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何谓文化读后感

2024-10-31 余秋雨

  连着几日大雨,无法安然劳作,一时无聊透顶,便随手在书架上拿了本书准备扫扫盲。书拿到手一看——是余秋雨大师的——《何谓文化》一书。

  此书刚买不久,因诸事繁多且杂,没能在书到手第一时间即看。又因我现居农村,买东西极为不便,此书还是托友人在重庆书展时买下寄予我的。书价不菲,还好包装不错,书也厚重。

  打开书页一看,的确,内容也很厚重。余老惜言如金,开篇即奔主题——何为文化。没想到如此厚重的一本书一日光境便被我收入腹中。我于是又开始起了漫长的消化吸收这何为文化之路。

  说实话,活这多年,我还从未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说,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文化到底为何物这一话题。虽然我本来就不算“文化界”里的人。当然了,以我的资质,也许根本就没有资格把这个话题经深思熟虑后再发上几句无关痛痒的蹩言。但我还是想说说,也算是一个生活于人类生活最低层的人的个人对文化的感悟和看法。

  2、对于何为文化这个话题,用余老自己的话说他“决定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试着回答”。从内容上看,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还很认真、也很仔细和耐性。

  接着,他从四个方面全面的阐释了他内心的“文化”之所有内涵与范畴。这四个部分如下:

  一、学理的回答;

  二、生命的回答;

  三、大地的回答;

  四、古典的回答。

  至此,我突然发现,要系统的解释出“文化”这两个字的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

  余老对“文化”的定义据他自己说“可能是全世界最简短的——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这就是他所拟定的文化涵义。马上,他又通过一桩跨国婚姻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引出了“文化差异”。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他却因草草收笔而使我未见诸端。

  “精神价值”为目前可知的唯一高等生物——人类所独有。我想这是余老之所以第一个词语便用这“精神价值”的原因——这是他将要谈到的文化的侧重点,原因很简单,目前人类可知的只有人类才有文化,亦只有人类才懂得这“精神价值”为何物。

  那么,什么叫“精神价值”呢?可惜,余老他没明说。于是我只能自己猜测。我猜,这个“精神价值”应该是囊括了人类除物质外所有的人类活动中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具体可以指向为:个人修养和个人品格。个人修养又可细分为个人习性、个人学识和个人技艺,个人品格也可细分为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人道德和个人人格。初一看这书名时就想着:何谓文化?文化,应该就是一切与文字有关的东西吧。到现在才知道我对文化的理解是如此之肤浅。没有“精神价值”的文字最多只能称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字而不能称为文化,这正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只能称其为行尸走肉般。

  “文化差异”是最能体现人类在“生活方式”多样化中又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境况下是如何凸显并定性成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而被我们加以隔离和区分的。

  想知道什么是“文化差异”就得回到文章的开头看一看余老对文化定义的那段话的最后了——没错——正是集体人格。象征一个民族的文化,或象征一个国度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或国度的集体人格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并溶合后的呈现。例如我们说到古希腊文化,就会马上想到艺术、哲学、优雅和民主等等以形容这种文化的字眼;当我们说到中国文化时,就立刻会想起老、孔、孟、庄、墨和中庸等等形容中国文化的字眼;而当我们说到古埃及文化时,第一想到的便是“法老”、“金字塔”等等透着神秘和森冷的文字。当此三种文化凑在一起,便形成了色彩鲜明的差异,这便是“文化差异”。那么这种“文化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答:“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这个“生活方式”所饱含的东西也不少。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同,自然这些差异也不同,而差异的不同之中还有因各种差异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比如法国和英国,虽然都是欧洲国家,但他们间的文化依然有差异:法国人讲究浪漫邂逅,而英国人则注重绅士之风。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便是此理也。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这样一种迷惑:即我们在用前人遗留下来的“精神价值”建立起的“集体人格”描述现在因“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有着“文化差异”的“文化”。而我们将要形成的“集体人格”又将通过我们现在仍然在“生活方式”上的不同来定格未来有着“文化差异”的“文化”。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我们的未来文化取决于我们现在的“精神价值”之决择和我们为“精神价值”所付出的具体行为。

  关于“积累”和“引导”我想不必再费言辞一一论述了。很显然,“积累”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的净化和查验。在时间的浪淘面前,一代代人誓死追随的“精神价值”才会被打磨得清晰可鉴,经过时间玩味的东西方才值得我们去捍卫与保护。至于“引导”,则需要真正有前瞻性眼光的智者在前面打着火把耐心引路,我等一干随从才敢大步向前无畏的迈进。“引导”者是个危险的差事,冷不丁的就会有人从后面或侧面或不知哪里冒出来给智者一个措手不及的痛击,轻者致死智者放弃理想,重者陷智者于万劫不复之境地。我们应该庆幸并感谢上苍,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还有着这样的一群人在为人类未来的出路探索方向且如此的呕心沥血的在路上步履蹒跚艰难行进着。他们的伟大光辉和真诚、渴求之梦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可照日月。

  论述中,他把人类独有的“精神价值”做为侧重点,“生活方式”是对“精神价值”具备不确定因素的总结,“积累”和“引导”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采用的办法与方式。如此一来,经过前面的几道工序加以时日,自然就能达到“集体人格”的目的。

  他用学理的回答肯定了“精神价值”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生命的回答举证和总结了在各种不同“生活方式”中的不确定因素下依然坚持着传播人类“精神价值”的可歌、可贵和可敬;用大地的回答证明了人类在文化进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精神价值”的力量和渗透力。而古典的回答则证实了在前人的“精神价值”的不断“引导”下“集体人格”所散发出的炙热的光芒……

  总的来说,余老这个对文化的定义主要目的是在人类独有的精神价值上看到了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各种生活方式(包括由此而带来的各种文化差异),他希望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后,再以主观上正确的引导来控制和把握住文化的方向,从而将人们带入到他所描述的集体人格之中。这种集体人格进一步提升就将变成未来一个民族的图腾和一个国家的形象。

  可以说,文化包括了一切人类活动的所有范围。不管这些活动是美是丑、是善是恶,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一直静静的或躺、或坐、或卧、或立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一一书写、补充和牵领。也正是因为这样,余老才不遗余力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引导人们的“精神价值”,以期达到他希望迸发出的撼动山岳的崇高的“集体人格”。

  这样一来,我便有了与余老不同的对“文化”这两个字新的定义了。

  那就是: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生活活动轨迹的记录与解释。是对人类文明的阐释。它是人类唯一不确定性的难以掌控的东西。

  人类的生活活动包括了人类在进化中的生活感悟(比如发明语言、积累生活知识)、生活经验(比如种植、养殖)和生活创造力(比如人类发明的伦理道德、人文科学与各种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工业技艺)。生活轨迹的记录和解释便是人类文化的“积累”。文化对人类文明的阐释中有着所有的“集体人格”。 生活感悟产生了“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本就存在于“生活经验”之中;生活创造力正是生活“积累”后将产生的“集体人格。”一定有人问,“引导”这么重要的环节去哪里了?不好意思,这得取决于政党和那些站在文化最高处的选择了。

  到快完成此文章时我又突然发现,一向以懒惰为优点力求在写文章时只图简短的我居然写了这么长一篇读书笔记,还是一气呵成,这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不易。正如余老花费如此多的文字来讲清文化为何物一样不易。只是,我没有他的高尚情怀,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想搞懂何为文化的芸芸众多的菁菁学子们解惑——正如他在书中提到的——他对文化的终极目标——通过文化来创建人类的集体人格。

  而我,只是其中一无名小辈。

【余秋雨的何谓文化读后感】相关文章:

余秋雨《何谓文化》两个故事07-27

余秋雨《何谓文化》读后感10-24

何谓文化余秋雨读后感07-28

余秋雨何谓文化读后感08-03

读余秋雨《何谓文化》有感09-27

文化苦旅余秋雨07-03

余秋雨文化苦旅09-18

余秋雨《何谓文化》的读后感900字09-01

余秋雨《何谓文化》的读后感1000字11-02

余秋雨文化苦旅好词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