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优质教案

2023-01-20 寓言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优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则寓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领悟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

  道理,结合例子,获得效益。

  2. 通过对寓言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谁能用简洁语言说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狐狸和葡萄》

  1. 指导看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体味葡萄的诱人。

  2. 一只狐狸看到了,它变得怎样了,又是怎样做的?

  “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象一下,它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呢?

  3. 结果怎样?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4.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5. 齐读第三段,体会寓意。(可用生活中的事例,加深理解)

  《牧童和狼》

  1. 默读第1、2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表现?(读后交流)

  2. 齐读第1、2段,体会牧童前后“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听后有什

  么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类似的`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事情吗?

  4.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说谎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蝉和狐狸》

  1.学生讨论:“圈套”指什么?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2.细读第2段,思考:怎样骗的?(划出表现狐狸行骗的词语)

  3.默读3、4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

  4.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

  什么?

  5.齐读第5 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6.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三.总结、1.文章结构: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2.感受寓言形象,感悟寄托道理,吸取经验教训。

  四、作业:自学《我读书我快乐》。

  附: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葡萄:诱人。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吃不到——酸

  《牧童和狼》:

  狼没来

  牧童:大叫(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蝉和狐狸》

  狐狸:想吃蝉,设圈套

  蝉: 善于观察、思考,存有戒心

  (聪明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优质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找文本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寓意;

  2.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计:

  我依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到深,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文本联系到自身,层层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问题的设计,也非常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形式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学流程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互动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加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力度。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扩展延伸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设计这样的教案,是为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课时:

  一节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示图片

  师问:从此幅图,可知哪个成语?(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学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答: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师问:你们知道这个寓言的主旨吗?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的寓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也所为祸福相依。

  (二)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出示一张空白的幻灯片,告诉学生:老师要送一样礼物给你们,闭上双眼,我数1,2,3之后再睁开。然后再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一堆人民币。揭示课题:人生寓言

  1.分析题目:课题揭示了此文是关于人生哲学的寓言故事。

  2.介绍关于寓言的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所寄寓的道理称为寓意。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四)简介作者其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主要著作有《人与永恒》《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其散文常用文学形式谈哲学,善于探索现代人精神的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五)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课文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找出文中关键词来回答。

  2.这则寓言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找出这两处转折。

  白兔赏月:(无忧无虑心旷神怡)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

  白兔得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鲜明对比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

  白兔还月:(慧心未泯)留下启迪。

  1.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请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白兔那份糟糕的心情。

  (六)合作探究: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七)联系实际,自我反思

  师:学了本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深受启发,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屏幕显示自我反思题目。)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曾为得到什么而患得患失?

  ③如果你突然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你会怎么对待?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应如何审视?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课堂小结:这则寓言在平易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它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学了文章,希望同学们今后对待人生的重大问题,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活得快乐有尊严。

  白兔拥有月亮之后,月的阴晴圆缺总会让它患得患失,好事变坏事了,有时坏事又会变好事。面对荣誉财富,我们要像古代品德高尚的君子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无常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拿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学习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出示幻灯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学习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八)介绍写作背景:

  这篇寓言是周国平先生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他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他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他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痛。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条: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九)体味感知,探讨研究:

  师问:《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的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师问:那么是不是为了坚强起来就必须寻找厄运?

  不是的,而是说既然厄运已经落在了自己头上就应该顽强的挑战厄运。也许坏事能变成好事。

  师问:“天哪!……”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1.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

  2.“我”对王子落难而言。

  3.“我”对自己遭厄运而言。是一个假设。

  意义在于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最后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不需再讲了。又一次突出了它的普遍性。

  (十)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的道理:

  师问: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

  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一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的,你知道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师问: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进行创作,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十一)拓展延伸: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有什么异同?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都是大起大落,但一篇是好事变成坏事,另一篇是坏事变成好事;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出示幻灯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弗朗西斯培根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3、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5、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6、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7、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播放灾难图片,给予视觉感观。

  教师边播边解释:(饱含深沉的感情)

  大地震突如其来,给灾区的人们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心灵的创伤,然而,在这次大灾难面前,中国的少年儿童所表现出的无私、坚强、感恩和团结又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

  坚强----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大人们都会感到惊慌、无措,但是这些孩子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他们用坚强面对痛哭,用微笑面对灾难!感谢孩子们的微笑,给予我们勇气和信心面对这一切!

  这个女学生从废墟中被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她从被挖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在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这个女学生还一边微笑,一边对大家说:“要勇敢!”

  5月18日,9岁小学生刘严冰在帐篷前朗读课文。汶川地震后,四川省青川县的中小学全部停课。乔庄小学学生刘严冰请求父亲在废墟中找出课本,帐篷前又响起了读书声。

  (十二)课后小结:(全班齐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寓言优质教案3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使用成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二、诵读

  老师泛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

  四、朗读课文

  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

  五、串讲课文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六、概括寓意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

  七、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

  《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

  九、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买椟还珠——取舍不当、舍本逐末

  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投机取巧

  塞翁失马一一安知非福、祸福无定

【寓言优质教案】相关文章:

周国平《人生寓言》优质教案12-16

《寓言》的教案08-24

《寓言》教案07-31

寓言的教案01-05

《乡愁》优质教案10-09

离骚优质教案11-18

《离骚》优质教案08-24

《观潮》优质教案09-06

【精】《寓言》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