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唐磊的音乐《丁香花》。
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丽而忧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过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诵读
1、诵读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chàng)颓圮(tuípǐ)
2、美吗?什么样的美?
美;忧郁美、朦胧美,不同于毛主席诗词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词的凄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
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读进来有舒缓悠扬之效。
②押韵规则(全诗从头至尾都用“ang”韵,没有换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诗句长短错落,回环往复,语言上用反复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四、合作探究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五、意象分析
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明确:有6个。
客观物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
明确:丁香未开花时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见研讨练习四)
特点:美丽、高洁和愁怨。
2、丁香姑娘
找出词句: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走近、太息一般的眼光、飘过、凄婉、迷茫、远了、走尽、消散了……
特点:美丽高洁、忧郁迷茫、飘然易逝。
3、油纸伞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4、雨巷
找出词语:悠长、寂寥。
特点:阴暗、狭长、幽深、朦胧。
5、篱墙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的超然意境。
6、我
找出词语: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特点:孤独、迷惘、忧愁、有所追求。
多组意象意境美(迷离飘渺)
六、探究本诗的感情基调
1、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2、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知人:双鱼座,敏感脆弱。
七、探究本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借用隐喻或暗示,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火炬象征光明,白色象征纯洁或哀悼,红色象征喜庆或革命、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康乃馨象征慈祥、温馨、真挚,玫瑰象征爱情,毋忘我象征友谊和思念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理解的多样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1、“雨巷”
①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2、“我”
我的感情起伏:希望--失望--再希望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追求者、失落者、执著追求者。
①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②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
③执著追求者。
3、丁香般的姑娘
①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②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③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④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总结: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也可以理解为对爱情的追求;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八、把握诗歌特色
1、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九、总结课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雨巷”,都曾经有过希望,有过失落,也曾经寻找过,跌倒之后也希望爬起来,继续前行。诗人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想说的话,引进了我们的强烈共鸣,这样的诗就是经典。
附: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942年7月3日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也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
【《雨巷》两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雨巷》教案范文12-09
雨巷教师教案12-07
《雨巷》的第一课时教案08-04
《雨巷》教案五篇07-26
《雨巷》教案10篇07-26
《雨巷》教案8篇07-25
《雨巷》教案八篇07-24
《雨巷》教案三篇05-18
《雨巷》教案六篇03-16
《雨巷》教案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