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秋文言文及翻译

2022-10-13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奕秋文言文及翻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奕秋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注释

  解释句子加点词

  (1)使奕秋诲二人奕 使:(让 ) 诲:( 教)

  (2)有鸿鹄将至 至:(来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 )

  (4)为是其智弗若与 智:( 智慧)

  解释句中之字用法、意义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的)

  (2)吾欲之南海 (去)

  (3)一人虽听之 (代词)

  (4)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词)

  道理:

  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 。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弈秋,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弈秋的人,他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下棋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而他是因为下围棋而出名的。

  这“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了变化,成了动词,意思是“下”棋,可见事物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据说围棋棋盘的道数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十七道,可惜无以为证。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卜、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围棋见于中国史籍最早的记载

  古人下棋图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拜师学艺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轻人想拜他为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奕秋文言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奕秋文言文翻译04-13

奕秋文言文及翻译解析03-30

《奕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4

奕秋悔棋原文翻译11-19

奕秋原文翻译及注释06-16

学奕文言文翻译03-31

学奕的文言文翻译02-23

奕秋文言文阅读答案11-20

学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