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反思

2024-06-15 寓言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四则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 篇1

  依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布置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局部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安排自编寓言时,有局部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发明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沛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范例三《蚊子和狮子》教学的反思这节课给我们的启示远远不止课前的`预设和课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如何应对。而教者仅从这两个方面去反思是不够的,也许,对教者来说,最得意的莫过于由课前的预设走向动态生成,以及在动态生成中的“机智应对”,这是否是最得意之笔姑且不论,仅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来看,教师的教学言与行有没有值得反思之处?哪些言行有效,哪些言行无效?这倒是直指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 篇2

  从九月份到现在,正式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已经三个多月了,三个月时间我带着羊城聚才学校七年级两个班学生已经快要结束本册书的学习。三个月的时间,让我从一个从未上过讲台的门外汉逐渐向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过渡。也开始慢慢整理出了一些教学的思路。

  恰逢镇教办举行新教师大比武,本次活动相当于让我再一次整理了三个月来的心得,用最好的状态诠释了它,至于成绩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缺点,树立好继续前进的方向。

  本次比赛前我一直再纠结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两则寓言,无论是通过我私下的演习还是在二班的试讲,我发现我都做不到。我一度怀疑教案的设计有问题,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只讲一课。但是这件事情在我心中一直纠结着,因为我理智告诉我,没有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周末在家的时候我好好的反思了两天,然后找了一些其他的教案来看,特别是一个叫池小青的老师教案终于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是我的.思路有问题。

  我一直以为教师授课时要注重引导,通过设置一个个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上学以来感受到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直到看了池小青老师的教案我才明白,我错了!虽然作为一个老师这样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做法依然还是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虽然在教师指导下去思考,但也局限在了教师的主导下。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特别是学生上课之前的预习,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应该重视。将目标在预习的时候就应该出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目标的预习。另外预习的任务也要明确,将课上的部分时间转到课下,这样在课上的时候老师只负责引导学生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就可以了,所有的过程不需要教师给出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答案。这样一节课时间学习两篇寓言就能够成为现实。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 篇3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式文学作品这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有同名歌曲和音乐专辑。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宋人揠苗》、《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寓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反思11-11

关于寓言的教学反思05-05

【热】《伊索寓言》教学反思02-01

【推荐】《伊索寓言》教学反思02-01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热】02-01

【荐】寓言教学反思02-14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热门】02-15

【热门】寓言教学反思02-15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01-29

寓言教学反思【热】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