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

2022-11-30 文言文

  上学期间,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 篇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其中的难点。与不少同行交流,都有这样的一些思考: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究竟能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确实,在文言文教学中,受限于考试指挥棒,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水平,我们似乎更多地是在文言字词句上下功夫,或者是简单地就文言文写作的背景进行交待,来阐述作者要传递的情感。这样的教学,可以说占了大多数,看似面面俱到,既照顾到了对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也照顾到了文言文内容、情感的理解,但却出现了不必要的割裂。 笔者以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以剖情析理为主,将字词句学习与背景解读、内容解读、主旨理解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三知,真正领略文言文中的文气。本文就以《指南录后序》教学为例,简单谈谈如何剥析文言文写作首尾、内在情感、背后义理。

  一、察背景,知首尾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所写的一篇序文,序文简要地记写了自己出使元营后的艰险遭遇。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大肆特谈文天祥出城之前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背景。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写作背景的感知,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感受,这样兼顾理解,才能知道文言文中所写内容、情感的前因后果。只有通过对背景的深刻感知,了解到文章写作的首尾,才能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

  在具体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来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结合文章来感知背景。我用课件打开当时元军与宋军对峙图,让大家设想,作为宋朝一方,大家可选择的路径有哪些?能不能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来表述。不少学生想到无外乎五种路径,出城战而胜之、固守待援拖之、待敌未来逃之、双放交谈和之、打开城门降之。确实,面临这样的背景,也只有这五种方法。于是,我继续问道,请大家再想,此时此刻元军已经围城,我们还能怎么办?不少学生发现,前三种方法已经行不通,最后一种方法不可能,最好的方法看来只有试试和谈了。这时,读文章第一小节,大家终于能深切感觉到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首尾。作者简单一句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把当时明廷所面临的情况简洁地表达出来,迫字道出元兵兵临城下、即将攻城的严峻事实;战守迁则是三种常规的应对方案,但此时皆不及施,有力地表现了当时情况危急,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形势,也交代了自己不得爱身一行的原因所在,就是为了去求和,不过是为了朝廷颜面,说成是觇北和纾祸,这就是作者逃亡的大背景。

  二、析色彩,知情感

  《指南录后序》主要是文天祥说明自己在逃亡过程中,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表达的是他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因此,在文章中,作者遣词造句的色彩性很强,就是为了传递丰富而鲜明的情感。其实,由于文言文普遍言简意丰的特质,很多时候作者较少用笔墨去铺叙情感,更多地是通过词语本身的情感色彩来表达。往往两个字意思差不多,但表达的内涵却大不一样,传递的情感也大相径庭。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具体字词色彩内涵的分析,挖掘词句背后的情感。

  文中,作者来到元营却遭到扣押,由于作者要批判的对象很明确,理由也很直接,因此字词的情感色彩并不隐晦,面对无耻内奸和敌人,在语言文字上,作者极尽蔑视与鄙夷。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将其中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圈出来,在理解字词含义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情感内涵。比如,对于吕师孟和贾余庆两个奸人,作者在文中用了两个句子描述,一为构恶于前,一为献谄于后,简简单单的两句描写就把两人的丑陋、无耻的小人面目刻画得绘形绘影。再如,面对敌人,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称之虏帅并诟之,蔑视愤恨之情,不言而喻;后文的诋大酋骂逆贼等词,也情感鲜明,通过不同的字词,表达了内心对敌贼的愤慨与痛恨。在这样的引导分析下,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把握既很到位,也很深刻。

  三、剖情形,知义理

  《指南录》及这篇序文,与其说是诗文,不如说是作者文天祥的内心独白。作者在逃亡过程中,一方面忧心国家、怀念故国,另一方面又蒙受误解冤屈,于是他希望能藉此来传递自己真正的内心,这是作者的创作诗文的终极目的。作者在逃亡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现实中难以想象的苦难,有足够的时间与经历去思考关于死亡的话题。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和对死亡没有什么概念的学生来谈生死,恐怕很难切中内心,更不要说明白作者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了。类似的情况,在文言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由于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文化不同等各种因素,现在的学生已经很难理解古人内心的坚守,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要打破的文化隔膜。

  在具体教学中,我反其道而行之,将不少教师认为比较单调、没什么好教的第四节和第五节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放大剖析文天祥侥幸逃脱、直面死亡的.具体情形,来对比反衬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一位尊贵荣享的官员,在家国将灭、生死不卜之前的抉择与坚守。比如,我引导学生来欣赏文章中作者描绘自己逃脱的艰险情形:文中作者用了一批动词,如得奔变诡行宿出没避出渡入展转等十几个词,扼要写出南归行程,竟无一重复,把期间的惊险历程和窘迫之状,刻画得真实传神,让大家试想其中的波折与困苦。又如述说自己的九死一生时,作者用了十八个死句,写出十七次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惊心动魄,极富变化。通过这样的情形描摹,一位在生死场徘徊的忠臣义士形象就鲜明凸现出来,那么对下文作者呶呶不休的故国之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心也就很好理解了。

  文言文教学的本质不是仅仅去学习一些现在已经基本用不上的文言字词句,也不是像学历史一样了解过去的一段史实,更不是概念性地感知古人表达的一些情感,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来剖情析理,领会文章所传递的精神之气,比如《指南录后序》中的正气,就是在一词一句中领会出的,这也是文言文本身的精髓,也是文言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找准文言文教学的定位,真正引领学生明确写作首尾、理解内在情感、知晓背后义理,理解和吸收文言文中蕴含和传递的民族文化精髓。

  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 篇2

  随着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现在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时文佳作。在整套教材中文言文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毫无疑问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断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

  二、点:教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有之死,有子存焉,虽古义为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无(W),没有的意思;《晏子故事二篇》中自取其病的病,课文中的意思是侮辱、没趣;《闲情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用鞭子抽打的意思;又如:《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是一个典型的倒装句式,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为有何陋。像这些例子,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宜过多地讲语法特点,只要让学生掌握该词在本文中怎么理解就行了。另外,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文章中,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它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这就是所说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现象。那么,教师应先告诉学生那个词在本文中的理解,再将它与前面学过的用法加以比较,进而弄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如《亡羊补牢》中的亡在本文中是丢失的意思;在《扁鹊见蔡桓公》中使人索扁鹊,已亡秦矣中的亡是逃跑的意思。这样一比较,学生就明白了。在文言文中,一个词有多种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这些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再如:见二虫斗草间,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份,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此外,但还应注意,把译句放到文原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即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议: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此时,教师只要结合背景稍加点拨学生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的比喻,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以上活动,宜采用边读边议的形式进行。当然,也可能有些学生会提一些无关紧要或毫无意义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把握住文章的记叙线索和全文的主旨,不能让学生扯得太远,也不可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论不休。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讨,又要有原则性、有重点地指导,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学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五、引: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却不能满足,而应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随后,说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已独到的评价,提高自已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已的写作实践。

  由于采用以上五个环节进行了文言文教学,所以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以来,学生爱学、乐学。成绩自然会稳步提高。

  当然,解读文言文,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去学习,从方法到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我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光靠课堂学习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还应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如《史记》《汉书》《聊斋志异》《搜神记》等名著。这样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现代文的能力。

【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相关文章: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06-12

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08-21

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01-03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06-12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范文06-26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03-22

如何有效进行科学教学反思08-10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08-25

教师如何进行个人教学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