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特点

2022-03-11 寓言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的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寓言的概念和特征

  (一)什么是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二)寓言的特征

  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理解文体特点。

  1、浅与深

  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衣”就是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和生活经验,为了让一些生活经验和道理能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显,但道理深刻。

  2、趣与理

  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与深刻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

  二、寓言的解读要点与方法

  (一)解读要点:寓意,方法:通过分析内容和形象来完成。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有人说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寓言的寓意有的'在作品中直接说出来,有的则隐含在文字背后,让读者通过思索找出来。

  无论在文中点明寓意与否,象征、夸张、拟人的手法都是寓言作者常用的,他们通过塑造形象,营造情景,把想表达的意思寄托在这些形象和情景中。

  比如《揠苗助长》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农夫形象,将“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寄托在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上。解读时,认识这个人物,在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农夫形象是教学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农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读、想、说、悟。

  以内容为载体,以形象为媒介,紧扣文本,领悟寓意,是寓言解读的一个要点。

  (二)解读要点:语言和结构,方法:通过分析表现形式来完成。

  一般说,寓言的语言多是直白如话、朴素简洁的,而这些简洁朴素的语言文字,通过细细地揣摩,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也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揠苗助长》中写道:“他巴望(盼望,眼巴巴地盼望,一种急切的盼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里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细读文本,体会带点词的意思,感受农夫盼望禾苗长大急切。课文接下来写了农夫的动作和语言:“他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感知农夫的努力和辛苦,从“兴致勃勃”中体会农夫劳动后的欣喜、满足。在充分解读语言的基础上,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来历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丰富的寓言故事成为说理散文的闪光点,也是先秦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

  寓言方法

  寓言简介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写作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好的安身之地。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动作、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简短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

  实际上寓言故事都是一则人生的哲理,只要你好好的体会理解他你就会明白他的含义。

【寓言的特点】相关文章:

离骚的特点09-04

汪曾祺的散文特点11-02

林清玄作品的特点10-25

梁实秋的散文特点07-27

黄庭坚的书法特点11-04

黄庭坚诗的特点10-17

温庭筠的诗歌特点08-28

徐志摩的散文特点10-22

徐志摩诗的特点09-30

徐志摩的诗特点09-27

寓言成语 伊索寓言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