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集》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3-05-29 文言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集》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疚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得疾 相:察看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绝人:没有后代

  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书:书写

  D.是日剧饮而归 剧饮:痛快喝酒

  解析:选B。B项中的“绝人”,应解释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观察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阅读答案与翻译-《苏轼文集·眉州远景楼记》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象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

  今太守黎侯希声,轼先君子之友人也。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苛,众以为易事。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无事。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

  嗟夫,轼之去乡久矣。所谓远景楼者,虽想见其处,而不能道其详矣。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今吾州近古之俗,独能累世而不迁,盖耆老昔人岂弟之泽,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节选自《苏轼文集·眉州远景楼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B.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C.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D.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在材料中的含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者犹袭五代之弊B.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

  C.其风俗盖如此D.而求文以为记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律,诗文的声韵格律和字数,文中指科举考试的一项内容。

  B.漏,即漏壶,古代计时工具,以滴水或漏沙的刻度标志计时。

  C.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此处是苏轼对其父苏洵的尊称。

  D.耆老,多指德高望重的老人,古称六十岁为耆,七十岁为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圣以前,许多地方的学者仍旧因袭五代以来的陋习,只有眉州士子通晓经书学习古文,把西汉文章视为典范,这体现着眉州的近古风俗。

  B.每年到了稻谷成熟而杂草衰败的时候,眉州的农人们会用劳作时收缴的罚金和补偿众人的钱买来猪羊酒醴祭祀田祖,也供大家酣饮饱食。

  C.眉州知州黎希声为人简易而有文雅之气,刚直而仁爱,明察而不苛刻,当地百姓十分信赖他,有人还写信让苏轼为黎侯增建的远景楼作记。

  D.眉州百姓对远景楼的建成感到欣喜,写信请托苏轼为楼写记,不是为了赞美眉州容易相处的太守黎侯,而是为了赞美当地容易治理的风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象事之。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

  答

  1.B

  2.C

  3.A

  4.D

  5.眉州的百姓对待太守、县令,就像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一样,官吏离任之后,就画像事奉他们。

  6.黎希声任期已满将要被人替代的时候,百姓都不忍心让他离开,相继挽留他,皇上没有改变他们的请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每年的二月,农事就开始了。四月上旬,谷苗很嫩而野草遍布的时候,耕耘的人们就全都出动。几十上百人为一曹,安置一个漏钟,用敲鼓的方法招来众人。

  “初吉”,一说指朔日,即阴历初一日;一说自朔日至上弦(初八日)为“初吉”。故“四月初吉”是时间状语,不可断开,可排除AD。

  “出”作“耘者”的谓语,“耘者毕出”是完整的主谓句,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C。

  故选B 。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学者”,古指学习的人,今指专门从事某种学术研究的人。句意:各地求学的人仍旧因袭五代以来华而不实的陋习。

  B.“ 口实”,古指人们经常谈论的内容,今指话柄。句意:还要记录他们的事迹相互传讲。

  C.“ 风俗”,古今同义,指风尚习俗。句意:那里的风俗大致如此。

  D.“ 以为”,古是“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它作为,今指认为。句意:请求我为这座楼写篇记文。

  故选C 。

  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 声律,诗文的声韵格律和字数”错。声律指中国古代诗文的声韵格律,并不包含对字数的要求。

  故选A 。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不是为了赞美眉州容易相处的太守黎侯”错,根据原文“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可知,写记的原因应包含选项中提及的两者。

  故选D 。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事”,对待;“既”,已经;“去”,离任;“辄”,就。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既”,已经;“满”,期满;“去”,离开;“相率”,相继;“夺”,改变。

  • 相关推荐

【《苏轼集》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06-10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06-10

苏轼蝶恋花阅读答案04-06

水调歌头(苏轼)阅读答案05-06

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05-30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0-29

《口技》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07-07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举例06-10

汉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