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

2020-10-22 朱自清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大师。《背影》是他1925年10月写的。文中说“我”的父亲由于家道衰落,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在办完祖母的丧事后,“我”到北京念书,父亲到南京去谋事,在火车站,父亲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肥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路,爬上去又爬下来,到对面的月台给“我”买橘子。看着父亲那笨拙而吃力的样子,“我”不禁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作者通过火车月台上父亲背影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无声的关爱,而这些动作的描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不由得想起了妈妈的背影。

  妈妈也是这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天寒,妈妈每天都骑着他的自行车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她弓着背。翘着屁股使劲的蹬啊、踩啊,从冬天到春天,又从秋天走到冬天,妈妈的自行车破了补,补了又破了。在妈妈的关怀下,我一天天的成长,慢慢长大了。望着妈妈被汗水打湿的背影,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湿润了。

  有一次上学,突然下起了大雨,路上没有车,眼看就要迟到,怎么办?又是妈妈,用雨衣把我裹好,把书包遮好,推着她的旧自行车,毅然决然地冲进风雨中,一路上,雨下得人睁不开眼,我躲在她身后,妈妈用力的骑着车。终于,我们平安准时到达教室,我衣服干干的,而妈妈却全身上下直淌水,看着妈妈狼狈的样子,我内心肃然起敬。

  一次深夜我发烧,高烧40度,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背着我就往医院跑,我迷迷糊糊地把头靠在妈妈的背上,觉得湿湿的,原来是妈妈的汗水,我还听到妈妈急促的心跳,像打鼓。妈妈这一夜一直守着我,没有合眼。

  妈妈怕我上学早餐没吃饱,营养跟不上,每天特意给我煮个鸡蛋。天天如此,我很不愿意吃,就专把蛋黄吃了,蛋白扔掉了。后来我才知道,妈妈为了保证我每天都有一个鸡蛋,宁可自己吃咸菜,打临工,因为妈妈下岗了,没有工作,而我的身体素质又这么差,动不动就感冒咳嗽,住院打针。我很后悔,我的心在颤抖,妈妈伟大,母爱无私。我决心把身体锻炼好,把学习搞好,不辜负妈妈的希望。

  《背影》全文结构简单,语言质朴,通篇没有写“我”怎样爱父亲,感动父亲;也没有写父亲怎样爱“我”,但是作者把“我”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我”的爱毫不掩饰地完完整整展现在了字里行间,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所流露的父子间深厚的感情,一次次深深打动着我。我每次读《背影》仿佛我的妈妈就站在我的面前,那浓浓的爱意,关切的目光时刻温暖着我,鼓舞着我,鞭策着我,叫我前进,催我奋进。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2

  著名的文章总能让人受益终身,在我的心目中,朱自清写的《背影》一文就是如此。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在回忆自已20岁时发生的事情,那时因为一些纠纷,他与父亲已不相见已经两年多了。

  那一年,祖母去世了,父亲的工作也没了,他们一起回家为祖母奔丧,那时家里很穷,他们借钱才办完了丧事,之后,父亲在南京又找到了一份工作,他也要回北京念书了,他们还是一路同行。在南京停了一天要回北京的时候,本来因为忙不去送他的父亲,还是决定自已亲自送他去车站。为了托行李,父亲和脚夫讨价还价,还为作者找好了座位,并再三的叮嘱要小心,可他却在心里笑着父亲的迂,根本体会不到父亲对他的好。

  后来,父亲为了给我他买几个橘子,好让他在路上吃,不但要走到月台,穿过铁道,还要跳下去,再要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做这一切是非常困难的,看着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走路蹒跚的背影,作者流下了眼泪,这一刻,他真正的懂得了父亲对自已的爱,深深感受到了父亲浓浓的亲情.

  在父亲的来信中,作者得知父亲的身体不好,想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与父亲见面,又流下了眼泪,在晶莹的泪光中,他仿佛又看见了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父亲那一刻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读了朱自清的这篇文章,我懂得了,父亲与孩子之间可能会有冲突或矛盾,但在父亲心中,不管有什么矛盾,儿子在他心中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从文中父亲的一举一动,我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纯真、质朴、无私的爱。做为儿子,为没有好好的孝敬自己的父亲而感到懊悔。

  我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家离学校比较远,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这五年来,爸爸始终如一的送我来上学,不管刮风下雨,从来没让我迟到过,我平时却没有关心过他,也没有为他做过任何事情,甚至有时还对爸爸不尊重,现在想想,我还不如作者呢。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来回报爸爸对我的付出,让它开花结果。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3

  大抵每个人都读过这篇1000字左右的抒情散文。讲述了朱自清祖母过世后,父亲也失去了工作,即将出外谋事,而他也要回校念书,便一同前行。到车站后,由于父亲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亲自送朱自清上火车,又想给儿子买橘子吃,穿过月台时,父亲艰难攀爬月台,朱自清看到后,留下来感动泪水的小故事。

  而每个人对这篇文章最初的记忆一定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经典背诵片段。而今,说起朱自清的《背影》,可能只能一下反应出“月台、橘子、父亲”等奚落片词。近日,重读这篇优秀的文章,同文不同感,新触良多。实则,我们每人对一件事的理解一定是随着我们每个人的经历、生活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特此分享于大家。

  首先,通读完整篇散文,会发现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朴实的笔触,真实的场景让我们深临其境,简单的对话,对于背影细致无微的描写令简单的`文字迸发了新的力量。文章简单列出了父亲的些许对话,没有着重描写父亲的表情神态,但多次提及“背影二字”,真切的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父亲的爱其实就像文中的背影一样,朴实真切,不那么浓烈完美,却拥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不会有华丽的话语辞藻,总在默默的做着那些平凡的小事,却逐渐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就像朱自清一样,文中多次提及他感动落泪,之于中国人的习惯,男儿有泪不轻弹,更别说多次表达,可见对他感触之深。父亲的背影就是他最美好的记忆。

  其次,背影这个词语我觉得是一个很浪漫的词语,它虽有些隐晦神秘,但绝对真实而富有大爱。背影是没有真正的影子的,而影子的出现必然需要光明。最浪漫的便是它做自己的光,照亮自己和他人的世界。这里,我简单从一些角度分享一下。不论是厨房里忙碌的母亲或者爱人的背影,还是父亲辛勤劳作的背影,或是孩子每日变化的背影,都带着他们充满爱的责任光芒,为平凡的生活注入温暖。而朱自清的背影中,第一句便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可见对父亲背影印象之深,其实我现在印象最深的也是父亲的背影,幼时田间耕作的背影,亦或农忙结束,他走在前面,我在身后跟着他所见那高大的背影,到他后来工作深夜备课的背影、逐渐缩小佝偻的背影,我悉数在目。而他散发着的都是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对我们这个家的爱,那沉默的背影好像会说话,在告诉着我们“什么都不要怕,有我在”。如今,我也希望着我能扛起更多的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成为他人的堡垒、避风港。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静下心来精读这篇散文,认真体味其中五味情感,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受一定千差万别,但朱自清父亲浓浓的父爱,朱自清感激的情感跃然纸上,每个人都能直击灵魂的感受到。爱和感激是他的大主题,平凡表达爱,默默奉献是他的小主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爱你的人的背影,也能做你爱的人的背影,最好的爱便是像每个背影一样,深沉却可靠,迷人又浪漫。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4

  当我合上《朱自清散文集》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此次再读到《背影》那篇文章,让我的心中又起了涟漪。

  文中的父亲在经历家道中落和丧母之痛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因父亲要去南京谋生,“我”要到北京上学,便一起同行,到了南京后父亲仍旧放心不下“我”,决定一同前往车站。在父母眼中,无论多大的孩子,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价钱自己讲,座位自己拣,橘子自己买,其中文章的高潮部分出现在父亲买橘子的时候,买橘子要过铁道,月台很高而父亲又是个胖子,爬上爬下十分不便,但是“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一段多么艰难的过程啊,这就是父爱的动人之处,隐忍却又深刻。

  在模糊的视线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从小父亲工作就忙,陪伴我的时间就不多,造成了从小到大我与他关系疏离,每次和父亲单独处于同一空间时,空气中总是弥漫着莫名的尴尬,仿佛我们之间的唯一关联就是我们身体中流着同样的血液。然而事情的转折出现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要出远门,第一次需要一个人独自面对外面生活。因此父母甚是担忧,便商量送我去学校报到。

  九月份江苏的空气是湿热的,和家乡的天气有很大差距,我和父母也都是初次到江苏,在餐馆无论点的什么菜都加得有糖,所以我父母当天就吃不饱也睡不好。

  刚到学校的第二天,他们就嚷着要回去,我永远记得那一天的清晨,在学校后街的宾馆,母亲一大早就买好了早餐,回家的行李也早已打包收拾好,父亲坐在床边磨蹭着,突然父亲站了起来,对着我说:“我想抱抱你”。父亲生性传统、情感细腻却又不多言,我不知道他当时说出这句话下了多大的决心,我张开了双手,父亲将我紧紧的拥入怀中,我感受到了他胸膛剧烈的抽动,不舍的泪水还是从我们的脸上滑落了下来。我赶紧背过身去,在那个标榜自己已经长大的年纪,是不允许自己哭的,哭泣是一种多么幼稚的表现,可是我并不知道,只有在父母面前我才可以像个孩子一样肆无忌惮的哭泣,只有他们的臂弯才是我能随时停靠的港湾,才是我的避风港。从那以后,我开始和自己的和解,不再纠结于父亲小时候的陪伴太少,关心太少,即使现在还是偶尔会和父亲发生争执,但彼此心中的那份爱从未减少。

  重读《背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明白了父爱的深厚,父爱更多时候是沉默的,它不善于表达,可它却埋藏在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温暖着我日后的每个岁月。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5

  读完了朱自清的《经典作品选》,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是《背影》。

  朱自清20多岁那年,祖母不幸去世,他的父亲办完丧事,与朱自清同到南京,父亲送他上火车北去。从“不放心茶房,自己亲自去送”,到“寻找座位、反复叮嘱”,再到“过铁道买橘子”,都体现了父亲的爱。

  生活中,有许多极为平常的、极为琐细的事情,也许带来的感情也是极为珍贵的。

  《背影》不仅是对父爱的歌颂,也包含着朱自清在理解父爱后,对父亲的深深的忏悔与歉意。理解是需要过程的。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的爸爸总是喜欢带我去跑步,我很排斥跑步,我不喜欢那种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肌肉酸痛的感觉。甚至心里有点责怪爸爸。

  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心情很不好,爸爸没有骂我,又拉着我去跑步。我极其不愿意,我不愿意心烦意乱再加上筋疲力尽。迫于无奈,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在跑道上,爸爸没有说别的,只是鼓励我坚持跑完5公里。我咬牙坚持。直到5公里跑完,我觉得一点都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整个人反而很精神很开心,我傻呵呵地笑起来。那时候,我似乎懂了些什么……

  后来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之前跑步的情景,回想起爸爸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激励而坚定的眼神,还有我一次次被逼着跑完的3公里、5公里……我明白了,爸爸是要用他的方式告诉我,跑步是可以放松自己,是可以让人变得自信,以及更加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那一刻,我后悔了,我明白了。

  父母就是这样,他们对我们的爱如同风筝之下的线轴,拼尽全力牵扯,只为成全我们一片蓝天。我们就像天上的风筝,在广阔中尽兴,在微风中爽朗。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6

  读朱自清的《背影》不是第一次了,第一次读《背影》的时候,只是因为它是朱自清的作品,所以草草看过,并未当真体味其中的深意。可当这一次细细读来,却发明这篇短短的散文竟储藏着作者对父亲无穷的悼念与感动。同时这份感动也涉及着每位读者心灵最深处的软部。

  散文一开头,便被祖母辞世,父亲赋闲的灰色氛围所覆盖。正如作者自己说的:“恰是灾患丛生的日子。”繁重的负债和混乱的庭院,在冬日清冷的阳光下,无不流露着无奈与悲伤。可当父亲在萧瑟寒风中对呜咽的儿子说出:“事已如斯,不用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时候,一个富有责任感,刚毅,成熟的眼神,赫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终于、在忙完家中事件之后,要到南京某事的父亲与在北京上学的儿子踏上统一段旅程。到了南京,父亲迟疑着是否要亲身送儿子上火车,父亲晓得二十岁的儿子完整可以照顾好自己,可是父亲仍是决议自己去送,因为他想再多陪陪儿子,亲眼看儿子登上火车,安全离去。

  到了车站,年青的儿子总想显示自己的口才,讥笑父亲的对茶房的嘱托,感到父亲脑慢口拙。当时间飞逝,已至中年的作者再回想去看那个时候,一句“我那时真聪慧的过火“,道出当时自己的成熟和对父亲的歉疚。

  父亲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紫毛大衣,让儿子在座位上铺好。而后让儿子待着别动,本人去给他买些橘子。买橘子的这一段文字作者写的极为过细且感人至深。肥胖的父亲,迟缓,吃力的高低于铁道之间,但却乐此不疲。由于父亲手里拎着的不是一袋橘子,而是对儿子丰满的蜜意与忘我的爱。儿子在这时流下了热泪,但却极快的擦去了,当时的他还不愿也不太会英勇的向父亲流露炙热的密意。而当眼泪再次流下,激动达到极点时,父亲的背影又已消散在交往的人群。

  当父亲的身材匆匆朽迈,性格也日渐孤僻,火暴,时常为琐事对家人发怒。但即便性情变得再怪异,难处,也转变不了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挂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面对着父亲说大限之期将至的来信,再多晶莹的眼泪也换不来与父亲相伴的半点时光。

  看完《背影》,除了打动之余,还要沉思自己与父母的关联。别将吩咐当做絮叨,别将宽跟当做无能,更别将工作当借口而不去常常的看望照看父母。

  这就是我这次读《背影》所得出的感悟,跟着年纪的增添,经历的增加,我还会再读这篇散文,盼望那时我能够得出更多更深的感悟。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7

  秋雨连绵,而我,便喜欢独自坐在书桌前,听着窗外似有若无的雨声,手捧一本《朱自清散文集》,细细品味。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中学时的我并不能体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渐成长,书中父亲提着橘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也许就在于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

  我敬佩和羡慕那些作家或擅于写作的人,可以把对父母的情感通过笔尖,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纸上,读来总能带动读者的心灵随之跃动,让心灵深处的情感也随之点燃,继而蔓延,情到深处,禁不住泪眼模糊,就像《背影》带给我们的感动。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却乐观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亲见我时孩童般的喜悦;想到他们冬日里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守着收入微薄的小摊,任冷风吹痛了脸颊的身影;想起他们日渐加深的皱纹、愈加清晰的白发……真的,想到此处,我便忍不住泪眼濛濛。

  平凡的父母给了我不平凡的。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早日让父母卸下沉重的担,安享晚年的幸福。我只有尽我的努力让他们过得更好,因为我知道,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8

  朱自清的文章《背影》,一直是颇负盛名,今,终有幸拜读,读后便深有感……

  朱自清写背影那一年,是混乱而又群英毕出的时代,或许在历史上,军阀们光彩夺目,但是普通的老百姓,终是难以维持生计的流离失所。那一年冬天一定冷入骨髓,而此时,祖母又死去了……父亲失业了……

  我感觉受到他的悲哀与无奈,短短四个字之下,他哭过多少遍呢?他和父亲一同回家奔丧,而后回北京去读书,在浦口车站,父亲为他买橘子去了。那一年,20岁的朱自清望着父亲那肥胖的背影,忽而流泪满面。

  不同于祖母,一个生命的溘然逝世固然残酷,却不曾带来望见父亲那颓唐肥胖不复往日意气风发的背影时,窜上心头那一抹悠长缠绵无法摆脱的无助与哀愁。而那个时候,父子俩之间的恩愁远没有之后那么激烈而锋利。“聪明过分”的朱自清,那时看得见却不明白;好久之后,13年冷战,期中,他或许明白了父亲迂回的爱,却看不见了。

  父亲肥胖的背影,爬上了月台。他带回了朱红色的橘子,是那样鲜艳。不管是否应该,他终要自己的孩子完全安稳妥帖。在他离去之后,少年的朱自清也会不舍害怕,与君一别终成永别。

  龙应台曾写过一段话,摘来一小部分与君同赏:“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就是你站在小路这一边,看她的身影消失在拐角之处,而他却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写这一段话的龙应台,也写了两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父亲开卡车送她,向她道歉说,这样的车不适合送大学教授。之后,卡车开走了,龙应台在烟灰尘土里,怔然望了许久,那时她的心情是否与朱自清感受一致呢?

  后来,又过了好久。朱自清接到了父亲的来信,顽固、固执的父亲,终于放下了自己那“绝对”的家长权威了。

  朱自清又哭泣了,父亲啊,那一心关爱自己的父亲啊!两年不见,十年的冷战。他肥胖的身影却一直占据自己内心。不然,八年之后,怎么会记得一个外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冬?

  说了‘大去之期不远矣的父亲啊!

  朱自清无助又悲哀,他悔恨,为什么!

  何时能再见?天南水北各一方,何时再相逢?三年之后,父亲读到了这一篇文章,他与他之间终于结束了冷战。

  是啊,我们该要怎么好好对待父母。古人曾云:“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吧,这一点一滴,这一日一月——

  不要做朱自清,八年之后再将爱镌写;不要做龙应台,在烟灰尘土里怔然而望,落笔成文——

  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是人间最好的礼物。

【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通用8篇)】相关文章:

1.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通用10篇)

2.《背影》朱自清读后感

3.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4.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5.背影朱自清读后感

6.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7.背影 朱自清读后感

8.朱自清的背影读后感

上一篇:朱自清散文集读书心得 下一篇:朱自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