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

2022-07-30 寓言

古代寓言故事1

  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

  他们赛马的规矩是:双方各下注,比赛共设三局,两胜以上为赢家。然而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家。

  这一天,田忌赛马又输给了齐威王。

  回家后,田忌把赛马的事告诉了自己的高参孙膑。

  这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饱读兵书,深谙兵法,足智多谋,被庞涓谋害残了双腿。

  来到齐国后,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为上宾。

  孙膑听了田忌谈他赛马总是失利的情况后,说:下次赛马你让我前去观战。

  田忌非常高兴。

  又一次赛马开始了。

  孙膑坐在赛马场边上,很有兴趣地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

  第一局,齐威王牵出自己的上马,田忌也牵出了自己的上马,结果跑下来,田忌的马稍逊一筹。

  第二局,齐威王牵出了中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马与之相对。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马也慢了几步而落后。

  第三局,两边都以下马参赛,田忌的下马又未能跑赢齐威王的马。

  看完比赛回到家里,孙膑对田忌说:

  我看你们双方的`马,若以上、中、下三等对等的比赛,你的马都相应的差一点,但悬殊并不太大。下次赛马你按我的意见办,我保证你必胜无疑,你只管多下注就是了。

  这一天到了,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又开始了。

  第一局,齐威王出那头健步如飞的上马,孙膑却让田忌出下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马落在后面。

  可是到第二局形势就变了,齐威王出以中马,田忌这边对以上马,结果田忌的马跑在前面,赢了第二局。

  最后,齐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马,当然被田忌的中马甩在了后面。这一次,田忌以两胜一负而取得赛马胜利。

  由于田忌按孙膑的吩咐下了很大的注,一次就把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都赚回来了不说,还略有盈余。田忌以前赛马的办法总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输,结果因自己总体实力差那么一点,总是赛输了。

  孙膑则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先让掉一局,然后保存实力去确保后两局的胜利,这样便保证了整体的胜利。

古代寓言故事2

  望洋兴叹是记载在《庄子秋水》里的故事。秋天时山洪爆发,水奔腾而流,众多的水都汇入了黄河。河面宽阔得连站在岸边的是牛还是马都不知道。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河面,这时河神自得其乐,认为这是自己见到最棒的事情了。河神看着水面,眼睛顺着水流向东而去。在北海边,面朝东边看去,大海的'尽头都看不到。于是刚才那副自得其乐的神情收了起来,对着海神感叹,“道理听多了,都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鹬蚌相争:《战国策燕策》记载鹬蚌相争的典故。话说两汉时期,赵国打算攻打燕国,辩士苏代听到很不赞成这战争。于是为了平息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苏代对惠王说,“惠王,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经过了易水。这时候有一只蚌刚刚从水里出来想做个日光浴。正在这个时候,远远的鹬看到了,‘啊,真是美味啊。我的午餐有着落了,肥美鲜嫩的肉啊~’咽了咽口水,鹬就飞过来,眼看就要啄到蚌的肉了。蚌一见,就立刻将自己的蚌壳收拢起来。这样就夹住了鹬的长嘴。两两僵持了很久,一个夹着,另一个也不放。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再不下雨你就变成死河蚌了!’蚌对鹬说,‘别说我,你今天嘴巴不拿出来,明天也不拿出来,你就变成死鹬了!’”说着说着两个也都互相不肯放。后来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们一起抓走了。现在赵国,好吧,攻打燕国。燕国和赵国如果一直打仗僵持不下,这样我们老百姓会觉得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跟那渔夫一样把我们两国给收了。所以,希望我们的大王多考虑这事吧。”惠王说,“好!”于是,惠王就决定停止攻打燕国。

古代寓言故事3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古代寓言故事4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gan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古代寓言故事5

  【秀才的“大志” 】

  两个穷酸秀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稼穑(se),不学无术,一天到晚装模作样,摇头晃脑,自作清高。衣服又旧又破,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可他们依旧鄙视劳动。

  一个炎炎的夏日,这两个秀才聚到一起了。他们走到村边,坐在一个大树墩上,一人拿着一把破旧的大蒲扇,不停地摇着扇,驱赶着蚊虫。他们看着农人正在地头辛苦地干活,颗颗汗珠滴在土地上,两秀才大发感叹。

  一个秀才说:“他们真苦啊!这么勤巴苦做的,落得个什么呢?我这一辈子虽说也穷酸,可是我只要吃饱了饭、睡足了觉也就行了。我最讨厌的就是像他们这样下地去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太胸无大志了。将来有朝一日我得志了,我就一定先把肚子填得饱饱的,吃饱了再睡;睡足以后再起来吃,那该是多有福气呀!有了这样的福气,就算是实现了我的大志了。老兄,你说不是这样吗?”

  另一个秀才不同意前一个秀才说的话。这个秀才说:“哎呀老兄,我和你可不一样啊。我的原则是吃饱了还要再吃,哪来的工夫去睡大觉呢?我要不停地吃,这才是享受人世间最大的'乐趣。依我看,这才是我的大志!”

  两个人喋喋不休地谈着他们的“大志”,原来只不过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所以到头来也只不过是画饼充饥。

  两秀才的“大志”,实在是可悲又可鄙,这种寄生虫的狭隘自私,只能遗人笑柄。

古代寓言故事6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里面不知道怎么回事,出现了一只奇怪的大老鼠。这只大老鼠,长得跟猫一样大,而且凶悍异常,成为了宫中的一大祸害。

  皇帝下旨把民间善于捕捉老鼠的猫都搜罗进皇宫,让它们来对付那只大老鼠。但是,这些猫却一只一只地败下阵来,全部都被大老鼠咬得遍体鳞伤。

  正在这个时候,外国进贡来了一只猫,这只猫,长得十分美丽。它的毛像血一样白,是个狮子猫。这只狮子猫会不会捉老鼠,能不能够斗得过大老鼠呢?人们议论纷纷。

  一个太监把它抱了起来,投进了大老鼠所在的`屋子里面,然后把门关了起来。不少太监们都好奇而又担心地从门缝里向里面偷看。

  狮子猫到了大老鼠的屋子里面,了解了一下环境,就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过了好长时间,才看到那只大老鼠从洞里探头探脑地走了出来。大老鼠一看到狮子猫,就“吱吱”地叫着,愤怒地扑上去。狮子猫看到这样大的一只老鼠,不由得吃了一惊,急忙闪了一个身,跳到了茶几上。

  大老鼠看见狮子猫跳上了茶几,也蹿了上去;狮子猫看见大老鼠蹿上来,赶紧条下了茶几。就这样蹿上蹿下,跳上跳下,狮子猫总是躲着,不肯和大老鼠正面交锋。

  从门缝里偷看的太监们看到这个情景,都认为这只狮子猫十分胆怯,肯定斗不过那只大老鼠。不由得有些失望。

  过了一会儿,那只大老鼠跳得渐渐慢了。大肚子一起一落地喘着粗气。它蹲在地上,想要休息一会儿。谁知道,正在这个时候,狮子猫猛然地扑了过去,用两只前爪紧紧抓住老鼠头上的毛,用嘴咬住它的头和脖子。大老鼠遭到突然袭击,知道自己遇到了强大的对手,拼命挣扎。

  猫声呜呜,鼠声吱吱,一场恶斗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大老鼠终于成了狮子猫的手下败将。

  太监们见狮子猫胜利了,打开门拥进去。只见大老鼠已经被狮子猫咬下了脑袋。它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鼠肉呢。

  太监们这才明白过来,狮子猫开始的躲避,其实并不是胆怯,而是在和老鼠进行着疲劳战。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回我便出击,使敌人疲于奔命,终于丧命。以逸待劳,狮子猫可真是有勇有谋呀!

古代寓言故事7

  明朝年间,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城的西面,有一座清凉山,山势十分险峻。

  清凉山上,有一座清凉寺。寺里有好几百名和尚。香火十分兴旺,寺内的`方丈叫法眼禅师,道行十分高深,慧眼识人。

  当时,寺内有位法灯和尚,性情豪爽洒脱,就是不肯好好念经,和尚们都看不起他。

  但法眼禅师却认为法灯和尚很有灵气,对他另眼相看。

  有一天,法眼禅师在宣讲佛法以后,和大家一起随便聊天。

  他问大家:如果老虎的颈项上系着一只金铃,你们说谁能解得开?

  和尚们听了这个问题,有的瞠目结舌,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相互观望。

  沉默了好一会,一个人也回答不出。

  这时,法灯正好从外面回来,法眼禅师便问他:

  法灯,你说说看,如果老虎的颈项上系着一只金铃,谁能解得开?

  法灯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这个问题很容易。这个金铃是谁系上去的,谁就一定能解下来!

  法眼禅师听了,面带微笑,说:对!你回答得不错!

  然后他对和尚们说:法灯是很有才气的,你们可不能小看他呀!

  后来,从这则故事还引申出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样一句成语。

古代寓言故事8

  寓言故事就是用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春秋时期庄周的寓言故事:邯郸学步,吕不韦的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剑,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三人成虎,讳疾忌医,滥竽充数等。

  邯郸学步的主人公是寿陵少年,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是楚国渡江人,三人成虎的主人公是魏国国君,自相矛盾的主人公是楚国卖兵器的人,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这些奇怪的人都来自于古代寓言故事。

  邯郸少年最后爬回寿陵,楚国渡江人最后丢失宝剑,楚国卖兵器的人最后哑口无言,魏国国君最后听信谗言,齐国国君最后重病去世。齐国南郭先生最后连夜逃跑,这些都是寓言故事里发生的事情。

  我想对寿陵少年说, 不要模仿,要有自信心。我想对渡江人说,不要拘泥刻板,要随着发展看待事物。我想对卖兵器的人说,不要说话前后抵触,要诚实。我想对魏王说,不要听信谣言,要自己取调查事实。我想对蔡桓公说,不要害怕批评,要勇于承认错误,我想对南郭先生说,不要说谎,要有真才实学。

  这些寓言故事让我懂得做人要拥有自信,要动脑思考,要有真才实学,要拥有智慧,要敢于承担事情,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古代寓言故事9

  韩娥善歌

  《列子·汤问》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译文:从前韩娥东行到齐国,不料缺乏钱粮,(她在)经过齐国的雍门时,以卖唱来换取食物。(她)离开后,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三天不绝于耳,周围的人以为她并没有离开。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旅店里的.人羞辱她。韩娥为此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整个村子的人们,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人们)急忙追赶且挽留她。韩娥回来了,又拖长声调高歌,引得乡里的老少个个欢呼雀跃,不能自禁,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悲苦都忘了。送给她丰厚的财物。所以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

古代寓言故事10

  楚王的宽容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设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王也兴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轮流着替群臣斟酒助兴。

  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风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并赶快挣脱离开,然后许姬来到庄王身边告诉庄王说:“有人想趁黑暗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

  庄王说:“且慢!今天我请大家来喝酒,酒后失礼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说,众位将士为国效力,我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洁而辱没我的将士呢?”说完,庄王不动声色地对众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请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尽兴,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

  于是群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缨,庄王再命人重又点亮蜡烛,宫中一片欢笑,众人尽欢而散。

  3年后,晋国侵犯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迎战。交战中,庄王发现自己军中有一员将官,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前,所向无敌。众将士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奋勇杀敌,斗志高昂。这次交战,晋军大败,楚军大胜回朝。

  战后,楚庄王把那位将官找来,问他:“寡人见你此次战斗奋勇异常,寡人平日好像并未对你有过什么特殊好处,你是为什么如此冒死奋战呢?”

  那将官跪在庄王阶前,低着头回答说:“3年前,臣在大王宫中酒后失礼,本该处死,可是大王不仅没有追究、问罪,反而还设法保全我的面子,臣深深感动,对大王的恩德牢记在心。从那时起,我就时刻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这次上战场,正是我立功报恩的机会,所以我才不惜生命,奋勇杀敌,就是战死疆场也在所不辞。大王,臣就是3年前那个被王妃拔掉帽缨的罪人啊!”

  一番话使楚庄王和在场将士大受感动。楚庄王走下台阶将那位将官扶起,那位将官已是泣不成声。

  如果我们都能正确分析问题,从大处着眼,不以眼前小事来干扰我们的心智,有时,坏事能变成好事。

  逼鸭捕兔

  从前,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一天到晚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什么也不愿干却总是异想天开,一会儿想着要吃这,一会儿又想着要吃那,又不想费力气。

  一天,他躺在床上忽然想到要能吃上野兔子做的佳肴该多好呀。他曾听人说鹘(hu)乌可以捕捉野兔,于是他勤快了一次,起床出门到市场上去买鹘乌。他在街上转来转去,不知鹘乌是什么模样。七买八买竟把一只鸭子买回家了,反正他还是不知道。

  第二天,这个人把鸭子带到野地里,等着野兔跑来。等呀等,果然有野兔子跑过来了。这人立即将鸭子抛掷出去,让鸭子去抓野兔。可是,这只鸭子飞不起来,一抛出去它就扑打着翅膀落在地上了。这人急了,又抓起鸭子再抛掷出去,鸭子又重重地落到地上。这个人烦死了,他接连三四次把鸭子抛掷出去,鸭子始终是飞不起来。

  这时,只见鸭子摔倒了又从地上站立起来,哀哀地对他说:“我只是个鸭子呀!你杀了我,吃我的肉,这是我应尽的本分。可是你要我去抓兔子,我哪能做得到呢?你为什么偏偏要把抛掷的苦处强加到我头上呢?”

  这个人却皱着眉头说:“你怎么会是只鸭子呢?我只当你是只飞得快、善于捕捉野兔的鹘乌呢。”

  鸭子没办法,为了让这个人相信自己的确是只鸭子,它伸出自己的脚蹼给他看,说:“你看我这连在一起的脚丫子,看我这笨手笨脚的样子,是会捕捉野兔的鹘乌吗?”

  这个人无可奈何地看看鸭子,再看看四周,那只野兔子早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个人只好沮丧地返回家去。

  所以说,不顾客观实际,单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强人所难,终究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

  昂贵的马鞭

  有一天,市场上来了个卖马鞭的人。他的马鞭看上去似乎并不怎么样。

  有个人问他:“喂,卖马鞭的,你的东西多少钱呀?”他开口就把人吓一跳:“5万钱。”买东西的人说道:“你是不是疯了?这种马鞭人家才卖50钱,你怎么卖这么多钱呢?50钱怎么样?”卖马鞭的人忽然笑了起来,腰都笑弯了,理也不理他。这个人又试探道:“那500钱呢?”卖马鞭的人显出很生气的样子。这个人知道这马鞭不值什么钱,存心逗逗他,又说:“5000钱总该行了吧?”卖马鞭的大怒道:“你不想买就走,不用啰嗦,我是一定要5万钱才卖的!”

  这时,有个有钱的少爷来买鞭子,见这卖鞭子的态度如此坚决,以为这鞭子真的有什么独到之处,就出5万钱买了下来,然后,他就拿着这根昂贵的马鞭,到处去给人看,炫耀说:“瞧我这根马鞭,值5万钱呢!”

  有识货的人拿过马鞭仔细看了看,只见鞭梢卷曲着,一点都不舒展,鞭把也歪歪斜斜的.,木质更次,已经朽了,漆纹粗劣得很,拿在手里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份量。

  于是他直截了当地问这个阔少爷:“这根马鞭究竟有什么稀罕的地方,值得你花5万钱买下它呢?”阔少爷装模作样地说:“我喜欢它金黄耀眼的颜色,那个卖鞭子的人还说了很多好处呢!”那人也不多说什么了,将马鞭浸在热水里,不一会儿,鞭子就扭曲了,收缩得厉害,金黄色也都掉了。原来这颜色是用栀(zhi)子染的,光泽也是用蜡涂上去的。

  阔少爷也明白了鞭子是劣等货,但又不愿丢面子,只得打肿脸充胖子,还是拿这马鞭用了3年。有一次,他骑马出去游玩,举起鞭子抽马时力气稍用大了点,鞭子竟马上断成了6截,他也从马上跌下来,还受了伤。而那断了的鞭子,原来只有一个空壳,里面什么也没有,已经朽成了一堆土。

  卖马鞭的就是利用阔少爷这种人的虚荣心来出售劣质货。如果一个人只图虚名而不注重实际的话,是注定了要吃亏上当的。

  蝉的新生

  蝉的幼虫从它蛰居的土洞里爬出来,一身土黄色的硬壳紧紧地束缚着它娇小的躯体,有翅不能飞,有嘴不能唱,可怜巴巴的,只能默默地爬呀爬。

  它笨拙地爬上一棵小树,六只足抓住一根细枝。一动也不动,仿佛一丸黄泥。

  慢慢地,它的脊背上裂开一道缝儿,并逐渐增大、增大……露出一抹牙般洁白的玉肌。蝉痛苦地颤栗着,扭动着,挣扎着,似乎有一把钢刀在剥皮剔骨。

  裂缝越来越大,痛苦愈来愈剧,那可恶的硬壳力图窒息它,但蝉咬紧牙关,顽强地扭动着、挣扎着……终于,它用尽力气从旧躯壳中抽出最后一只足。

  啊!自由啦!蝉如释重负,伸伸躯体,抖抖双翅,一只漂亮的蝉出现在树枝上。

  它高兴地飞起来,舒展歌喉,惊喜地发出第一声长鸣:“知了!”

  叫声惊醒了一条昏睡中的蜗牛,它从螺旋形的房子中探出头来:“你知道了什么?”

  “谁怕忍受摆脱旧的束缚的痛苦,谁就不能获得新生!”

  不吃鸡蛋

  有个南方人,从来不吃鸡蛋。一次,他出远门到北方。在路上走得累了,肚子也咕咕直叫,就进了一家小店坐下,吃些东西。

  店里的伙计一看有客来了,忙过来招呼,殷勤地边擦桌子边问:“客官,您想吃些什么?”这个南方人第一次来北方,对北方的菜很不熟悉,就随便地说道:“有什么好菜就上吧。”伙计应道:“本店的木樨肉做得可拿手了,您可以尝一尝。”不一会儿,菜端上来了,南方人一看,原来里面有自己不吃的鸡蛋,可他又怕如果说出来,别人会嘲笑自己无知,就不愿明说,只是问道:“还有别的什么好菜吗?”伙计说:“还有摊黄菜,也是本店的拿手名菜。”南方人心里嘀咕:摊黄菜是什么玩艺?不管它,先要了再说吧。菩萨保佑,可千万别再有鸡蛋呀!便说道:“太好了,就这个吧!”等到菜送来一看,仍然还是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不好再推了,他只好说:“菜是不错,可惜我肚子挺饱的,不想吃东西。”他的仆人饿得实在不行,便劝他说:“前边的路还很远,不吃的话,待会儿恐怕要挨饿了。”他于是借梯子下台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吃些点心吧。伙计,有好点心吗?”伙计答道:“有窝果子。”他说:“那就多拿几个来吧。”等到“窝果子”被端上来,他一看不禁傻了眼,竟然又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他心中又羞惭又恼火,再也找不出什么理由了,只得饿着肚子赶路,直走得疲劳不堪。

  天下的事情很多,人们哪能样样知道。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不承认,还硬要假装知道。这样做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

  不识自己的字

  宋朝有个丞相叫张商英,他有个爱好就是书法,他特别喜欢写草书,闲来无事,他便提笔龙飞凤舞一阵,甚是得意。其实,这张丞相的书法很不到家,字写得不合体统,他还孤芳自赏。当时,很多人都讥笑他,而他却不以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习惯写字。

  一天饭后,张丞相小憩片刻,突然来了诗兴,偶得佳句,便当即叫小童磨墨铺纸,张丞相提起笔来,一阵疾书,满纸是一片龙飞蛇走,让人还着实难以辨认。张丞相写完后,摇头晃脑得意了好一阵,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叫来他的侄子,让侄子把这些诗句抄录下来。

  丞相的侄子拿过纸笔,准备用小楷将诗句录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认出一个字,时时碰到那些笔划曲折怪异之处,侄子只好连猜带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实在是怎么也看不懂,不知从哪里断开才对。他没办法,只好停下笔来,捧着草稿去问张丞相。

  张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细看了很久,也辨认不清,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他心里颇有些下不了台,便责骂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呢?我也忘记是写的什么了!”

  有些人总爱自以为是,既不虚心,又爱坚持自己的错误,还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结果是越显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古代寓言故事11

  【释鹿得人】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这里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国君捐弃前嫌而合理启用秦西巴的长处,这一点对我们是大有启发的。

古代寓言故事12

  欲擒故纵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郁,名仁。家里的生活状况很一般,但是小日子还算过得去。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他的家里有不少的老鼠。想了好多办法,都不是很有效。

  这些老鼠每天晚上都要在他的家里到处乱蹿,想尽一切办法偷吃他家里的'小米。结果总是弄得盆器倾侧,合家不得安宁。郁仁很是苦恼。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老鼠最喜欢的是偷吃小米,于是,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消灭老鼠的妙计。

  一天,郁仁在一个大缸里装了足足有半缸小米,并且还主动把缸盖打开,听任一只大老鼠跳进去狂吃一番。这只大老鼠吃饱了以后,马上把所有的老鼠都召集了过来。它们在大老鼠的带领下,纷纷跳进米缸里面饱饱的吃了一顿。吃好了以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它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郁仁就把缸里面的小米全部都搬走了,然后,在缸里装了大半缸的水,还在水面上撒了厚厚的一层米糠。

  晚上,大老鼠又带领着这群老鼠来到这口大缸边,它们都闻到了米糠发出的一阵阵香味,便争先恐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了缸里。郁仁在一边等候多时,一听到声音,就点起火来。看见一大群老鼠在缸里的水中挣扎,他赶紧用铁钳把老鼠一只只都钳出来打死了。

  从此,郁仁的家里再也没有鼠害了。

  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看来,郁仁是深得其道啊。

古代寓言故事13

  【德比才重要】

  阳虎的学生在天下为官的,比比皆是。可是有一次阳虎在卫国却遭到官府通缉,他四处逃避,最后逃到北方的晋国,投奔到赵简子门下。

  见阳虎丧魂落魄的样子,赵简子问他说:“你怎么变成这样子呢?”

  阳虎伤心地说:“从今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培养人了。”

  赵简子问:“这是为什么呢?”

  阳虎懊丧地说:“许多年来,我辛辛苦苦地培养了那么多人才,直至在当朝大臣中,经我培养的人已超过半数;在地方官吏中,经我培养的.人也超过半数;那些镇守边关的将士中,经我培养的同样超过半数。可是没想到,就是由我亲手培养出来的人,他们在朝廷做大臣的,离间我和君王的关系;做地方官吏的,无中生有地在百姓中败坏我的名声;更有甚者,那些领兵守境的,竟亲自带兵来追捕我。想起来真让人寒心哪!”

  赵简子听了,深有感触。他对阳虎说:“只有品德好的人,才会知恩图报;那些品质差的人,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你当初在培养他们的时候,没有注意挑选品德好的加以培养,才落得今天这个结果。比方说,如果栽培的是桃李,那么,除了夏天你可以在它的树荫下乘凉休息外,秋天还可以收获那鲜美的果实;如果你种下的是蒺藜呢,不仅夏天乘不了凉,到秋天你也只能收到扎手的刺。在我看来,你所栽种的,都是些蒺藜呀!所以你应记住这个教训,在培养人才之前就要对他们进行选择,否则等到培养完了再去选择,就已经晚了。”

  阳虎听了赵简子一番话,点头称是。

  人的品德应该比才能更重要,因此应有选择地培养人才,不可良莠不分,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古代寓言故事1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含有成百上千个寓言故事,有的出自《战国策》,有的出自《孟子》,有的出自《庄子》,有的'出自《荀子》,有的出自《韩非子》……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

  有几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有一个叫《学士幽默》,讲的是一个姓石的学士,一次去报宁寺时,他坐在马车上,车夫由于一时疏忽,马把石学士掀了下来。看热闹的人都以为石学士要大骂车夫了,没想到石学士只是对车夫说:"幸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还不摔得粉碎!"这个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不小心犯错时,不应该骂别人,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争吵,而且别人也不舒服,应该只提醒提醒别人或像石学士一样用婉转的话语批评别人。

  还有一个故事叫《黄公好谦》,讲齐国有个黄公,喜欢过分谦虚。黄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全国的美女,他却经常对别人说他的女儿很丑,见不得人。结果,她们过了结婚的年龄也没人向她们求婚。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如黄公谦虚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过分变成了坏事。

  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真是受益匪浅啊!我一定要多读课外书。

古代寓言故事15

  燕王有收藏各种精巧玩物的嗜好。

  有时他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东西,甚至不惜挥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声不胫而走。

  有一天,一个卫国人到燕都求见燕王。他见到燕王后说:

  “我听说君王喜爱珍玩,所以特来为您在棘刺的顶尖上刻猕猴。”燕王一听非常高兴。

  虽然王宫内有金盘银盏、牙雕玉器、钻石珠宝、古玩真迹,可是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棘刺上可以刻猕猴。

  因此,燕王当即赐给那卫人享用三十方里的俸禄。

  随后,燕王对那卫人说:“我想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

  那个卫人说:

  “棘刺上的猕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诚心的人才能看得见。如果君王在半年内不入后宫、不饮酒食肉,并且赶上一个雨过日出的天气,抢在阴晴转换的'那一瞬间去看刻有猕猴的棘刺,届时您将如愿以偿。”

  不能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猕猴,燕王只好拿俸禄先养着那个卫人,等待有了机会再说。

  郑国台下地方有个铁匠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觉得其中有诈,于是去给燕王出了一个主意。

  这匠人对燕王说:

  “在竹、木上雕刻东西,需要有锋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体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锋刃。

  我是一个打制刀斧的匠人,据我所知,棘刺的顶尖与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专心制作的刻刀锋刃相比,其锐利程序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棘刺的顶尖连刻刀的锋刃都容不下,那怎样进行雕刻呢?

  如果那卫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绝妙的刻刀。君王用不着等上半年,只要现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这把刀能否刻出比针尖还小的猕猴。”

  燕王一听,拍手说道:“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卫人召来问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么工具?”

  卫人说:“用的是刻刀。”

  燕王说:“我一时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

  卫人说:“请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处取来便是。”

  燕王和在场的人等了约一个时辰,还不见那卫人回来。

  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来后说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这两件事中的虚伪,在实际验证之前即被一个铁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从而显示了劳动者的智慧;也嘲讽了封建统治者的无知无能。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正确的推理方法跟实践活动一样,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法宝。

【古代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寓言故事12-20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12-08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02-22

【荐】古代寓言故事01-21

古代寓言故事【推荐】01-21

【推荐】古代寓言故事01-21

古代寓言故事【热门】01-01

【热门】古代寓言故事01-01

【精】古代寓言故事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