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理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 “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选自《旧唐诗 张九龄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贻:造成,遗留.
B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旧例
C 竟不从 竟:竟然.
D 下诏褒赠 褒:褒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嫉妒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中书侍郎颜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7.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个字)。(3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②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③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参考答案:
5.C(竟:最终)
6.C 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7.①才智:聪敏致远(睿智、才智过人、有才干)②为官:仗义执言(刚正、正直、耿直、敢于直言、敢于谏言、直言不讳);③智慧:先知先觉(目光长远、有预见性);④风度:风度典范; ⑤知(识)人:与有才干者友善(交友有道)(任意3个角度,词意恰当给3分;不能用否定形式表述;紧扣文本,文本范围外不算;超过15字扣一分)
8 ①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之后。
(判断句、德望、劳旧、句意通顺,各1分;建议提醒学生结合语境翻译)
②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预备、准备)(皇帝)顾视咨询。【知、顾问(古今异义,动词,偏重“问”)、句意通顺,各一分】
③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进、异、句意通顺各1分)
【参考答案 】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张九龄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孩子一定能有所作为。”
开元十年,张九龄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耶。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 “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最终没有听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 “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张九龄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天长节(玄宗生辰)百官为皇帝祝寿,大多进献奇珍异宝,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他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左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关系好。挺之等人都有才干,和张九龄的交情终始不渝。他们的友情被当时的人都很称道。
到了德初年间,唐玄宗在四川,想到张九龄当时的先知先觉,下旨褒扬他。
- 相关推荐
【《张九龄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宋史韩亿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6-19
《张九龄传》阅读答案05-17
《文天祥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解析10-09
《宋史查道传》的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07-05
《后汉书班超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9-27
《明史·马文升传》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7-22
《黄庭坚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9-10
《王夫之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0-03
柳敬亭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09-10
《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