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范文1
【学习目标】
1、培养文言语感,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
2、学习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两篇以记为体裁的文章,《小石潭记》先借尤为清冽的潭水、参差披拂的青树、往来翕乎的游鱼,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又借四面环竹,空寂无人的环境道出了自己孤独无助、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岳阳楼记》借迁客骚人的忧喜之情,展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由此可见,记这一文体,明为记,实为寄也。它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题发挥,融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为一体的名篇佳作。下面我们学习《醉翁亭记》,且看作者欧阳修如何借题发挥吧!
二、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词注音并注意语音停顿:
学生齐读、听录音读、个人读,理解重点字词句:
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⑶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⑷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⑹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特别提示:也字的用法,而的轻重读法。
三、课文理解,学生带问题朗读课文
问题设置:
1、结合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恰当的修饰语:
之琅琊;
之酿泉;
之醉翁亭;
2、醉翁及醉翁亭的来历是什么?醉翁的乐趣在不在酒?
3、作者在写醉翁亭之前写了哪些景物?它周围的景色如何?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如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朗读中讨论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四、他山之石
我初中时有一个老师性情豪爽,嗜酒如命,每餐无酒不食,每饮四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间断,常常容光焕发,心乐之,口歌之,手舞之,足蹈之,且自号曰醉翁,他的宿舍被我们戏称为醉翁亭。那么他这个醉翁之意全在酒,或借酒浇愁,或借酒作乐,但教书功夫却很了得,对学生宽严有度,他是教数学的,文学功夫颇深,很得同学的敬重。不幸于上月死于脑溢血。我还特意写了一首挽诗给他:
恩师一朝乘鹤去,山愁水凄万里烟。三尺讲台润无声,一生桃李遍涯天。
从此不得聆面训,长恨华佗早千年。但愿蓬莱仙境在,青鸟殷勤为探看。
而本文的醉翁之意却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五、课文探究
1、作者写早晚之景和四时之景都抓住了的.____________特点,从而写出了山间的无穷乐趣。
2、课文第三段写人物活动,作者设置了几个场景?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3、本文写了作者的哪些快乐之事?他的快乐仅仅是一己之乐吗?
六、小试牛刀
试结合课文注释以及你对课文的理解翻译课文。
七、小结
本文借对醉翁亭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通过人物活动场景的安排,表现了作者的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文为乐的豪迈情怀,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成为成语为世人所称道。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一定游历过不少的名山大川,请就其中的一处景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或感悟,500字左右。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范文2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的结构层次。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抓住“醉”与“乐”的关系,把握主旨。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写景抒情的作用,背诵全文,掌握名句。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同一年也被贬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
2.学生试读课文。
3.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集体纠正读音。
(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四、疏通全文大意
1.通读全文。
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
2.集体解决疑难。
方法:教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点拨或给予解答。
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
五、再读课文,分析讨论
要求:各自放声读。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个字,画出来。
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乐。
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
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
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
3.这几种乐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六、课内小结。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美景以及他和老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之乐 引出
景
脉络 乐
事
归结 “醉能同其乐”(主旨)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11-25
醉翁亭记的优秀教案06-26
【热门】醉翁亭记的优秀教案06-29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8篇11-26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8篇)11-26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01-07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设计03-30
(通用)醉翁亭记的优秀教案11篇06-28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06-18
[热]醉翁亭记的优秀教案11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