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

2024-09-23 朱自清

  《荷塘月色》这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它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选在中学教材里面的一篇传统课文。文学作品核心意义的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需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

  精选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篇1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篇课文,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文学作品,为今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本文写于1927年,领导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

  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学习本文体会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3、能力目标: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处何在。

  二、教学重点:

  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是本课的重点。通感的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讲。这两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朗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读式的教学方法。

  四、学法:

  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

  五、课时: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找出感情线索,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品析作品的语言,比喻、通感、叠字的运用,感受语言的典雅和充满诗意。

  第一课

  六、教学内容及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轮圆月,我们的主人公心情郁闷,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静谧、安详、优美的图画。作者将这幅画给我们描摹了下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们读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画一样。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二、释题,简介作者,并范读课文。

  要求:

  1、标出自己读得不准字音。如曲,读第一声;似,与似的在一起时读卷舌音。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1、课文主要在哪几段写荷塘和月色的。

  2、其余段落起什么作用?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1、课文集中写荷塘与月色的是四、五、六三个自然段。说说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第四段:主要写荷塘。作者哪几方面来写的:从荷叶、荷花、塘上的微风、塘下的流水。

  第五段:主要写月光。有没有写荷塘?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但作者通过写荷叶、荷花、写树影等,将月光写得可知可感。月光与荷塘融合在一起。

  第六段:主要写荷塘周围的树。好象没有写荷塘和月色?树是月光照耀下的树,写荷塘里的蛙声,写树上的蝉鸣。此段即是写荷塘又是写月色。

  2、其余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段:交待时间及写荷塘的缘由。是夏季,月圆的夜晚,作者心情欠佳,想去荷塘看看。

  第二段:写去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四围是树为下文第六段做铺垫。同时点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为后文做铺垫。

  第三段:写作者去荷塘的目的是散心,享受荷塘月色。

  第七、八段:作者想起采莲的事情来,并想起江南来。与段与主体有何联系?荷塘月色具有诗意,使作者想起与荷塘相关的诗来。联想自然。结尾照应前文。

  四、本文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那抒了什么情?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那些景色体现了这种情?

  线索即是这样一种情绪。也是全文的基调。

  五、简介写作背景。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本文运用了什么方法把荷塘月色写得那样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谈一谈好在哪里。

  精选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篇2

  课文分析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难点要在这解决;教学重点要在这强调;提问式、讲解式、讨论式、朗读式、比较等教学方式要在这充分使用。为了让学生更好欣赏这篇美文,我分二个课时来讲析,这里着重阐述第一课时,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读。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其次赏析4—5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

  1、借助图片形象直观的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出示课件)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

  2、采用比较阅读体会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孙犁《荷花淀》片段,并比较阅读本段与之景物的不同点,品味阳刚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别。

  3、采用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荷塘月光的赏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达效果。教师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再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二课时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5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课件展示)

  讨论一:回想4—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讨论二: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

  讨论三: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问题后,将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请学生配乐朗诵。

  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把练习定位于记忆;

  限时背诵第4段,效果可由学生自行评判。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

  精选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描绘“夏夜荷塘”:田田的荷叶、星星似的荷花、流水般的月光,令人向往,诱人探究。今天我将从五个方面向各位阐述《荷塘月色》的教学思路,具体为: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最后进行小结。

  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这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出自山东省技工学校统编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它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文学作品核心意义的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需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描绘景物的方法及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析学情确立重难点:因为我们学生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技校第一次接触现代文的学习,因此把抓住景物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生动地进行描绘确立为教学重点;《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由于时代久远,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独特感受,不易被学生理解,曲折地表现作者矛盾苦闷的心情是本文教学难点。大教育家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三、说教法、学法

  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自主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设想。在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课堂始终,辅以讲授法、启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情景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析—欣赏体味—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学法指导:多维听记法、探究式学习法、扩展阅读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参与和互相学习。同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概括为一句话: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二学时,五个步骤讲析。

  (一)情景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鉴于本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采用音乐配置画面,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从初中时学过抒情散文《春》的欣赏,过渡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从而引出本次课《荷塘月色》。这样设计导语,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理解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教学设计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抒情的格调为引出作者及写作背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势利导让学生出示查找到的朱自清情况,互相补充资料,利用多媒体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白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质,凸显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地求知欲,为课文教学做了情感铺垫。

  简介背景时让学生知道本文满载着作者矛盾苦闷的心情,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的脉搏,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知识铺垫。

  (二)整体感知

  在音读、意读后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全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听……这样学生阅读有了遵循,诵读有了美感。

  (三)精读品析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让学生诵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有体会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会在学生容易困惑的地方设疑: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学生思考后,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完成环型层次结构图并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心,理解课文,理清思路……讲解……这个设计遵循渐进的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了铺垫。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提倡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请学生朗诵四、五、六自然段点评后设疑:你能给自然段起上名字吗,请说一说描写了那些景物,又是如何描绘?在学生回答后向他们展示第四个自然段的板书,作必要地牵引:名字叫月下荷塘,描写了这样一些景荷叶像裙、荷花似星、荷香比歌、叶颤似电、波痕凝碧、流水含情用比喻、拟人、通感的手法绘出了景物的形态美、动态美、静态美。为增加兴趣,设计为向学生“求助”:你能帮我完成五、六段的板书吗?分组讨论派代表板书,完成后看课件弥不足。这是第……这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就形成了多维态势地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了“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最后我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告诉学生本文抓住素淡、朦胧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荷塘月色,并强调“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是本文的重点段落,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至此第一学时结束。

  (四)欣赏体味

  是在第二学时完成的,首先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接着引导学生再次聆听名家朗诵,感受《荷塘月色》的宁静美、朦胧美、素雅美,以及在文章的淡淡的喜悦里夹杂着淡淡的“哀愁”之美。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几段,从而完成了学生从意会“美”到“言传美”的过程,我会在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利用多媒体进行点拨,增加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仅举几例:

  1.曲曲折折(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明确:括号中的词语不带文采,只是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状态。重叠词地使用不仅绘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明确:“羞涩”本来是描摹女子的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而“含苞欲放”只是客观地陈述,感情色彩不强烈。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明确:“泻”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

  设置这三道题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叠词、修辞,炼词的角度去赏析散文。

  以下所启发引导的地方,在备课之时皆已储存,到了课上就要随机使用。这些问题有学生未发现的,有已发现而仍用心不细的,可从不同角度发问:从揣摩语言角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情感的角度点拨,渗透德育教育。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思考:

  1.4—6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理解作者情感)

  2.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结合时代背景思考)

  3.文章引用《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这一过程也主要是学生在活动,我运用控制论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学生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来发言,展开讨论。最后以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五)拓展迁移

  语文学习源自教材,但不可局限于教材,应当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独立思考精神的引导。借助刚才提到的三个思考题,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给学生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提供建议或意见。譬如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我应当告诉学生可以参考阅读朱自清的《哪里走》、《一封信》、钱理群的《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孙绍振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等文章来解释“不平静”的原因。这样一来,语文课为学生课外阅读也提供了建议与方向,对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与语文修养都是有好处的。

  教学过程的最后两个环节是小结全文,布置作业:根据学情分层设计了三道题:

  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总结;2.写一篇描写校园景物的短文;3.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绘出文中的“月色荷塘图”并制成板报,课后对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分享合作地快乐。学生理解探索问题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设计分理解——鉴赏——评价——创造四个层次,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道题在课上完成,学生回答后,我进行课堂小结,至此第二学时结束。最后,我把本次课的教学思路进行小结。

  五、小结

  过去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听得累,教师教得更累,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单纯的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这次在教学设计时,我尽可能考虑技校学生的求知特点和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来做。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地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巧妙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这样学生就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自由地翱遨。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评委!

  精选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第一册第1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不分文体组织课文,但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它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通感等修辞。传统语文数学仅把课文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于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散文的教学和其它文章不同,用传统的分析法教学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本文作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语言方面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因文章不长也适合鉴赏。

  从学生角度分析,传统的分析法重分析较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束傅,久而久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其次,这阶段的学生从初中毕业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能够鉴赏。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通过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能力目标:

  (1)培养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课时

  依照目标分为两课时。

  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第2课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说准备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准备好多媒体电脑,投影及相关软件。

  六、说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不同的写荷的诗句和画面(有日下荷花,雨中荷花,月下荷花,作者借景抒发的喜悦和哀伤,引出朱自清的《荷》)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采用多媒体形式导入新课,能够直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处于愉悦的`状态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看配套的画面听配乐朗读、思考。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从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情绪?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

  1、创设情境

  2、在散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借助文章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处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四)分小组讨论,限时作答

  设计此环节目的:调动学生参与,完成知识目标。

  (五)对于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你的学识阅历,或许你会有新的见解,把你的见解写下来(100—150字)然后讨论—辩论。

  通过质疑这种形式,不仅能澄清文中一些模糊的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景来表述这种情?

  2、画一幅《荷塘月色图》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上节课内容,出示目标

  (二)投影学生习作《荷》

  分析图画和文中描写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

  设计:鼓励学生在画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形象经过文学到图画的转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分析区别及原因

  (1)“画中景”和“文中景”

  (2)图较直观,文多含蓄(文中有一些精美传神的语句)

  (3)人的学识,生活经历

  (四)速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的精美传神的语句,说出你认为的理由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分类汇总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动词、叠词、通句。

  教师示范分析一种,其余学生分组操作、交流。

  (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特定时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处事物投入真情实感,学习朱自清的遣词用句,写短文一篇。

  精选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篇5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散文阅读与欣赏课,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材是个例子。”而《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是通过4—6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根据注释自行解决。

  关于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以下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以上是我对教材定位的认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的设定。下面来谈谈教学过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导入方法是,让学生与我一起回忆学习过的朱自清的作品。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唤起了对朱自清语言的曾有的记忆,为进一步领略本文语言预设基础。具体的导入语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这是感叹流光易逝、惜时如金的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这是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的朱自清;以上是一代文学大师用饱蘸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的优美画卷,抒发了对大自然、青春和生命热爱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进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宁静、淡雅、柔和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

  导语过后,继而介绍作者朱自清,让学生明白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生平、写作风格、作品集,并穿插朱自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的知识性、生动性。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对《荷塘月色》这一课题从荷塘入手,揭开荷塘,是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引导学生去领会朱自清妙笔回春之神奇,从而由解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欣赏这篇美文,我分两个课时来讲析。

  第一课时,我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6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读。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结构的回环美,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经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其次赏析4—6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

  1、借助图片形象直观地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逼真地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

  2、采用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荷塘月光的赏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达效果。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二课时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6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讨论一:回想4—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讨论二: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讨论三: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明确问题后,将四、五、六段三合一请学生朗诵。

  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把练习定位于记忆:限时背诵第4段。

  最后是作业的布置。内容是: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如果说练习、作业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精选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本文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典雅,艺术技巧纯熟、自然,是一篇经典的美文。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寻求宁静、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学习巧妙的语言修辞,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能力目标:训练朗读、分析、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通感的学以致用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诵读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讨论法。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图文并茂的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和想象,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动的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三、说学法:

  教学相长,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提高效率;课后拓展,多渠道阅读相关文章,广开眼界,锻炼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阅读能力。

  2、多模仿示范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3、深入研读课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思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钟)

  1、拟用旧知识导入法,让学生列举关于“荷”“月”的古诗词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头”“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

  2、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为赏析语言美,感受画面美。

  (二)4、5、6段课文分析(33分钟)

  先介绍作者是为了排遣不宁静的心情,选择了独游荷塘,然后自然过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学习。(一两句简单的过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点,又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1、朗读训练(8分)

  课前预习已整体感知文章,课堂设计配乐朗诵,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选学生代表与老师一起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进行点评。

  2、赏析语言美,品味画面美(25分)

  提问:这几段写了什么?都说它美,它美在何处?

  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一句话,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⑴语言美

  本文语言突出特点,运用大量修辞手法,神采飞扬,其中的博喻、叠词、通感为重点,对此学生却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洁、莹润、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几眼吗?

  学以致用:发挥想象,仿写或扩写,写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写、扩写是高考考察的语文能力之一)

  ②叠词

  切入角度:用音乐的击鼓打节奏方式领略叠词独有的韵律感,如“曲曲/折折”“阴/森森”“脉脉”节奏分别是……(学生会用手指叩响桌子去感受叠词带来的音乐美感,荷塘月色的灵动飘逸。)

  课外拓展:《诗经》中的大量叠词,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③通感:

  明确定义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典型例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得到了嗅觉、听觉上的双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课外拓展: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通感现象,注意积累。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学以致用:当堂造句,巩固消化,锻炼文笔。

  ⑵画面美

  语言的.美即表现出了画面的美,详见板书。

  根据学生对美的体验以及老师的总结,列出本堂课的主板书,见第3页。

  3、课堂小结(5分钟)

  心理学“注意规律”的教学运用:展出几幅荷塘月色图幻灯片,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行自检;三可实施启发性教学,如下:

  教育学“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教学运用: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图片的荷塘月色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你觉得哪个更美?”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现力,最终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品位语言美,从而感受语言背后的画面美。

  4、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运用本课语言技巧“叠词”“通感”等,以“沙滩月色”为题写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精选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板书《荷塘月色》)。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目标、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中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是古文,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现代散文。因此,这篇文章的学习对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并且在景物描写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学生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兴趣和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心境和情绪,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自己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领会鉴赏、合作探究,由浅入深,走入作品艺术境界。

  重点:

  1、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语段4—6段的赏析,感受文章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景中有情,物我交融的美好境界。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

  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

  我将采用导入激趣——朗读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让学生采用朗读法、勾画圈点法、合作研讨法等方法解读文本,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设想:从月色切入,按写了怎样的.荷塘月色——怎样写荷塘的月色——月色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的答题思路解读文本

  一、导入激趣,明确目标(大约5分钟)

  由于本文主要写荷塘月色,所以我将从古代文学大家描写月色的诗词入手,导入新课。如李白《月下独酌》,诗人笔下的"月"是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月"是思念亲人的感情的载体。那么,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看看这里的月色又承载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样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为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

  二、朗读感知,勾画圈点(约8分钟)

  通过自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情基调,语言特点,勾画出作者写荷塘和月色的句子,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品读鉴赏,感受语言魅力(以4—6段为主品读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约20分钟)

  在上一环节学生已勾画出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集中在4—6段,以这些句子为主鉴赏语言技巧,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塘和月色的。

  可用诵读法和自主赏析法。先给学生两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勾画出的的句子或片段,并说出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用词、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分析)

  学生应该能说出一些东西,比如"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等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句子的好处。

  叠词的运用,动静结合写荷塘、正侧面结合写月光等容易被学生忽略,还有把"缕缕清香"比做"渺茫的歌声",学生能看出是比喻,但发现不了它是一类特殊的比喻——通感,这些就需要老师适当点拨或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手法的好处。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的语言之美处,而且掌握一些鉴赏语言的方法。

  (板书手法:比喻、拟人、通感,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四、批文入情,鉴赏情感

  通过以下问题展开

  1、在上一环节我们已鉴赏了描写荷塘和月色的语言,那么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有什么特点?(宁静淡雅朦胧,学生应该能概括出来)

  2、然后,继续发问: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样的"不能朗照"淡淡月光却是"恰到好处"在荷塘、月色浑然一体的美景中你看到作者"我"了吗?

  (这个问题难度大,采用讨论法。老师可提示学生结合前三段思考作者夜游荷塘的心情,在前三段中有这样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结合这些句子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荷塘是宁静淡雅的,月光是清淡朦胧的,在这宁静脱俗的境界中作者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获得了暂时的喜悦,不能朗照的月光正合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喜悦之情,景中有情,物我交融)

  3、那么,作者是不是摆脱了郁闷?(学生从"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中应该能做出回答)

  (板书情感脉络:郁闷——淡淡的喜悦——郁闷)

  五、合作讨论,突破难点

  1、由眼前的荷塘作者又想到了江南的采莲旧俗,这一联想有何作用?

  这是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不理想的话老师点拨引导,比如,提示学生作者在回忆中描述是一种怎样的生活?选材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这一联想对表达作者情感有何作用?经过讨论提示,学生可以认识到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并想以此超脱现实,摆脱不平静的心情,而终于不能够的郁闷。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摆脱不掉的忧愁?

  学生联系背景应有简单认识,这就够了,点到为止,老师不强化这一点,过多强化文章的政治色彩会削弱作品的文学魅力。

  六、小结全文,布置和作业(约3分钟)

  1、小结。综观全文,作者的思想画了一个圆,现实的苦闷——妄图超脱现实的挣扎——回归现实,思路清晰地展现了心理发展的历程。作者将内心的挣扎与自然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2、、布置作业: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一个景物描写为主的片段。

  板书

  手法景物情感

  荷塘月色

  (宁静淡雅朦胧)

  郁闷

  喜悦

  郁闷

  拟人、通感比喻

  动静正侧结合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06-13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说课稿10-14

朱自清荷塘月色04-07

朱自清:荷塘月色05-08

荷塘月色朱自清段落11-12

《荷塘月色》朱自清课文08-25

荷塘月色朱自清段意09-05

荷塘月色朱自清全文05-11

荷塘月色朱自清课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