。

  (14)翕赫:此指轰动、惊动。翕:聚集。赫:盛貌。

  (15)滂沱:原来形容雨很大。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16)间:事隔。

  (17)就斫:跑去砍了。就,接近。斫,砍。

  翻译:

  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禾苗,看见一个李核,想把它带回去 ,又回头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面有土,所以就种了进去,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忽然长出了李子,以为是神(感觉奇怪),就互相转告,有一个眼痛的病人在树下休息,说:李树君如果使我的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感谢。眼痛是小病,自己也会痊愈,众人盲目符合,说是失明的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动,来树下许愿拜祭的车、马在常常有数千,李树旁摆满了酒肉,过了一年多,张助从远处回来,看见了惊讶地说:"这算什么神呀,这是我种的啊。"于是就跑去把树砍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6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解词:

  1.少孤:年幼丧父。

  2.明:精通;懂得。

  3.授:传授;教。

  4.诸:所有。

  5.好:喜欢,爱好,喜好。

  6.怪:奇怪。

  7.索:索要

  8.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9.樵薪:砍柴。

  10执苦:干苦活。

  11.庐:屋子。

  12.笞(chi).:用竹片鞭打。

  13. 数:几。

  14欲:想要。

  15.樵薪:砍柴。

  16.执苦:干苦活。

  翻译: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7

  义

  杨天一言[1]: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dèng目如椒jiāo [2],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3],蜿蜒wān yán [4]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jiáo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5][6],欻xū然[7]遁dùn去[8]。蛇追不及而返。及入[9]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xiù之,啾啾jiū如悼dào息[10],衔xián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11]。

  解词:

  [1]言:说。

  [2]瞪目如椒:眼睛瞪得很圆,其状如花椒。

  [3]果腹:饱腹,满腹。

  [4]蜿蜒:弯弯曲曲的样子。

  [5]故:素来。

  [6]便捷:机灵敏捷

  [7]欻然:欻, 读xū。欻然,快速的样子。

  [8]去:离开。遁去,跑掉。

  [9]及:到。

  [10]啾啾:拟声词,形容动物细小的.叫声 。啾啾如悼息:啾啾的叫声好像在悼念哭泣。

  [11]张历友:名笃庆,号厚斋,字历友。康熙副贡。蒲松龄诗友。博极群书,而终身未仕。晚年居淄川西昆仑山下,因自号昆仑山人,著有《昆仑山房集》等。集中载《义鼠行》一诗。

  翻译:

  杨天一说:曾看见两只老鼠出洞,一只被蛇吞下,另一只瞪着眼睛如同花椒粒,非常怒恨,但它只是远远地盯着不敢向前。蛇吃饱了肚子,就蜿蜒地向洞内爬去;刚爬进一半,那只老鼠猛地扑来,狠狠地死咬住蛇的尾部。蛇怒,急忙退出洞来。老鼠素来非常机灵敏捷,便飞快地跑了。蛇追不上,又入洞。老鼠又跑回来和上次一样咬住不放。就这样蛇入鼠咬,蛇出鼠跑,像这样反复了好多次。最后,蛇爬出洞来把吞下的死鼠吐在地上,那只老鼠才作罢。它用鼻子嗅着自己的.同伴,吱吱叫着悲鸣痛悼。继而,用嘴衔着死鼠去了。我的朋友张历友为此写了一篇《义鼠行》。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8

  不展家书

  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解词:

  攻苦,指刻苦,艰苦的生活;刻苦攻读。

  翻译:

  宋代,胡瑗。在他还是平民的.时候,同孙明复、蔡守道是朋友,三人在泰山读书学习,三人拼命读书,吃粗茶淡饭,通宵不睡觉。十年了都不回家,有家里面的书信来时,只要看见上面说了家里面平安无事,就将信扔进山涧之中,不再读下去,不想因此影响学习而分心。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29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解词

  ①婴儿:这里指少年时。

  ②向:刚才。

  ③去:离开。

  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

  ⑤天报以福:天以福报之。

  ⑥治:治理,管理。

  翻译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30

  自知之明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

  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31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32

  功名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

  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33

  目贵明

  目贵明②,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

  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34

  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

  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35

  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36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短篇文言文翻译09-01

短篇文言文翻译03-31

孟子文言文短篇及翻译11-16

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05-23

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12-02

短篇文言文翻译(通用13篇)07-27

《口技》文言文翻译 口技文言文翻译04-16

文言文翻译04-03

文言文翻译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