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
搏斗并非是最佳方法
在一条河上面,有一座非常窄的桥。
一天,一只山羊要从这座桥过河。当它走到桥中央的时候,遇上了另一只山羊。
桥太窄,无法让它们同时通过。
“你往回走,”一只山羊对另外一只山羊说,“桥太窄,我们两个无法同时通过。”
“为什么要我往回走?”另外一只山羊说。“为什么你不往回走?”
“你必须往回走,”第一只山羊说,“因为我比你强壮。”
“你并不比我强壮。”第二只山羊说。
“我们比比看就知道了。”第一只山羊说,它低下头,竖起羊角,摆出一副要搏斗的姿势。
“停!”第二只山羊大声说,“如果我们拼死搏斗,我们两个都会掉到河里被淹死。相反,我有一个想法,我先躺下,然后,你从我身上走过去。”
就这样,两只山羊都过去了。
鹰和蜣螂的挑战
鹰是一种凶孟的飞禽,而蜣螂是一种小虫。
一次兔子被鹰追逐,在走头无路的时候碰到了蜣螂,便向它求救。
蜣螂鼓励兔子和鹰讲理。
但鹰却蛮横地吃掉了兔子。
蜣螂从这个悲剧中悟出:同鹰是无理可讲的,必须勇敢地和它做斗争。
于是,蜣螂经常等候在鹰巢下面,只要鹰一生蛋,它就飞上去,把鹰蛋推滚起来,把它打碎。
鹰到处躲避不成,最后只好飞到希腊神话中最高的神宙斯那里,请求宙斯为它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繁殖后代。
宙斯便叫鹰在自己的膝上生蛋,以为这样就安全了。
但蜣螂毫不惧怕,它知道这一消息后,便带了一个粪团,飞上天去,将粪团抛在宙斯的膝上。
宙斯忙掩面捂鼻,慌忙站了起来,膝上的鹰蛋也落地粉碎了。
寓意:
小人物可以向强者挑战,可以蔑视宙斯这样所谓天上的“最高神祗”,只要不屈不挠,坚持战斗,最终定会取得胜利。
庄子的猴子
同样的内涵以不同的顺序呈现,会给人不同的观感。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养猴人要给猴子吃果子,先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听了,怒形于色;他于是改口说“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听了,转怒为喜。
这也是成语“朝三暮四”的来源。猴子一天吃的果子总数都是七个,只是在顺序上有所不同,结果就让它们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也许你会觉得这些猴子未免太容易被“耍”了,但庄子借这个寓言要说的其实是“人性”,而非“猴性”,多数人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跟这些猴子差不了多少。
心理学家让一群受测者观看ABC三位学生解答30道难题的录像带:A的回答起先都迅速而正确,但后来却越错越多;B开始时一再碰壁出错,但后来则越答越顺越对;C则一开始就有对有错,没有一个轨迹可循。最后,ABC三人答对的总题数都是15题(录像带并未交代这个统计数字)。看完录像带,心理学家请受测者评估三名学生的能力,结果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先盛后衰的A比先衰后盛的B较有能力,而且错误地认为A答对的总题数要比B来得多。
实验室里的受测者跟庄子寓言里的猴子一样:同样的内涵若以不同的顺序呈现,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观感。“先好后坏”不仅比“先坏后好”给人较佳的整体印象,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先好”就是“真的好”。这是一种“先入为主效应”──最先呈现的事物或特质,会让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且盖过后来出现的相反讯息。
另一个实验更有趣:以两种方式介绍同一个人,甲方式说他是个“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嫉妒”的人,乙方式说他是个“嫉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的人。结果,甲方式的介绍带给听者的整体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很多。其实,六种特质完全一样,只是呈现的顺序颠倒而已。
“名实未亏,喜怒为用”,庄子想借猴子的寓言告诉我们顺序的虚幻性,可惜的是多数人还是跟猴子一样被顺序所迷惑。庄子的猴子和心理学家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你不想让人对你的能力和为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你就不必太谦虚,也不必担心无以为继,而应该在一开始时,就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经典寓言哲学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励志寓言小故事12-08
职场寓言小故事[经典]12-0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01-06
经典寓言故事(15篇)12-25
经典寓言小故事三则12-10
经典寓言故事:狐假虎威12-09
庄子经典智慧寓言故事12-08
经典寓言故事《龟兔赛跑》01-0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5篇12-29
经典寓言故事(集锦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