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罢相

2020-11-04 张九龄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知了皇帝,从而挫败了武惠妃谋立太子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形势。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武惠妃。

  张九龄识人明察秋毫,刚见到安禄山就断言此人日后必反,便向唐玄宗申请斩杀安禄山。但唐玄宗却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意见,二十年后,果然引爆了“安史之乱”,几乎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

  当唐玄宗欲立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立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张九龄极力阻止。这下也引起了皇上对他的不满。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在奏章上引用了武后时的`谶词: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其中“两角犊子”被解读成牛,言下之意必有姓牛的人来祸乱大唐。唐玄宗认为他荒谬,当场将他杖于朝堂之上,几乎把周子谅打死。十七日流放广西,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拓展阅读:张九龄料定安禄山会反?

  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话说张九龄在当宰相的时候很会看人,有一次安禄山来到殿中给张九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印象也直接影响到了张九龄对安禄山日后动向的判断。

  张九龄与安禄山初次见面

  在开元二十一年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张守圭派遣安禄山到朝廷呈送奏折。

  安禄山来到中书省呈上奏折。当时,中书令张九龄宰相接见了安禄山。张九龄看到安禄山,皱皱眉头,觉得这个青年人,满身都是一股桀骜之气。一般人受到宰相接见,或者是一脸谄媚,或者是全身颤抖。可是安禄山呢?鞠躬行礼之后傲然站立,似乎张九龄就是一个小吏一般。

  张九龄看了张守圭的奏折,放下了。奏折上都是一些惯常公事,张九龄对这个送公文的安禄山比较感兴趣。于是,张九龄就和安禄山唠起了家常。安禄山回答非常简洁,当听到安禄山说起自己四个人就擒杀契丹四十人的时候,张九龄仔细观看安禄山的脸色,竟然没有一丝的变化。一般人在讲述自己光辉历史的时候,难免会有压抑不住的兴奋和骄傲,可是安禄山没有。

  张九龄就觉得安禄山这个人太可怕了。等到安禄山退下之后,张九龄就和朝中另外一位宰相裴光庭说,安禄山这个人,心思缜密,胸有城府,以后保不定就会祸乱幽州啊。

  安禄山战败逃过一劫

  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安禄山率领三万大军征讨契丹,最后安禄山战败。此次指挥战斗的失误责任全都在于安禄山。宰相张九龄接到奏报,第一时间在奏折上批复:安禄山战败,按照军法应该处死。可是,安禄山在得知此消息后也没有坐在坐在范阳等死。而是派史思明悄悄来到了长安,带着多年来积攒的无数珍宝,贿赂唐玄宗宫中的宦官。唐玄宗在闲聊的时候说起安禄山,身边的太监就说起安禄山是如何骁勇,四个人抓到了契丹几十个人。唐玄宗很奇怪,问太监怎么知道,是不是收受了贿赂。太监说,是当年安禄山在中书府奏报的时候,自己刚好在那里伺候,听安禄山亲口说的,宰相张九龄大人可以作证。

  唐玄宗一听,相信了。就叫来张九龄,说安禄山就不要杀了,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先罢免安禄山的官职,让他继续在军中效力吧。张九龄一再要求杀掉安禄山,唐玄宗就有些奇怪,莫非张九龄和安禄山有什么仇怨吗?

  张九龄无奈,只好说起当年自己看到安禄山的种种感受,说安禄山这个人日后必定会叛乱,成为朝廷的祸害。唐玄宗一听哈哈大笑。玄宗治国多年,自认为天下太平,哪里会觉得以后国家会混乱。唐玄宗就说:“爱卿不必多虑,叛乱一事多发生在朝政混乱,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刻,可是现在国富民强,百姓安康,就算是安禄山有心谋反,谁又会追随他呢?”张九龄还要强谏,唐玄宗就有些厌恶了。

  张九龄为何认定安禄山会反

  二十四年,禄山为平卢将军,讨契丹失利,守珪奏请斩之。九龄批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玄宗惜其勇锐,但令免官,白衣展效。九龄又执奏,请诛之。(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玄宗曰:「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竟不诛之。

  安史之乱后,玄宗至蜀,追恨不从九龄之言,遣中使至曲江祭酹,其诰辞刻于白石山崖壁中。至建中元年十一月五曰,德宗以九龄先睹未萌,追赠司徒。

  当时安禄山离动叛逆之心还远着呢,靠当侦察兵抓的舌头多有点小名气,做到将军,最多被视为一贪功边将,但张九龄却一眼看穿他的反骨,且言之凿凿,岂非真正的麻衣神相!如张九龄在此后仍居相位,压制掌控安禄山未必弱于李林甫!

  张九龄以道德正人立身,处理俗务亦麻利果断,唯独不能随时讨皇帝欢心。玄宗只有在最后真倒霉了才想起他的好处。

【张九龄罢相】相关文章:

张九龄为何被罢相11-20

张九龄罢相:大唐盛世的变奏05-28

唐朝宰相张九龄被罢相的原因11-19

唐朝明相张九龄11-24

感遇其张九龄诗罢有余地11-11

岭南第一相张九龄11-27

唐相张九龄,岭南第一状元郎?10-23

温庭筠 梳洗罢11-09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阅读答案05-16

张九龄之仪 张九龄《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