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赠汪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赠汪伦》教学反思篇1
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三、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篇2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颂送别诗。这节课我的设计把教与学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故事导入,理解悟情。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诗的背景介绍能为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铺垫。我通过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知诗中人物、地名,为学习、理解打好基础。再理解诗意后,让学生从诗句中想象画面,“假如你就是站在桃花潭边的李白(汪伦),你此刻是一种什么心情?”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真挚深厚的友谊。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古诗的学习,从字词开始,会读、读通,从理解字词入手,进而理解诗句,读懂诗的大概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即可。我设计目的是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朗读促能力的提高。
三、学法教法,相辅相成。
你我告诉学生:“这节课不仅将带同学们走进李白的诗歌里,还要教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我把学法指导与古诗学习结合,在每个教古诗的环节进行引导和小结,渗透学法,学生依此方法今后也能自学古诗:1、读通诗句;2、理解字词;3、读懂诗意;4、感悟诗情;5、朗读背诵。
四、课外学习,扩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因时间原因,我把它改为作业:回家找送别的诗读读,课后交流。
上完这节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指导建议,我觉得这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学习字词环节,理解字词意思,节省在理解上所花的重复时间。
2、范读出效果,学生朗读形式可更多样。
3、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赠汪伦》教学反思篇3
本学期在上教研组组内的研究课时,我选择了第六单元的25课《古诗两首》,在这两首诗中我比较喜欢《赠汪伦》这首诗所以我就准备上25课第二课时作为研究课的内容。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在备课时我身上深深的为这千古友情多感动,可是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一是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
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在读这首诗时,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呢?我尝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课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走进文本。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设计了“交流收集到的离别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惫,我在课上很努力的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但为什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呢?我感到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赠汪伦》教学反思篇4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教学反思篇5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篇6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
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篇7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习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
《赠汪伦》古诗教学反思07-18
《赠汪伦》教学反思范文06-01
《赠汪伦》的教学反思06-01
古诗赠汪伦教学反思12-29
《赠汪伦》教学反思精选12-14
李白《赠汪伦》教学反思11-07
《赠汪伦》教学反思(15篇)03-25
《赠汪伦》教学反思15篇03-13
赠汪伦教学设计以及反思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