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巩秀才序》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2024-10-22 曾巩

  上学期间,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曾巩秀才序》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曾巩秀才序

  欧阳修

  广文①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②拔出之才,其一累黍③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推卸、推托)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④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夫不咎岁而菑播⑤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全集》)

  【注释】①广文:即广文馆,宋朝国子监下属学校,收纳来京城求试的人,先在广文馆读书,遇贡举之年,到国子监验试,十人取一。②魁垒:雄伟。③累黍:累和黍是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这里表示细微的分量。④大者:这里指优秀文章,下文的小者指一般文章。⑤菑(zī)播:开荒播种。菑,开荒。

  22、用自己话回答,第二段作者感到可怪也的原因是。(2分)

  23、简析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的表达效果。(2分)

  24、与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我不敢求见曾生,而是曾生因受辱才来拜访我。

  B、我哪里敢向曾生求救,只是他委屈地来照顾我。

  C、我岂敢要求曾生来见我,而是他委屈自己来拜访我。

  D、我怎敢对曾生有要求,只是他被别人欺辱才来看我。

  25、请分析,作者以农夫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为类比,其目的是什么?(3分)

  26、对造成曾巩这类有才学人的落第,作者除了批评概以一法考的标准以外,还批评了哪些现象?(4分)

  参考答案:

  22、曾巩的文章无论优秀的还是一般的,都达到或超出考试的标准,但仍然被淘汰。(2分)

  23、这一句,两个反问修辞连用,强化语气,突出批驳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考试标准的一成不变和考官们不思改革行为的强烈批评和激愤之情。(2分)

  24、C(2分)

  25、以此为比类,是为了赞扬(鼓励)曾巩在落第之后,不怨天尤人,立志回乡继续攻读,拓展自己学识并坚守原有特色(思广其学而坚其守)(3分)

  26、(1)考官明知落第者冤枉,只是表面同情,而把责任推诿到考试的规则上的现象;(2)社会上的人,不指责、批评考官负责的做法,而帮助考官推卸责任的现象;(3)考宫掌握考试标准有失误,造成众多人材的流失的现象。(4分,答两点给3分)

  【背景】曾巩,字子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十岁时已名闻四方,深受欧阳修赏识。庆历二年(1042年),曾巩参加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由於当时录取的标准,以「四六骈体」时文为标准,曾巩因此落第。欧阳修为曾巩抱不平,於曾巩临行时,写了这篇赠序,批评了当时的考试制度,表达了对於后进的关心与鼓励之情。

  【参考译文】

  广文馆的曾巩,来自(江西)南丰地区,想进太学,与那里的各位学生一同向考官求教。考官收纳各方有才学的人,按照考试标准,一律以统一的要求衡量。那些不合乎考试要求的就被沟汰;即使是雄伟超出之材,其中有细微之处不合标准,就淘汰他不敢录取。侥幸遇到好考官(明知冤枉落第者),也不过同众人一样同情惋惜(落榜者),好像录取和淘汰不关自己事,推诿地说:考官有考试标准,不能考中有什么办法。考官本来不能承担应有的贵任,而社会上的人也不因此对考官责备,大家都说:他考不中,是考试有规则的原因啊。更有不幸,考官掌握标准有失误,就往往会失去很多人材而得到的很少了。

  哎!考官所掌握的果真是优质的考试标准吗?为什么长时间不进行改革呢?何况像曾巩这样的学业水平,他的优秀文章,本己达到雄伟杰出的境界,一般文章,也合乎考试标准;但考官淘汰了他,真是奇怪啊!然而曾巩没有指责同考(的录取者),不怪罪于考官,把回家乡攻读(的想法)告诉我,想(继续)拓展自己学识并坚守原有特色。我起初惊叹他的文章,(现在)又赞叹他志向豪壮。(正如)农夫不责怪灾年收成不好而依然勤奋地开荒播种,那些水旱之灾危害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能像这样有所收获,那岂不是能得到很多吗?

  曾巩囊中装着数十万言的文章来到京师,京师求学的人,没有向曾巩求教的,但曾巩也不凭这些文章谋求人事打通关系。我岂敢要求曾巩(给我看文章),而是他委屈自己来拜访我。这正是京师读书人既不能向他求教,考官又失去他,而只有我得知他(的缘故)。(现在)他将回家乡,于是看到这些文章,(它)使我感到,曾巩可凭这些文章怜悯考官(的失人)而祝贺我独自有识得人材之喜。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生平事迹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

  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至和元年(1054)八月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居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

  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公元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卒于颍州,谥文忠。

  • 相关推荐

【《送曾巩秀才序》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曾巩《送丁琰序》原文及翻译10-16

曾巩《咏柳》翻译及阅读答案11-28

曾巩传的文言文翻译05-08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3-20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7-23

《宋史·曾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05-31

曾巩《城南》阅读答案11-07

曾巩《宜黄县学记》阅读答案及翻译12-13

曾巩《筠州学记》阅读题答案及翻译01-03

曾巩《任将》原文及翻译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