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寓言故事《信口雌黄》

2022-08-08 寓言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过成语寓言故事《信口雌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寓言故事《信口雌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语寓言故事《信口雌黄》

  魏晋时期的上层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个很有名的清谈家。他从小就口齿伶俐,曾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大家都对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举止加以称赞,但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就是这种人啊!”

  王衍成年后,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子、庄子的玄理,还常常用老子、庄子的学说解释儒家经义。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满嘴都是空虚的怪话。他讲话时轻声慢语,时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

  王衍做事也是这样。他先是看太子很有前途,就把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后来太子被别人陷害,他怕牵连到自己,又立刻上书请求与太子脱离关系。太子的冤案真相大白后,他被判终身禁锢。在这之后的“八王之乱”中,王衍被两位很有权势的王爷看中,任他为尚书令。他只顾着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不管天下百姓。

  当西晋灭亡时,他还随口说:“我一向不干预朝政,罪不在我。”不过,王衍还是难逃一死,最终被敌军活埋在瓦砾堆里。

  《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

  ——《晋阳秋》

  【寓意】其实,“雌黄”原本是一种矿物,其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其晶体多呈柠檬黄色,可用来制成颜料或做褪色剂,而古代用来的写字纸多为黄色,古人在抄书或校书时一旦遇有错字误书处,便可用雌黄将错误处涂掉,然后改写。后来,人们进一步将用雌黄涂改、修正错误字句的动作亦称为“雌黄”,并将其义引申为评论和修改别人的诗文。而将“信口”与“雌黄”联系在一起的正是故事中的这位王衍先生。令人好笑的是,他是做为一个形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的典范,这种“典范”还是不做为好吧!

  【信口雌黄的意思】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信口雌黄造句】这个盗窃犯交待犯罪事实时躲躲闪闪,信口雌黄。

  【近义】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反义】言之凿凿

  拓展:

  成语寓言故事《信口雌黄》 典故

  【成语】信口雌黄

  【读音】xin kǒu ci huang

  【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剧毒,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意为随口更正不恰当的话,后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颜氏家训》: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近义词】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反义词】信而有征、言之凿凿、守口如瓶

  【故事】晋朝清谈家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麈尾拂尘,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晋代,都城洛阳名士云集,人才辈出。但大家最喜欢研究的并非经世之学,而是围绕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展开清谈,玄妙而又空虚。王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信口雌黄这个成语也因他而产生。史料记载,王衍,字夷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生于公元256年。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曾任平北将军,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为其堂兄。王衍少年时随家人在京城生活,他在当时可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美男子,身姿俊秀,双目如神,言谈举止安详文雅,连名士山涛看到后也禁不住对朋友感慨道:不知是哪位妇人,竟生出如此俊美的儿子!王衍从小博览群书,才华出众,长大后步入仕途,频频提升,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黄门侍郎这种皇帝侍从官的官职。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渐渐地迷上了玄学。他精通玄理,出口成章,为世人所倾慕。

  当时,人们清谈时必定要手执一种用木条和兽毛做成的工具,名叫尘尾,它本是用于驱虫﹑掸尘,但相沿成习就成为一种名流雅器。王衍常常拿持在手的尘尾很特别,柄为白玉做成。每当清谈的时候,人们一边听着他的高谈阔论,一边看着他那和尘尾玉柄一样白皙的手,无不目瞪口呆。与友人谈玄论道,王衍有一个习惯:感觉别人讲的经义玄理中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立刻就要进行批驳更改,有时甚至搞得连自己的话也前后矛盾。当时,人们用黄纸写字,发现写错了,就拿黄色的.雌黄来涂抹,然后再予更正。大家见王衍这样喜欢更改别人的言论,于是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mdash;mdash;口中雌黄。崇尚玄谈的王衍后来在官场上也出尽了风头,曾经做过晋朝的尚书令、司空、司徒、太尉等重要官职,位极人臣。经过八王之乱等,西晋迅速走向衰亡,王衍56岁那年在一次兵败后被人推倒墙壁砸死。

  成语寓言故事《信口雌黄》故事解析

  估计大家对“信口雌黄”这个词不陌生,看到不合事实,随意或妄自的评论,一句”信口雌黄“,言简意赅,却准确犀利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不过,这一说法的缘由就就鲜为人知了。它源于《晋书·王衍传》。一提到魏晋时期,人们总会想到魏晋风度,在那个战乱的时代——鼎立的魏蜀吴三国间的硝烟尚未消失殆尽,多国的战乱又紧跟其后,在经世和玄谈之间,很多学者往往选择后者,造就了大批的名士,东晋王衍就是其中一位。

  年少气盛之时,王衍喜欢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然而在各国纷争造成的尖锐矛盾的时势下,这位名士渐渐不再谈论世事,只是吟咏诗赋,每天谈论老庄的学说以避世,然而,一人之力,又怎么避得开?最终他没逃过死在石勒的铁骑之下的命运,当然这是后话。

  这位有名的清谈家,最喜欢清谈玄说,每天都在谈。但是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即使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者提出质疑时,他也满不在乎,常常不假思索便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这就是这则成语的来源。

  那为什么形容一个人胡说八道,会提到雌黄这两种矿物呢?

  雌黄,也称鸡冠石,是一种黄色的矿物,常常用作颜料。古时候的人习惯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的时候就会用雌黄涂抹盖住有误之处,然后再改正。与此对应——信口雌黄有”随意更改不正确或者不恰当的言论“之意。这就解释得通了。

  除了”涂改液“的功能,雌黄还有药用功能:不但可以研磨成粉末状,用以外敷,还可以内服,制作成药丸或者散服。雌黄一般用来对付疥癣,恶疮,如果遇到蛇虫咬伤,也能拿雌黄来应付伤口。

【成语寓言故事《信口雌黄》】相关文章: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成语10-26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10-26

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12-08

成语寓言故事07-21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10-29

寓言故事成语07-21

经典寓言故事的成语11-05

与寓言故事的成语11-09

寓言故事的成语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