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特点和教学价值

2021-06-09 文言文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文分离

  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

  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文言,使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方言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取得了统一。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文言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文言文功不可没。

  但是,另一方面,文言也有非常严重的缺陷,以致于在历史上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从五四时期人们对文言的猛烈抨击中可以略见一二:文言的缺陷之一不利于文教的普及推广。因为文言与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去甚远,所以学文言、用文言就成了少数读书人的专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旧中国的愚昧、落后。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里说:中国现在的所谓中国字和中国文,已经不是中国大家的东西了。文言的缺陷之二不利于思想的自由表达。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可是,要把文言作为内部语言来思想何其难也,何况,僵化的文字,也严重地束缚着人的思想。叶圣陶先生在五四时期曾撰文说:我国文字之难习,言文之异实为其主因。方为文之际,初则搜索材料,编为先后,其所思考与口一致,然欲笔之于纸,则须译为文言,于是手之所写非心之所思。其间移译之手续殊为辛苦。

  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尽管文言有一些缺点,但纵观历史,客观地说,文言这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还是功大于过的。当然,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文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让位于白话已成事实。而文言最终也将渐渐地远离我们,直至完全退出人们的生活。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不过,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在现阶段学习文言文还有没有意义?教学文言文的价值何在?在经过了先后几次文白之争的讨论之后,中学语文界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文言文仍然需要学。其教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功能文化价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自中国。除科技之外,在哲学、政治、法律、宗教、历史、教育、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军事,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祖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列有一万多种、十万多卷,这还不算《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和《丛书总录》中所著录的。在这座由文言的砖石砌成的文化宝库里,浓缩着中华文明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有人说,掌握祖国的语言好比得到了一把打开本国文化的钥匙。那么,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文言文教学的认识功能。也许有人会认为古与今的隔膜太厚,殊不知只有认识了昨天和今天,才能真正懂得今天、开创明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正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陶冶功能教育价值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中国人自己该作何感想呢?应该认识到,辩证地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是抵御当今不良风气侵袭的一道屏障。在中学素质教育的体系里,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应该受到高度重视,需要努力探索丰富生动的德育手段。文言文就具有这方面的教育功能。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的确,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读罢《〈论语〉六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这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铭言;背诵着《〈孟子〉二章》,学生们神情肃穆,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此时正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谆谆教导后生学者求学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在《训俭示康》里,司马光告戒后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今天读来,仍然是字字千钧。可以说,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因为其中熔铸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魂。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合理地去发掘利用,它就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三、发展功能艺术价值

  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发展变化而来的。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犹如一条墨写的黄河,蜿蜒至今,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学者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两个常用字表进行了研究(前者是现代汉语3755个一级字,后者是1086个古代汉语常用字)。通过比较发现,有1001个古汉语常用字可以在现代汉语一级字表中找到,占到古汉语常用字的92%;另外84个古汉语常用字中也有82个可以在现代汉语4500个常用字表和6196个《印刷通用汉字字行表》中找到。可见,古汉语常用字绝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保持着相当强大的生命力。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以单音节词的形式得以沿用。这大多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如日、月、山、水等。这就使汉语系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2.(词素)保留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中。如目字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单用了,但在目标、目录、目前、目光、目击、目送等双音节词中还保存着。这一方面说明文字的适应性强,可以不断地组合成词,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语词汇双音化和复合化的趋势。

  3.保存在由古代俗语、谚语、警句中的成分压缩凝结而成的成语中。还以目为例,可以在目不交睫、目不暇接、目不窥园、目不识丁、目空一切等成语中看到它的影子。

  可以说,成语在古今汉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上这些对我们的启示是:学习汉语不能无视古今汉语的血缘关系,文言文的教学可以收到探本溯源之效,察古知今,从而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另一方面,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克服语言断层现象。现代汉语要发展,就需要继续从古代汉语中去提取养料,吸纳其中仍然鲜活的因子。

  至于在写作方法、艺术技巧和文风教育等方面,学习文言文也可以收到多重效果。

  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多读这样的作品,确实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学鉴赏方面,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培养起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心态、审美趣味。正像诗人流沙河诗中所写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这是人们内心深处极其敏感的一根弦,拨动它就很自然地激起了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在流传已久的文学精品里,具有这种审美特质的文字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呼吁:让下一代多读点儿文言吧,多读读李白的诗、东坡的词,多读读司马迁的《史记》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也许这样,会使他们深深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语言。

【文言文的特点和教学价值】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学价值03-15

文言文教学的价值03-15

文言文教学特点06-14

浅析文言文的教学价值03-15

汉语特点和文言文教学06-13

教学设计的意义和特点08-14

闲聊汉语特点和文言文教学06-13

“其”在文言文中的作用特点06-12

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和思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