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曾巩翻译与赏析

2020-10-22 曾巩

  曾巩的西楼西楼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诗】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

  ①疏箔:稀疏的竹帘。

  【诗文大意】

  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

  曾巩文章的特色体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再有,善于记叙,其特点是条理分明,无不达之意。还有长于记叙、不多写景,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但也有极刻画之工,如《道山亭记》。《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

  【赏析】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成就主要在散文上,并不以诗出名,但他一旦作起诗来,也是相当的有特色,这首小诗置于宋诗佳作之中,是毫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的。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景况看,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状况。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前的风云雷电,因为在海边,便加上了浪,更显得气派场面的闳大。第一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第二句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诗写这派景象,仅淡笔以“如云”二字轻点浪,没有作过多的铺排,但自然能让人感受到雨前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场面。

  诗的第三句在全诗结构上起重要作用,它可以说是全诗的过渡与衬垫。“朱楼四面钩疏箔”,先以“朱楼”二字补足上文观海是站在楼上;“四面钩疏箔”,是说楼四面有窗,仅一面临海,为下文写“千山急雨”做好准备。而暴风雨将来,诗人应该急忙关窗才是,为什么不但开窗,还要挂起窗帘来呢?这就自然地逼出了末句———“卧看千山急雨来”。末句是全诗的主句,“千山急雨”是景况上的主角。写海浪、北风、雷声,都是为写“急雨”,好在诗人故作周折,不承前观海去写海上的雨,却转而写山中的雨,扩大了全诗的境界,展现了暴雨洗刷眼前千岩万峰的壮观,使陆上的山与广阔的海连成一片。“卧看”二字是抒情的中心。面对这大自然的伟观,诗人是坦然处之,自在欣赏,体现了他不为风云变幻而惊骇的雍容气度。卧看暴风雨固然可理解为诗人对自然的超常反映,也表达他遇变不惊、心胸开阔的处世观,富有哲理。

【西楼曾巩翻译与赏析】相关文章:

曾巩《西楼》翻译及赏析08-27

曾巩《西楼》赏析09-06

曾巩《西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2-26

曾巩《西楼子》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0-29

曾巩西楼09-04

西楼 曾巩09-03

曾巩《西楼》诗文试题附赏析11-22

西楼曾巩阅读答案11-15

曾巩《西楼》相关介绍11-22

曾巩荐人文言文翻译 曾巩墨池记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