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的意思

2020-09-25 张九龄

  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张九龄的诗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古诗如下

  感遇

  作者:张九龄 年代:唐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注释】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荐:进奉意。

  树:种植意。

  【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托物言志诗,借歌颂丹橘表达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看到本诗,人们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便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在南国,深秋时多数树木的叶片都会枯黄凋零,更别说能经受寒冬的摧残。可是,丹橘却能“经冬犹绿林”。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那么,丹橘经冬犹绿,到底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优势造成,也就不值得赞叹了。因此诗人先用反问句“岂伊地气暖”一“纵”,又用肯定句“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在古代诗文中,“岁寒心”多指松柏。诗人在此赞颂丹橘与松柏一样具有忍受严寒的节操,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张九龄感遇的意思】相关文章:

感遇张九龄其三的意思11-03

感遇其一张九龄的意思11-05

张九龄感遇其一的意思及鉴赏10-29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11-11

张九龄的《感遇》10-25

张九龄的感遇11-15

感遇张九龄07-11

张九龄的诗《感遇》11-09

感遇张九龄的内容11-02

感遇张九龄的赏析11-01

感遇 张九龄阅读 感遇张九龄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