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有亡斧者》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
《人有亡斧者》出自《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原来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作品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作品注释
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亡:丢掉,丢失。
意:同"臆",估计,怀疑,猜想。
谷:山谷,地窑。
其:指代邻人之子。
窃:偷盗。
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他日:另一天。
复:再,又。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俄:一会儿,不久。
视:看。
皆:都。
行动:走路的姿势。
颜色:表情。
作品译文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课后练习
1、“意其邻人之子”后省略了补语,应为:意其邻人之子(窃)
2、成语填空:
1、优柔寡断
2、无动于衷
3、潜移默化
4、好高骛远
启发与借鉴
1、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2、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
3、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4、毫无事实根据的怀疑,只会伤害别人。
(所有条例仅供参考。)
文言知识
颜色。现代汉语中“颜色”指色彩,而文言中的“颜色”是指“脸上的神色”。上文“视其颜色,窃斧也”,意为看他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头的人。若说“颜色不移”,意为脸上的神色不改;“颜色无主”,意为脸上的神色变化无定,形容惊慌失措的样子。
作品意义
《说符》宣扬了先秦道家“理无常是,事无常非",以“道”修身等思想观点。 《人有亡铁者》这则寓言,作者批判了那种根据主观臆测去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在此同时,论述归结到“心术”、“立道”的命题上去,符合了《说符》全篇的宗旨。
这则寓言,讽刺那些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凭“想当然”作出判断的主观唯心主义者。
赏析:
《人有亡斧者》讲述的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原来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
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 相关推荐
【《人有亡斧者》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相关文章:
《人有亡斧者》原文及译文09-27
《人有负盐负薪者》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3-25
《神童庄有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2-02
《神童庄有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8
《塞翁失马》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2-20
《咏雪》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13
《庄子》的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08
《塞翁失马》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5-07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27
《叶公好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