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雪》读后感

2022-09-19 瑞文网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阳关雪》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阳关雪》读后感1

  天晴,风停,阳光普照。王维《渭城曲》透射着唐人豪迈的风范。没有洒酒长叹,没有恋恋不舍,平静而充满自信。

  然而在余秋雨的笔下,阳关的风雪越见凄迷。那是边关月下的霜华,那是胡羌萧笛的韵乐。

  山高而皇帝远,长安的宫殿里永远望不及阳关雪里孤单的背影。谪官逐臣的懊丧与哀怨化浓了这土墩,化深了这阳关雪。文人,是有的,温醇的诗永不褪色,永不漫漶。

  土墩坍了大半,只见层层泥沙,层层苇草,除了文人墨迹,缭绕着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正是这道阳关,隔离了友谊,分别了亲人,而常被寄托无尽的思念、眷依。

  阳关在古人笔墨下无限温柔宁静、深入人心,却从未发现是暗藏如此波涛汹涌,当作者余秋雨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灵去探索历史深深埋藏的那一页,不会想到恬润的阳光雪竟如此的寒风凛冽,古战场上毫无一点绿色的印迹,不见一丝生命的划痕,冬雪裹着黄沙,劲风埋藏了生灵,那些苍白的尸骸遗骨惊骇地祼露在永远阴沉的天地之中,随烟尘翻滚在荒漠,人们似乎早已遗忘了这里,好似凭空出现的土墩、沙地镌刻了它的过往,石碑上的“阳关古址”是它唯一的身份。

  的确,中世纪有这么一族人,他们早已恬然随和,他们没有深极人心的叹息,没有无奈尖锐的愤恨,他们有的'

  我从没有去过阳关,对此也了解很少。读完《阳关雪》后,便找来几组图浏览一下,不禁生出几分感伤。“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

  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面对如此的景致,谁都要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西汉时,阳关曾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镇,严加把守。可阳关如今早已不如往日,仅仅是在一座红色的堆满沙石的山峰上,残留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墩。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在友人临别时所作的.

  走近书架抬头目光落在了余秋雨先生著的《文化苦旅》上。信手拿起轻轻一翻书页随之灵动起来我竟看到了一个中年人走在那已被茫茫白雪覆盖的沙漠去寻阳关。

  他布衣青衫慢慢地走眉头微蹙若在沉思。嘴角微动默默沉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完仰天微叹一声。于是他眼前浮现出了江南的流水轻舟荡漾。于是他耳边传来了悠扬的琴音随风飘扬。

  但现实却在眼前。在他背后的是繁星般的沙堆高低起伏安息着多少豪杰。在他身前是茫茫大漠又有多少悲戚将要浮现。

  这里是古战场是片血腥的地方。他不禁感到一种悲凉一些苍茫。在这天地间他是多么渺小只是黑黑的一点。他想到了自己少时读的史书书中只淡淡写了两笔更多的是中原的繁华。然而这里将士的.

  寂静的夜里,万物都睡去了,告别了白日的喧闹与繁华,心归于平静,手里是一本余秋雨文集,读着阳关雪,我被深深打动。

  我不曾到过阳关,只是在十五岁那年,离家出走,携着少年的忧伤和孤独,奔赴敦煌,在漫天飞舞的风沙里,感受了几许流浪的疲惫与悲凉,我不曾体会它背后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小时候,从课本上读这首诗只觉得阳关很远,脑海里出现的是肆虐的风沙,和将要远去的朋友,牵着马离去的孤独的背影,离别的不忍,只好劝朋友再喝一杯酒,阳关迢迢再无故人。

  今夜,读余秋雨先生的阳关雪,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漫天飞雪的茫茫大漠里艰难行进奔赴阳关,在他身上背负的是一个中华儿女厚重的历史文化情感。放眼望去,层叠的树影,树下流水不断,不远的`

  • 相关推荐

【《阳关雪》读后感】相关文章:

《阳关雪》读后感10-01

阳关雪读后感范文07-18

阳关雪读后感800字08-19

余秋雨《阳关雪》读后感07-16

文化苦旅阳关雪读后感05-30

余秋雨《阳关雪》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06-13

阳关雪读后感(通用8篇)06-14

《阳关雪》的读后感(通用7篇)10-01

余秋雨《阳关雪》读后感范文09-03

阳关雪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