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编带来的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唐朝开元年间有名的贤相,诗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奸臣李林甫所谮而罢相。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忠于职守、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为“开元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对扫除唐初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其《感遇》诗感慨遥深,尤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传世。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拜相,后遭奸臣李林甫排挤陷害,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作于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以后,与《感遇十二首》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作品赏析
《望月怀远》是以望月表达思念之情的名篇。全诗层次分明,一二句先写“望月”,再写“怀远”,三四句抒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五六句描绘因思念而彻夜无眠的情景,最后两句则联想到以月光相赠、梦中相遇的一片深情。全诗情致绵邈,构思巧妙,感情细腻入微,动人心弦。
诗的首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阔大华美,有一种雄浑静穆的气象,是千古名句,这两句的景物描写对应题目中的“望月”。次句“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对应题目中的“怀远”,“共”字由此及彼,引出思念对象。这两句语言优美,浑成自然。
三四句是流水对,语言简洁晓畅,具有古体诗韵味。因为“隔千里兮共明月”,所以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看到明月而产生思念之情,夜不能寐,乃至竟夕,亦即通宵。以“怨”连接前后两句,因为有情,所以相思;因为遥夜,所以竟夕,两句表达的是“我思君处君思我”之意。
诗人因为终夜相思不能安眠,又爱月光之美好,于是灭烛披衣出门。明亮的月华充满天地之间,于是更加撩人心绪;夜深天凉,雾露润湿了身上的衣裳,“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相思不眠之际,苦无交流的方式,于是联想到这盈手的月光可以相赠,表达出跟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样的情意。然而这饱含满腔情意的月光,仍然是无法直接相赠,于是只能寄托于梦中相聚。最后两句,想象奇特,意境清幽,化用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的诗意,化古为新,情思悠悠而又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 相关推荐
【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11-24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10-07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01-08
张九龄《望月怀远》 赏析08-18
张九龄《望月怀远》 赏析06-08
(优秀)张九龄《望月怀远》 赏析06-12
张九龄《望月怀远》 赏析(优选)06-13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文赏析09-22
张九龄《望月怀远》古诗及赏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