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语积累
1、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2、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3、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
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⑴
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⑵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⑶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⑴
有强烈的好奇心。
⑵
有细致的观察力。
⑶
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迁移运用
1、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⑴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⑵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⑶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4、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童趣文言文复习】相关文章:
期中文言文《童趣》复习专练06-08
童趣的复习要点02-18
童趣的文言文及翻译04-13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04-11
《童趣》文言文译文06-16
童趣文言文翻译03-29
文言文《童趣》译文及赏析04-05
文言文童趣翻译及原文03-25
童趣文言文阅读翻译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