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咏燕》以海燕自喻,既表现了见机远害、不与物竞的恬退心情,也表现了清和自守、虚怀容物的政治风度。
咏燕(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之后的秋天。
古人写诗很注意诗歌形象的塑造。所谓诗歌形象,一般是指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归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诗中的归燕,其实就是诗人自身。他出身低微(微眇),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到朝廷做官,就像燕子春来秋去一样。自己在朝廷中为相日理万机,惨淡经营,无心与他人争权夺利(无心与物竞),所以“鹰隼莫相猜”,不要老是把矛头对准我!我早就有隐退之心。全诗句句在写燕子,其实无一句不是在写自己的心志。
注释
(1)微眇:轻微,低贱。张九龄出身寒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虽谓其“出自晋司空华之后”,但他的先代只做过些卑官,父张弘愈也只当过新州索虏丞,远不及李林甫皇亲国戚的家世煊赫。次句一“暂”字亦见其不恋爵禄之意。
(2)“岂知”二句:意思是,它哪知道自己如同泥土般卑贱呢,只不过见到玉堂敞开,便飞进去了。泥滓:比喻卑下的地位。潘岳《西征赋》:“奋迅泥滓。”注:“凡人沉于卑贱,故曰泥滓。”玉堂:白玉的殿堂。诗中以喻朝廷。
(3)“绣户”二句:意思是,它不时双双飞人深房绣户之中,每天也不知多少次随着华美的车子飞去飞回。华轩:富贵者乘坐的车子。两句比喻受到皇帝的宠遇。
(4)竞:争逐。《诗经·大雅·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
(5)鹰隼:猛禽名。《读通鉴论》:“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其身不辱,其志不(骨丸),昭昭然揭日月而行。”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用的也是相关典故。
赏析
咏物之作,比兴深微。作者以海燕自喻,既表现了见机远害、不与物竞的恬退心情,也表现了清和自守、虚怀容物的政治风度。张九龄颇受黄老学说的影响,崇尚自然,守雌不争,常持明哲保身之道,做个太平时期的宰相,清静养民。但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还是会被排挤迫害。《全唐诗话》载,李林甫请见唐玄宗,“屡陈九龄颇怀诽谤,于时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赐,将寄意焉。九龄惶恐,因作赋以献,又为《燕》诗以贻林甫,云云。林甫览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拓展阅读:张九龄生平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 “岭南第一人”。
诗歌成就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安史之乱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 相关推荐
【张九龄《咏燕》】相关文章:
张九龄 《归燕诗》09-04
张九龄《归燕诗》赏析10-22
《归燕诗》张九龄唐诗02-27
张九龄《归燕诗》译文07-29
张九龄《归燕诗》原文赏析10-05
张九龄《归燕诗 》诗词的原文及注释07-06
归燕诗_张九龄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9-17
张九龄归燕诗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17
燕影散文10-01
张九龄的死因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