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寓言故事:目不见睫,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寓言故事:目不见睫1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这样的大强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此,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进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成语寓言故事:目不见睫2
春秋时期,继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以后,楚庄王取得了诸侯霸主的地位。
但是他不满足,想要趁着越国衰弱之机,出兵讨伐,进一步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楚国的文武百官感到现在楚国的国力已经和以前相差得太远了:对外连年不断发兵征讨,军队疲劳,百姓困倦,这与庄王初为诸侯霸主的时候相比,已经相差很远了;国内各地的百姓不满楚庄王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官府已无力镇压。在这种自顾不暇,束手无策之际,再去攻打越国,是很危险的。但是文武百官怕得罪楚庄王,怕丢掉乌纱帽,谁都不敢对楚庄王进谏。
这时,有一位姓杜的大夫,国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在国人眼里是一位聪明的.有识之士,都称他为杜子。他为了楚国的长远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上朝去劝谏楚庄王。杜子对楚庄王说:“大王要发兵讨伐越国,这是为什么呢?”
楚庄王说:“越国是我国的邻国,我们不主动出兵攻打他们,他们也要出兵攻打我们。所以寡人决定讨伐越国。”
杜子又问:“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兵讨伐呢?”
楚庄王说:“现在越国政治昏乱,兵力疲弱。”
杜子说:“我很愚昧,对这件事很担心。”
楚庄王说:“你担心什么?”
杜子说:“智慧就像人的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
楚庄王问:“这话怎么讲?”
杜子回答说:“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晋国打败,丧失了几百里地的国土,这说明楚国的兵力疲弱;庄跻在国内造反,官府却无力平乱,这说明楚国的政治昏乱。大王的政治昏乱、兵力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可是大王却要讨伐越国。这不说明智慧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看不见自己的弱点。大王您说是不是?”
楚庄王听了“目不见睫”的寓言,就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打算。
人生哲理:人都是容易看见别人的弱点,却永远看不见自己的弱点。
成语寓言故事:目不见睫3
春秋时,楚庄王想出兵讨伐越国。杜子听说后,去问楚庄王:“听说大王要攻打越国,是真的吗?”楚庄王回答:“是。”杜子又问:“您有成功的把握吗?”庄王说:“现在越国政治混乱,兵力不足,不堪一击。”杜子听了楚庄王的话,笑着说:“大王,您想错了。我虽然见识不多,但我知道,人的智慧往往就同人的眼睛一样,能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请您仔细想一下,我们楚国自从败给秦国、晋国后,失掉了几百里土地,难道这不是楚国军力虚弱吗?而国内又有庄矫这样的大强盗无法铲除,这难道不是政治混乱吗?因此我觉得楚国的.乱和弱并不在越国之下,而您却自以为比越国强大,还想去讨伐它,这不就像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吗?”楚庄王听从了杜子的劝告,放弃了攻打越国的打算。
- 相关推荐
【成语寓言故事:目不见睫】相关文章:
成语寓言故事精选06-15
成语寓言故事09-05
庄子寓言故事成语08-19
神话寓言故事成语06-27
寓言故事成语狼10-17
成语寓言故事《叶公好龙》10-04
成语寓言故事《事半功倍》05-25
成语寓言故事《图穷匕见》06-09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08-02
成语寓言故事口蜜腹剑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