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2021-06-15 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选自《 》 由南北朝时期南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2分)

  2.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 去后乃至(   )

  (3) 尊君在不(   )

  (4) 太丘舍去(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2分)《世说新语》 刘义庆

  2、(4分)(1)约定 (2)才 (3)通“否 ”,表否定 (4)离开

  3、(2分)有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也不回头看。

  4、(2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赎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课文《陈太丘与友期》的翻译及阅读答案12-27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03-23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08-05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01-13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08-05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0-07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1-02

《陈太丘与友期》的阅读答案10-17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