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2022-04-12 文言文

  导语:《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报任安书》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报任安书》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原文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夸耀。

  4、曰:说,谈。

  5、吾:我的。

  6、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不。 弗能:不能。

  15、之:语气助词。

  16、鬻:(yù):卖。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报任安书》读后感1

  《报任安书》流传千年没有因为时间的磨炼而消逝,并且代代传唱至今,可见它是不朽名作。背过《报任安书》,我更是被作者司马迁的意志所感动所震撼,从他的字字荡气回肠中可以看出那坚定的信念;从字里行间又可以看出司马迁不平的态度。

  是谁“给予”了司马迁这样的态度?是因为李陵的战败造成了“大臣忧惧,不知所出”的后果。只有司马迁在沉默中站出来主动为李陵辩护,而当时在皇帝盛怒之下,这样做无疑是冒险的,这会让他蒙受巨大的灾难。最后,司马迁激怒了皇上而被处以宫刑。他在上谏之前也许曾犹豫,但想到能为国家挽回一个“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的爱国将领而在所不惜,可见他的刚正不阿。在这大义凛然上谏之后司马迁却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这是多么可悲的一段历史啊!而他在受刑以后,在死亡与生存之间一次次犹豫,一次次彷徨,但他最终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并写成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名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一句千古佳话。人死的意义不同,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不畏惧挫折在激流中前进的人将被世人铭记。其实在每个人生中难免有挫折而经历挫折也并非坏事,它可以给予你经验,磨炼你的意志。人就像一只雏鹰在学习飞翔、捕猎的技能中往往有困难,而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学会技能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见到生命中成功的曙光,方能登上人生的巅峰。相反,那些拒绝接受挫折考验,在困难面前缩头缩颈的人是没有技能的鹰,最终会被饿死,度过它那昏头昏脑、毫无意义的一生,“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因此,我们要用知识充实自己,要用挫折磨炼自己,努力前进,多远大的目标都会实现。

  《报任安书》读后感2

  《报任安书》是我们高中教材里的一篇课文,当时读到的时候,我就存了疑惑。司马迁 因李凌事下狱并受宫刑,但他忍辱苟活,立志著书,此举一向为人称颂。他在书信中向友人吐槽,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司马迁书信中态度,在我读来,近乎卑微。此人是求他“推贤进士”,举荐自己,若是你不想帮忙或者帮不了忙,大可以略陈理由,推拒就是,为何要这么长篇大论,这么低声下气,是古人礼节、习惯使然,还是另有缘故?

  看了本文的创作背景,我才稍稍解惑。司马迁三十八岁继父职为太史令。四十七岁时以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这一官职掌领导尚书出入奏事,是宫廷中机要职务。然,身受宫刑的他,出狱后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居要职,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少卿,名安,荥阳人。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他是司马迁的朋友,此时写信给司马迁,就是希望司马迁能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之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关于仁安的获罪,这里有两种说法,一是,在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的时候,因他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做法,其实太子并非真反只是因“巫蛊事件”被冤枉没办法了,想杀江充以自保。另一种说法是,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时,因其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持两端”做法,而为汉武帝处死。总之,现在的情况是,仁安就要死了。

  司马迁选择在这时给仁安写信,其思虑是值得考究的。我也稍稍理解了他的“卑微”的语气。好友即将赴刑场,这位好友曾经求自己帮助他,自己却无能为力。司马迁此时的心况可见一斑。此信既是为了向他解释自己的苦衷,求得谅解,更是表明自己的心酸苦楚与隐忍负重,更甚就是与好友的诀别书。在此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我不知道之前仁安是否怨过司马迁没能理会自己的请求,也不清楚当临死的仁安收到司马迁的`这封书信时的心情。但是司马迁的这种做法,我是欣赏的。他没有忘记这个朋友曾经求助于他,他没有因为他即将赴死而避讳他,他没有弃他于狱中,独自品尝濒死的无望与恐惧,而是通过书信,以一种相对低下的、带着安慰性的语调,向友人陈述自己的无奈,与他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我看了很多人写的《报任安书》的读后感,他们基本都在称扬司马迁的忍辱负重,他对生死的抉择,我却要颂扬他与仁安之间的生死不忘的友情。

  《报任安书》读后感3

  流连于唐朝的风华,流连于宋朝的儒雅,流连于元代的四海归一和明清的肃穆庄严。我可以对任何一个时代流连,但我知道,在我的心中,那所敬的,所爱的,永远只是那独一的汉朝。虽然那里有勾心斗角,有尔虞我诈,有诽谤污蔑……但这仍不能阻挡我对汉朝的爱,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那唯一的太史公,才有那让世人惊叹的司马迁。

  司马迁在千古绝唱《报任安书》中,将他强烈真挚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将封闭压抑的情怀一吐为快,字字血泪,处处真情,理灼古今,动人心魄。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位隐忍苟活、坚韧不跋、矢志不渝的大丈夫、真英雄,他有着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

  司马迁被诬定罪,因“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而身受腐刑。“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他抑郁,他痛苦。这种最卑劣的刑罚使“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的司马迁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与摧残。这种情况下,选择“死节”是一种解脱,活着要承受的痛苦实在太多太多,活着比死去更需要勇气。但太史公却选择了隐忍苟活。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了完成先父的遗愿,为了《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宁愿忍受所有的嘲笑、侮辱与自己的责骂。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忍受着“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痛苦,司马迁坚韧不跋,矢志不渝。他以古代圣贤发愤为作的事例激励自己:“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古代圣贤历经磨难,最后成功的典例让他看到了那盏指明灯的光辉。于是他夜以继日地撰写〈史记〉。他正日没命地挥刀竹简,拼命地刻写,只怕对不起父亲,只怕对不起那些过往的英雄,只怕没有人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留传后世!司马迁拿刀的手指结了茧,茧破了流血,再结茧,再破;不知破了多少次,那简册以弄得血迹斑斑。这是何等的艰辛啊!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是的,司马迁便是一位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伟人。终于,他完成了《史记》,这部无韵之《离骚》的历史经典著作。他成就了非凡的功绩。生前无法回到纯白,身后却是鲜艳夺目,熠熠生辉。他生前所有的耻辱,现今如浮世一梦,惟独见他的绚丽,他的繁华,他的绝世的人格魅力。

  伟哉,司马迁!

【《报任安书》文言文原文与翻译】相关文章:

报任安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04-13

报任安书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05-19

宋史文言文原文与翻译05-19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与翻译02-26

《师说》文言文原文与翻译04-18

咏雪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0-12

报孙会宗书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12-06

乐毅报燕王书原文、翻译、赏析03-13

鹬蚌相争文言文原文与翻译05-20

画蛇添足文言文原文与翻译05-18

《对牛弹琴》文言文及翻译 对牛弹琴的文言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