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文言文解析

2023-10-17 文言文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莲说》文言文解析,欢迎大家分享。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淨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言文解读

  1 试据本文,分别从生长环境、形态、香气等方面,说明莲花的特质。

  (1)生长环境:莲花长在淤泥中而不受污染,在纯净透明的水波中洗涤而不妖冶。

  (2)形态:莲花的花柄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像蔓草般依附别的东西生长,也不枝节旁生。

  (3)香气:莲花的气味飘到远处,更加清香。

  2 莲花的特质,与君子的哪些特质相似?试分点说明:

  (1)出淤泥而不染:即使出身于恶劣的环境,也不同流合污。

  (2)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爱,态度不妖媚。

  (3)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4)不蔓不枝:不攀附权势,做事专心致志。

  (5)香远益清:品格高尚,声名远播。

  (6)亭亭净植:卓然独立,不偏不倚。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端庄严正,受人敬重。

  (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接受。)

  3 试推想作者为甚么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提示: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多为黄色。)

  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是因为:

  (1)菊花的颜色不鲜艳,而且在百花凋谢后才开放,不争妍斗丽。

  (2)菊花能抗寒霜,表现出节操。

  4 试推想作者为甚么说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提示:牡丹是落叶小灌木,初夏开花,大型,白、红或紫色,为著名观赏植物。)

  作者认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是因为:

  (1)牡丹在初夏开花,与其他花卉争妍斗丽。

  (2)牡丹花瓣繁多,花形硕大,像衣着华丽的富贵人家。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在以上的文字中寄托了甚么感慨?

  作者所寄托的感慨是:旷达清高的隐士,自陶渊明之后便很少了;好像他自己这样的君子,也不会有多少人;但爱好富贵的社会大众,却几乎人人都是。

  6 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哪三类不同的人生态度?你喜欢哪一类?为甚么?

  (1)爱菊代表品行清高,不问世事的隐士;爱莲代表出淤泥而不染、不慕荣华、不求名利、恬静寡欲、耿介孤高的君子;爱牡丹代表贪慕荣华富贵的社会大众。

  (2)学生自由作答。

  作法讨论

  7 本文题为「爱莲说」,为甚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要提起「水陆草木之花」?

  因为花朵一般可分为长在水里的、陆地上的,草本的和木本的四大类,作者以这句话概括一切花朵,作为文章的起头,再集中谈「莲花」。

  8 作者写自己喜爱莲花,为甚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花和世人甚爱牡丹?

  (1)作者先写陶渊明爱菊花和世人甚爱牡丹,目的是衬托自己喜爱莲花。

  (2)作者选择这两种花作为衬托,因为这三种花所代表的人物,对「俗世」有不同的态度。菊花代表隐逸者,对「俗世」采取隔绝的态度;牡丹花代表富贵者,对「俗世」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而莲花代表君子,对「俗世」并不取离弃的态度,也不会随波逐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能在「俗世」中保持高尚的情操。用这两种各趋极端的花,正好衬托出莲花(君子)的特质。

  9 试以本文为例,说明「说」这种文体的功用。

  「说」,可以直接用来说明、议论事理,也可以透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说明事理。本文借着莲花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等特质的说明,赞美君子的品格高尚,发挥了「说」咏物说理的功用。

  写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艺术特点

  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简要直切。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直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手法多样。作者娴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而莲花则是美的理想的化身。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娴静多姿;又像高洁不凡的雅士,风度翩翩;还象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

  对比的手法,此文也运用得很好。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此外,作者还善于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资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 相关推荐

【《爱莲说》文言文解析】相关文章:

文言文《爱莲说》试题09-24

文言文爱莲说试题09-24

爱莲说的文言文及翻译08-29

《爱莲说》课文复习重点解析05-10

爱莲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8-29

初中爱莲说文言文翻译08-12

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04-08

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08-04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04-29

文言文《乘船》解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