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写给母亲的诗

2022-05-12 余光中

  余光中写给母亲的诗有哪些呢?表达诗人余光中对于母亲怎样的情怀呢?从余光中写给母亲的诗中,我们不由的想起身边可爱的母亲,也愿天下的儿女能够在母亲有生之年好好孝顺她。

  余光中写给母亲的诗:余光中《母难日》之一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余光中写给母亲的诗:余光中《母难日》之二矛盾世界

  快乐的世界啊

  当初我们见面

  你迎我以微笑

  而我答你以大哭

  惊天,动地

  悲哀的世界啊

  最后我们分手

  我送你以大哭

  而你答我以无言

  关天,闭地

  矛盾的世界啊

  不论初见或永别

  我总是对你以大哭

  哭世界始于你一笑

  而幸福终于你闭目

  余光中写给母亲的诗:余光中《母难日》之三天国地府

  每年到母难日

  总握着电话筒

  很想拨一个电话

  给久别的母亲

  只为了再听一次

  一次也好

  催眠的磁性母音

  但是她住的地方

  不知是什么号码

  何况她已经睡了

  不能接我的电话

  「这里是长途台

  究竟你要

  接哪一个国家?」

  我该怎么回答呢?

  天国,是什么字头?

  地府,有多少区号?

  那不耐的接线生

  卡挞把线路切断

  留给我手里一截

  算是电线呢还是若断若连的脐带

  就算真的接通了

  又能够说些什么

  这世界从你走后

  变得已不能指认

  唯一不变的只有

  对你永久的感恩

  母难日简介

  出处: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三:“近刘极斋宏济,蜀人,遇诞日,必斋沐焚香端坐,曰:‘父忧母难之日也。’”?

  日本,子女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日”,自己过生日那天要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其实,在我们中国古代史书上早就把生日称为“父忧母难日也”。在佛经上也说过:“亲生之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

  母难日,就是自己出生那天,为了报答母亲,有了这个母难日。

  知识扩展:关于母亲的诗歌

  金色花

  作者:泰戈尔(印度)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母亲之歌

  作者:叶芝(爱尔兰)

  我在清晨起床,跪在火炉旁用力吹着炉膛

  直到点点火星燃起,摇曳着红光。

  然后,擦洗器具,烘烤食物,打扫庭院

  直到群星满布,在天空眨眼窥探。

  孩子们睡到很晚,沉迷梦乡

  为美丽的人儿整理华装。

  他们的日子在虚空中流淌,

  只为那风吹散的长发留一声喟叹。

  而我必须要劳作,因为我老了,

  那燃烧的火种也渐渐微弱,冷却了。

  简介: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简介:冰心(19001999),闽籍著名作家。

  给母亲

  作者:聂鲁达(智利)

  我把每一个感觉都沉默地收藏在自己的心中,

  即使对母亲也不诉说,

  无论是欢喜,无论是痛苦。可是我的'母亲,你终究

  看明白发生的一切

  当我的心欢喜的时候,

  你的眼睛为什么笑眯眯?

  我的母亲,你终究

  清楚地看到发生的一切当我的心哭泣的时候,

  为什么你也坐在暗角里?

  简介: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扩展资料: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南京,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中国台湾逝世,享年89岁。

  人物关系

编辑诗人余光中和夫人范我存余光中生于中国江苏南京,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但是母亲为江苏武进人,妻子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战争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曾自言:“大陆(中国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诗人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结婚61年,两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补。作家张晓风曾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人物纪念

  台湾诗人余光中2017年12月溘然长逝。12月29日,余光中告别式在高雄举行,两岸暨海外文化界人士、亲友以及学生近千人齐聚为余老送别。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携夫人周美青、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到场悼念。

余光中夫人范我存(右)及二女儿余幼珊2018年2月2日,其夫人范我存到香港捐出余老手稿、眼镜,以及个人收藏的齐家文化玉器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和文物馆。

  2月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举办“余光中手稿及藏品捐赠典礼”。仪式上,余光中夫人及两个女儿等一众嘉宾、学者,齐聚一堂,透过一段影像,追忆余光中的香港岁月。

  人物评价

  编辑余光中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朱炳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诗与艺术的桥梁关系——“把艺术当做诗来做,把诗当做艺术来做”。他认为,好的诗与好的艺术是相通的,都是美的表达,都是真情实感的展现。”谢冕教授也表示,“朱先生铜玩得很好,你会惊诧于他将冰冷坚硬的铜以一种柔软温情的感觉展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他至高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真性情的体现,而这种情怀,也是诗歌所需要的。(朱炳仁评)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和《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教授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以现代诗和散文享有盛誉。余教授的诗作多抒发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此外,余教授还从事评论、编辑、翻译,皆有杰出成就。余教授毕生创作、治学,诲人不倦,于艺文,于学术,于社会,贡献深远;哲人其萎,范典永垂。

  余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台湾文化史上,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从疼痛彻骨的迁徙流亡思乡,到意气风发的“希腊天空”的追寻,到回眸凝视决定拥抱枋寮的泥土,到最后在自己拥抱的泥土上又变成异乡人,余光中的一生就是一部跨世纪的疼痛文化史。

  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中国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巨星殒落,我心悲伤。今夜星光,地久天长。

【余光中写给母亲的诗】相关文章:

余光中关于母亲的诗05-11

余光中写给李白的四首诗03-30

余光中的诗09-25

余光中的诗有08-28

余光中的诗赏析10-12

余光中爱国诗10-18

余光中写的思乡诗11-18

余光中的现代诗03-21

余光中的诗20首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