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叶公好龙》原文及翻译

2024-07-22 文言文

  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出自 汉·刘向《新序·杂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叶公好龙》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

  叶公好龙

  两汉: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注释

  1、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2、子高:叶公的字。

  3、钩:衣服上的带钩。

  4、写:画。

  5、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6、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

  7、“文”通“纹”。

  8、以:在

  9、闻:听说。

  10、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11、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12、牖(yǒu):窗户。

  13、施(yì):延伸,同“拖”。

  14、堂:厅堂

  15、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

  16、走:逃跑。

  17、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18、是:由此看来。

  19、好:喜欢。

  20、夫:这,那。

  21、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赏析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是这样的人。

  叶公最著名的功劳是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叶公沈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尊敬,时年24岁。

  经考古发掘证实,他主持叶政期间,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是叶公治水的历史见证。

  史学专家安国楼博士称,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是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叶公好龙”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专家们还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叶公好龙”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叶公式人物,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比喻表面或口头上对某事物特别喜欢,实际上并不爱好,甚至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不爱好甚至还会惧怕它,反对它的人。

  成语运用

  1.成文用法

  主谓式;一般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2.运用示例

  南·宋·范哗《后汉书·崔驷传》五二:帝(肃宗)雅好文章,自见驷颂(《四巡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驷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驷,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

  唐·李延寿《南史·郑鲜之传》三三:前至渭滨,帝(宋武帝)复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

  唐·薛登《论选举疏》(北宋·李唠、徐弦、宋白《文苑英华》六九六):燕昭好马,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则真龙人室。由是言之,未有上之所好,而下不从其化者也。

  蒲松龄《聊斋志异》:物莫不聚于所好,故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而况学士之于良友,贤君之于良臣乎!

  3、近义词

  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

  4、反义词

  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叶公好龙》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题材的古文,并附有一篇译文,以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第九册已经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学生在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学习《叶公好龙》,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寓意。

  2、基本技能:背诵古文《叶公好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意思,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知道这则寓言的寓意,会背诵古文《叶公好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启发谈话。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叶公好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文章。

  1、教师范读古文

  2、学生小组内自由读古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指名读古文,师生注意纠正读音。

  三、再读古文,初步理解古文,感知质疑。

  1、学生再读古文,结合译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文章的理解感受。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从文中的哪些句中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用笔划出这些句子,小组交流所画的句子。

  板书:非常喜欢

  2、教师指名读所画句子,读出喜欢的感情。说说为何这样读?

  3、提问:叶公真的喜欢龙吗?见到真龙时的叶公怎么样?板书:害怕极了

  4、齐读表现叶公害怕极了的句子。

  5、从所读得句子中找词语(表现他害怕的词),进行说话练习

  6、背诵《叶公好龙》

  板书:真龙听说想说做

  五、揭示寓言。

  1、你觉得叶公是个怎样的人?(表面、心里、不一样)

  2、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表里如一)

  3、交流寓意

  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其它寓言,并说出寓意。

  2、限时间阅读,说寓意。

  3、总结全文。

  七、作业:

  1、背诵古文《叶公好龙》

  2、说说语言的寓意,思考: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叶公好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叶公非常喜欢龙,他在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上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到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则成语,形容人表面上喜欢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我们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口是心非的人。有了上学期的两篇古文学习,古文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种文体离我们的孩子比较久远,学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在教学时尽量让同学们感觉到它的故事性,具体是这样教学的:先是揭题,通过题目,让学生迅速掌握本则寓言要讲述的大致内容,讲的是一个叫“叶公”的人“喜欢(好)”“龙”的故事。这可以说是文章的脉路,让学生沿着这条脉路自己去读,自己想,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不必要的分析和乏味的说教。学习寓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寓意,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寓言并对寓言产生浓厚兴趣,并激发他们在课外自我学习的动力,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探索生活中有没有“叶公好龙”的现象,都表现在哪些人的身上,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联系生活谈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方面不仅能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初步领略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最后结束时学生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非常深刻的理解了这则寓言的含义,看来这节课基本是成功的。

【文言文《叶公好龙》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叶公好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13

叶公好龙原文文言文翻译08-25

小学文言文《叶公好龙》原文及翻译08-27

叶公好龙原文及翻译09-16

《叶公好龙》原文翻译及赏析09-27

叶公好龙文言文及翻译09-22

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02-21

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08-06

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09-21

文言文《叶公好龙》原文及译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