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读后感

2020-09-24 赠汪伦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赠汪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读后感篇一:

  一首〈〈赠汪伦〉〉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这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深厚情谊。

  李白外出游览时路径桃花县,在村民汪伦家做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为李白跳了一只舞。于是李白作了这首诗赠给汪伦作纪念。诗中充分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情谊。正如诗中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讲即便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过汪伦送我的情谊深。而前两句叙事,“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正表示处于意料之外,汪伦用民间最隆重的踏歌舞来欢送李白,这让诗人怎能不感动呢!而这让诗人怎来表达呢?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有感而发用桃花潭来和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作比较。而这两句就用了“不及”来把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连在一起。拿“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这样既深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我觉得这《赠汪伦》及自然,直抒真情,十分感人。

  《赠汪伦》读后感篇二: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李白在江船上即兴吟诵的吧,这首诗充分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情意,这可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深厚情谊。

  诗的前两句叙事说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正是李白所乘坐的小舟待发之时,汪伦前来送行,他一边走,一边唱。李白看到后惊喜不已。 (“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第二天事很多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在百忙之中来了,还是来为我送行,怎么不叫李白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李白想起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李白信手拈来,即兴吟诵了一首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如果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普通的语言,是在这“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我们现在的友谊能像汪伦对李白一样吗?我们现在的友谊很少有纯洁的友谊,大多都是互相利用,感情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希望我们像汪伦一样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对待朋友!

  《赠汪伦》读后感篇三:

  记得小时候,偶然间读到这首诗,总觉得不是李白写的,因为,和李白的许多诗比起来它显得太过简单直白了。为什么会有如此错觉?一是年少不懂学习翻阅查背景;二是那个时代没有网络电脑方便人们查资料查审阅。如今通过电脑的介绍、注释、赏析,再次读到这首诗,感觉真是大不同了。

  李白有两个嗜好,一是爱喝酒,二是爱桃花。汪伦知道后就写信给李白,说自己家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其实是一个离村十里外的桃花潭,一家店主姓万的酒店。李白接到信后就去了,当他知道真相后,不但不责怪汪伦,还十分佩服他的幽默。分别时写了这首《赠汪伦》。诗中首先描写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先用 “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诗人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赠汪伦》,虽然是首简简单单的小诗,但因为简单所以成就了伟大,就因为你走我送,就成就千古一绝。《赠汪伦》,或许是李白酒后随手一写,但是流传开来的绝不是酒后一读,深以为然是分别的难舍难分,是友情的真诚朴实。

  《赠汪伦》读后感篇四:

  李白是一名非常著名的诗人,人们都把他叫作诗仙。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一喝酒,就诗兴大发,可以写出一首首好诗。

  一天,李白来到汪伦的家乡—安徽泾县。因为汪伦早已得知他的大名,听说李白要来,就非常高兴。等李白一到,就急急忙忙的将他请进自己的家里,用美酒和美食款待他。

  因为李白已在汪伦家住了好久,已经和汪伦成了时时不离的好兄弟。

  一天,李白对汪伦说:“我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我要走了,再见。”说完,就起身走了,但是,他刚刚上船,还没有来得及走的时候,忽然,他听见远处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歌声,仔细一看,原来是兄弟汪伦,特意为他赶来送行的,于是,李白对船夫说:“先别开船呢,我要对我的兄弟汪伦说几句话。”于是,李白下了船与兄弟汪伦紧紧握住双手说:“汪伦兄弟,天下没有不别之事,下一次,我还会来看你的。”汪伦说:“这桃花潭里的水很深,你可要小心那。”李白取下纸和笔写了一首名叫赠汪伦的一首诗送给他又说:“咱们的友情比这桃花潭里的水还深。”说完,李白就拾起纸笔上了船走了,汪伦站在河岸边静静地看着李白远远离去的身影。

  《赠汪伦》读后感篇五:

  人生是什么?不过是磨豆浆的石磨,碾磨一遍又一遍,皮也好,渣滓也罢,精华就这么留下来了。我常想,为什么叫年轮,看了村里磨豆腐的石磨有些明白,一遍又一遍,什么人生的升华啦,什么人生的经验啦,都在两片石头的碾压下纷纷出笼。其实,这只是最初始的原料。是要豆腐,还是豆浆,还要一瓢卤下来才能决定。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不是命题作文,但现实显示出来的却是一副命题作文的嘴脸。

  我是我。我从我来的地方来。我到我该去的地方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额两片树叶,怎么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人生。所以,我是我。所以,我从我来的地方来。所以,我到我该去的`地方去。

  这不要你理解,也不要你唏嘘。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没有彩排的大戏。精彩的地方在于,这场大戏其实也没有导演,更没有蹩脚的剧本。或许,上一秒种,你只是台下的一个普通的看客,或许,你是戏场里端茶倒水的伙计。只要你敢于表现自己,只要你敢于站在聚光灯下。只要你做到了,要么你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

  历史是什么?不过是一些看似必然,其实全然是偶然的因缘。尼采说,上帝死了,他就是上帝。鲁迅说,所以尼采疯了。当凸显的人变成非常伟大的时候,人也就非常值得可笑。没有人能够代替上帝,所有试图取代上帝的人最后都被历史嘲笑。

  这就涉及到到底上帝是什么。基督说,上帝是耶和华的爹。法兰经上说,那是先知先觉,说声阿门。佛教徒说,那是如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马克思说,这都是骗人的。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人信。而且,不少党的高级干部也对此趋之若鹜。说到底,所谓的上帝就是所有不可知的总和。因为现有的知识解释不了,但是似乎还有些道理。上帝不存在,但是不可知的东西太多了。

  上月球,下深海。现在,人类都做到了。奇怪的是,还以此为藉口宣扬。这是科技的胜利吗?不是。这是某个群体的利益使然。作为一种优胜者的姿态出现,美国当年如此,苏联亦然。驱使他们这么做到的原因,一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是250,二就是证明你就是213。

  人活着,一个意义在于家族的繁衍,二就是人类的绵延。大多数人,不过是家族香火中的一个载体而已,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已。有人说,富不过三代。也有人说,三代出一个贵族。说的就是,人啊,难了。

  突然想起,李白的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千古不变,而人之常情却患多变。《易经》上说,无极生有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人生也不过是这样一个旅程。因为简单所以成就了伟大。《赠汪伦》,或许是李白酒后随手一写,但是流传的开来绝不是酒后一读,深以为然。就因为你走我送,就成就千古一绝。老百姓也说,越往上数越亲。触及灵魂的,除了罪恶,就是寂寞。而能与寂寞做困兽犹斗的莫不是伟大人物。回首时沧桑,展望是灿烂。《赠汪伦》不过是李白撕开自己灵魂的伤口,把血滴在汪伦身上。

【《赠汪伦》读后感】相关文章:

改写《赠汪伦》03-19

赠汪伦诗词12-21

改写赠汪伦12-14

赠汪伦作文11-11

《赠汪伦》说课稿11-08

古诗《赠汪伦》11-03

赠汪伦古诗10-11

赠汪伦视频06-12

《赠汪伦》诗意10-11

《赠汪伦》优秀读后感12-25

《赠汪伦》诗文鉴赏及创作背景 赠汪伦背景故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