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实录

2024-05-09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1

  一、展示,入课文

  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疏通了课文内容,并让两个小组为我们准备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先请两位小组长展示他们的成果。

  学生1: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对联,我们精选了几副送给大家。这是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副对联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壮气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岳阳楼公园大门口的一副对联,高度盛赞了洞庭湖和岳阳楼,具有磅礴的气势。“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是岳阳楼上最长的一副对联,是清代窦垿撰写的,将岳阳楼的古今历史文化与优越的地理条件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感慨。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2: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我们选择了两首诗送给大家。第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写下的,全诗流露出孤独、寂寞、惆怅、郁闷的感情。另外一首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一首诗与上面的一首风格迥异,全诗洋溢着喜悦豪放之情,体现作者浪漫主义的写诗特点。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教师:两位组长介绍得很好,清楚流畅,重点突出,很有文化内涵,让我们获益不少。(同学们长时间鼓掌)

  二、熟读,明主旨

  教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

  (学生打开书本,放声朗读,摇头晃脑,十分投入。)

  教师: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面,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主旨句。

  (学生默读课文,认真寻找课文的主旨句。)(大约一分钟)

  学生3: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作者在古仁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先忧后乐的思想。

  学生4:老师,我觉得文章的主旨句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文章用迁客骚人的揽物或喜或悲之情来引出古仁人的思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学生5: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找的句子都是,因为文章是作者以岳阳楼来借题发挥,表达作者阔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教师:同学们很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创造性。但老师还是赞成丙的意见,因为他的意见较全面,分析到位,思考有深度。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个句子,但那是字面的意思,我们平常说微言深义、微言大义,这两话到底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他们悲与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究竟跟什么有关系呢?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学生稍作思考,立即举手回答)

  学生6: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十分准确,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到班上交流。)

  学生7: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阳楼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其实,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他想以《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学生8:其实作者想让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同学们感到很吃惊,唏嘘了一下)大家不要惊讶,我是查阅有关资料的。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能引经据典,见解精辟,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学生9: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他的“忧君”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过,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教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敢于陈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用到学习上。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积极)

  学生10: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1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1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1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学生15: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

  ……

  教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的思想精髓,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当代公民。

  三、品读,析语言

  教师: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划)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16: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

  学生17:也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因为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学生18: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学生19:我觉得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师: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方法,下面让我们就把它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吧。

  (学生分小组交流3分钟后,再到班上交流。)

  学生20:我很喜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说完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学生21:我最喜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学生22:我最喜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它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学生23:我尤其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学生24:我很喜欢“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学生2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学生意犹未尽,还想说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同学们不愧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很强领悟力和感受力,老师被你们绝妙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希望大家在写作时,学学这样的写法,运用这些经典的句子。

  四、诵读,重积累

  (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五、重温经典,感受情怀

  (教师带领学生读读范仲淹的名作,让学生体会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同学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2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好,先请大家来看我国的几座楼,看看它们叫什么名字?

  (按:画面出现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学生:讲出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师:这三座楼就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按:三楼在一画面)

  师:我们来看岳阳楼。(按:画面是岳阳楼及简介文字)

  师:在宋代有个叫腾子京的官员,被贬到岳阳做太守,于是生计修建了岳阳楼,请他的好朋友范仲淹为此事作记。这就有了文学史上的名篇《岳阳楼记》。

  (按:画面岳阳楼记范仲淹)

  师:我们来看范仲淹的介绍。

  (按画面范仲淹的画像及文字)最好用卷轴。

  二、过渡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品赏《岳阳楼记》,要求:

  听录音时完成下列任务:

  1、疏通全文字词;

  2、了解文中多种的表达方式;

  3、体会警句。

  师:请大家带着这几项任务听。(按:朗读、画面、音乐)

  三、分析课文

  1、师:刚才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先让我们以为看课文第二节。

  2、师:第二节写什么?

  生:第二节写洞庭湖远景。(板书)

  3、师:(按:洞庭湖远景图,文字:请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讲)

  生:描绘洞庭湖远景。(如果没讲完,可再按一次图)连接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朝上日出,傍晚阴暗,气象变化很大。

  4、师:刚才同学描述不错。那么,大家能用一两个词来概述洞庭湖吗?

  生: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壮美的洞庭湖……

  5、师:作者写洞庭湖远景用什么表达方式?

  生:描写(板书)

  6、师:请大家读这一部分描写。

  7、师:洞庭湖地理位置如何?

  生:被通巫峡,南极潇湘。

  8、师:解释“然则,北,南”(按:画面文字,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生:解释词语。

  9、师:洞庭湖的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汇集了许多的……(学生答)

  师:请解释。

  过渡:

  面对这气势大、变化大的洞庭湖景象,作者心境非常宽阔,而迁客骚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10、按:先请同学们欣赏“阴雨天洞庭湖”画面。(画面加音乐)

  (按:“阴雨天洞庭湖。”文字:请你描述阴雨天洞庭湖景色并就讲出迁客骚人的心情。用上提供的词语。

  形式“只见洞庭湖上……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

  生:只见洞庭湖上淫雨霏霏,连月不干,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远啼,面对此景,加上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提供的词语:淫雨霏霏,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虎啸远啼)

  (提供的词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去国怀乡

  11、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很不错。(按:画面阴·悲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薄暮冥冥通近去国怀乡国都

  但要注意:

  按:薄薄如钱唇与“厚”相对国伟大祖国国家

  迁客骚人面对阴冷悲凉的景,加上自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不由得悲从中来,普通心理是悲。

  生:解释词语。

  12、师:指板书:可见这段表达方式应是?

  生:写景 抒情 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板书)

  13、师:请全体来读这一段。

  14、师:刚才读得不错。

  15、师:请根据画面词语来背诵本段。(按:阴雨景,上面已提供的词语)

  (实在不会背的可偷偷省一下)

  16、过渡:迁客骚人在阴雨天中产生了悲情,那么在晴天的洞庭湖景色前他们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第四节,听我来读一读。

  17、师:(按:在师读的同时配上轻松的音乐。

  18、师:大家揣摩一下看,我接下来想请同学们做什么?(提示与第三段相似)

  学生讨论:想让我们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

  师:讲得非常好,那么请你来描述一下。(大家来点掌声)

  19、师:(按:画面:晴天的洞庭湖景色)

  (文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并指出迁客骚人的普通心理)

  (形式:只见…….他们不由得……)

  生:学生描述。(是否要提示词语?)

  20、师:刚才回答很不错。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填一下板书。

  按:画面

  去国怀乡

  阴·悲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生:学生口头填空。(按:听学生的回答逐个按入)

  心旷神怡

  晴·喜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板书)

  (描写抒情)

  21、请同学们读第四段,尽量脱离书本。

  22、师:据板书:迁客骚人面对不同的`景产生不同的情,这照应于文中的哪句话?

  生:揽物之情,得无异乎?

  23、师:(按:文字揽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一位同学来翻译。

  (这句话并入前20的板书)

  学生翻译。

  24、师: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迁客骚人晴喜,阴则悲,登楼者心情变化的饿依据上一什么?(还是前面的板书保留在屏幕上)

  生:因物因己,心境不好,因为被贬,远离家乡。

  25、师:请大家再考虑一下,迁客骚人的心情,实质上是同还是异?

  生:讨论。同,看似异,实为同。都是因物因己而或喜或悲。

  26、师:范仲淹也是被贬之人,他同意这两种人的心境呢?是不是认为应有第三种心境?

  生:不同意这两种。

  27、师:既然不同意为何要写出来?

  生:铺垫,对比衬托。不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形成对比。(板书)

  突出“异”。(板书)

  28、师:古仁人的心境由哪句表达出来?

  生: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书)

  29、师:请译此句。

  生:译此句。

  师:再看一句。(按: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30、师: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前面的二者“以物喜,以己悲”形成对比,作者认为“以己悲以物喜”不可取,要向古仁人那样,那该怎么办?请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1、师:(按:居……处…..)这句话重在哪个词?

  生:忧 忧国忧民

  32、师:作者认为该怎么做?进亦忧,退也乐,什么时候“乐”呢?他的伟大抱负在哪里?

  生: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按:先……后……)

  33、师:译此句。

  生:译此句。

  34、师:作者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了自己的抱负。与欧阳修在《醉》中提到的“与民同乐》,哪个境界更高。(按:先……后……“与民同乐”·《醉翁亭记》)

  生:讨论,这句境界更高,一先一后写出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奋发向上的精神。吃苦在人前,享乐在人后。近千年前的古代仁人志士有这伟大的胸襟,令人钦佩,同时教育启发千百万后来人。

  35、师:讨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举例(按画面:先天下……后天下……)

  36、师:作者通过写景、抒情、议论阐发了自己的抱负,应该说文至此可矣,“微斯人”一句是否多余?为什么?有何用?请大家回到文中第1段。

  生:不多余,照应第1段。

  37、师:第1段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写什么?

  生:记叙,交待滕是“谪”人,但与迁客骚人不同,被贬期间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8、师:所以作者写这一句的目的是勉励滕子京也自勉,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为国为民奋斗,并说明,这样才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39、师:下面请全班同学朗读。(配乐)

  40、师:请学生质疑。

  一、古今异义的词法现象

  古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其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这古今词义的变化,是阅读文言文时应特别注意的。

  A、前人之述备矣

  B、去国怀乡

  C、春和景明

  D、把酒临风

  E、是进亦忧,退亦忧

  F、微斯人,吾谁与归

  G、虽我之亡,有子存焉

  H、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二、文学史上有趣现象,“贬”出好文章

  三、本文特点上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靠不好可,不要写,应积极面对

  五、文句优美,凝练,有节奏音乐美

  六、详略得当

  《看戏》中……

  本文重心是抒抱负,所以写巴陵郡胜状略,写迁客骚人是为反衬古仁人之心。

  七、难解的词

  具:百废俱兴《岳》“具”通“俱”

  此人……为所具言所闻《桃》详细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动词词类活用

  胜:余观之巴陵胜状美好的

  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心:予谈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

  高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八、吾谁与归提宾句吾有谁归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五、总结(按出总板书)

  记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散文体裁,可记事,可议论,熔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我们的《岳阳楼记》由叙事、写景、抒情,由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转到古仁人之心,发出“先天下……后天下……”的议论,点明题旨,这是非常伟大的抱负,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有志青年,要立志拥有这抱负,为祖国民族拼搏。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3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一、检查预习并导入课文

  二、赏读观景

  三、细读品情

  四、研读悟理

  滕子京嘱托范仲淹写文的用意是什么?

  同为谪人的范仲淹此时思考的是什么?

  五、齐读课文,课堂总结。

  (课前检查《岳阳楼记》小练习、反馈)

  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生齐读课件出示关于范仲淹介绍的文字)

  (师帮助正音:谪)

  师:大家知道老师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

  生:范仲淹。

  师:之所以范仲淹被称为文正,就因为他的思想蕴含在了他的文章中,大家知道文章那句话写出了他的思想吗?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大家齐读吧。

  生:齐读文章最后段落。

  师:读得不错,如果等下能读的更响点就更好了。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

  师:这是不是范仲淹灵光一现想到的?老师讲刚才大家读到的资料整合,你是否能有所发现呢?从哪里看出这种思想早已有之?有没有?

  生:他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师:你发现的很快,还有吗?

  生:因为他上面写到了范仲淹为百姓做事,是他毕生的追求。

  师:嗯,毕生的追求。

  师:其实我们文章第五段中也有提到,你能发现么?

  生:我认为应该是“尝”这个字?

  师:为什么是这个“尝”字?

  生:曾经。

  师:你的发现很好,你应该更自信点。为什么不开篇就直抒胸臆呢?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受了谁的嘱托啊?

  生:滕子京。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滕子京这个人物。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呢?(出示滕子京的相关内容)

  师:谁能说说看呢?既然这种思想早已有之,为什么不开篇就写呀?你来说说看好吗?

  生:文章写道滕子京是一个豪迈自负的人,如果一开始就先用这种思想教育他的话就感触不深。

  师:感触不深吗?你说说看。

  生:一开始就写就有点接受不了。

  师:嗯,直说接受不了,那范仲淹该在母亲劝说呢?我们昨天已经分组了,接下来就分组讨论范仲淹是如何劝勉的。不过小组讨论前老师有三个要求:联系课文探究;组内全员参与;探究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开始吧。

  生小组讨论。

  师:说说看,每个人都发言哦。

  师:可以转过去,我们三个人一起讨论。你们呢?

  (教师巡视指导)

  师: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也许交流后就会有新的发现,你先说。

  生:我觉得文章先岁滕子京作了赞扬,后面写了景色,文章先忧后乐。

  师:你们组是这样的看法,别的组呢?

  生:文章先是赞扬滕子京,然后摆出事实,说出了现实的情况,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非常好,你的发现很好。

  生: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滕子京就花了2年时间就建成了岳阳楼,说出了政治的安稳,后面委婉劝勉滕子京。

  师:三组同学都先肯定了滕子京的功绩,然后委婉劝勉。他是如何劝勉的呢?

  生: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用景色比喻危机,用春和景明来比喻好的国情,有危险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师:刚很多同学提到了国情,文章提到的是谁在登楼啊?先看看前面,迁客骚人是什么样的人啊?

  生:就是被贬官的人和诗人。

  师:是他们登上了岳阳楼,当他们登上了岳阳楼,产生了怎么样的情感?

  生:悲愤。

  师:嗯,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生:“满目萧然”句

  师:又一次登楼时,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宠辱偕忘”句。

  师:范仲淹为什么要写时而喜时而悲的情绪呢?

  生:我认为是为了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写好的方面,再写不好的方面。

  师:再想想看。

  生:我就是觉得当时的国情太起伏动荡。有时国泰民安,有时有反政府之类的。

  师:这位同学很能联想,但我们这里说的是迁客骚人。

  生:我觉得滕子京也是这种人,这种悲啊喜啊也能用来劝说滕子京。

  师:嗯啊,你很会发现。然后呢?

  生:像迁客骚人这样悲啊喜啊的人,告诉滕子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忧和乐。

  师:大家想想看,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看到纯净就会有喜气洋洋的感觉,那范仲淹喜欢这样的情绪吗?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悲或喜。

  师:非常好,这是范仲淹想要告诉滕子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他笔下的迁客骚人的时而喜时而悲却恰恰相反,以物喜,以己悲。通过探究我们发现范仲淹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这样让滕子京自己去感悟,还让他自己去体会,正所谓一箭三雕。我们读一下3、4段。

  生齐读第3、4段。

  师:刚才范仲淹通过对比引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和我们刚刚说到的先忧后乐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一样。

  师:我也认为不一样。

  师:我们请个代表来说说看。你认为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因为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悲,而“”是先忧天下,后优自己,先喜天下,后喜自己。

  师:我认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短暂性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长远的。

  生:我觉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同步性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师:还有同学说说看吗?

  生:我认为是各人情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关注国家的。

  师:嗯,你发现到的是个人和国家的区别。

  师:我们发现先忧后乐的境界高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情感意境根植于思想之中。昨晚老师浏览网页,有了一个发现。(出示嘉兴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境界的事例)这样的事例多吗?

  生:“吾谁与归?”和范仲淹同样的人很少。

  师:我发现你多提到了一个字。

  生:“噫”非常强调。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你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呢?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生:孤单。

  师:给我们读一读吧。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还有没有读出别的味道来?

  生:我也读出了一份伤感。他也很希望他的培养滕子京也能够像他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读。

  师:将这声叹息读的更长一些。

  生读。

  师:还能读出什么来?这篇文章是在劝勉滕子京的,你还能读出什么来?你来说说看好吗?昨天听说你的朗读是很出色的,你给我们读一读,看能读出什么来?

  生读:不甘心。

  师:我没听出来,能再读一读吗?

  生读。生齐读。

  师:你能不能读出他对滕子京的劝勉呢?我们把后面的声调往上扬好吗?试试看。

  生读。

  师:他劝勉的仅仅是滕子京吗?

  生:全天下的人。

  师:是啊,不仅是在劝勉滕子京,也在劝勉全天下人。

  师:这一声叹息,一句疑问,读出了范仲淹的的思想。虽身处 我们再依赖来读一读吧。

  生读最后段落。

  师:很好,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走近了范仲淹内心的三只境界,一步一步走上这样的境界。我们能不能把这三段一起读一读,读出三只境界。

  生齐读三个自然段。

  师:这种情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但是不是范仲淹欣赏的,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们想不想做这样崇高境界的人呢?范仲淹发出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长叹,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

  师:下课。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4

  教学目标: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并体会迁客骚人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培养学生赏析文言文景物描写的能力。

  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段并研读、品读关键词语。

  教学重难点:赏析景物描写,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教学过程:同学们,通过第三段的学习,我们发现本段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的确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也难怪迁客骚人会发出那样的感慨了。看完了洞庭湖的阴天,下面我们再来领略一下洞庭湖的晴天。读这段的时候我们还能哭丧着脸吗?

  生(乐):不能。

  师:那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我认为应该是愉悦的,心境开阔的`。

  师:下边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注意读出轻松喜悦来。其他同学思考:我们怎么判断出要读出轻松、喜悦来?(生带感情朗读)

  师:我刚才注意到你读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可爱的笑容,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读得很投入。我们为什么要读得轻松喜悦呢?

  生:因为我想表现“其喜洋洋者矣”的感情。(生联想“喜羊羊”,大乐)

  师:看来不同的景物所体现出来的气氛是不同了。那这一节描写景物有哪些?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何特点?(大家做个记号,呆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讨论,推选一位代表回答)

  第一组:我觉得作者所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平静的湖面,玉璧般的月影,这些无不带着明朗的色彩。(有没有不同见解的?)

  第二组:我认为作者还从视觉上辅以亮丽的色彩:天色湖光一片碧绿,外表美丽的鱼儿,绿意盎然的小草,色彩明丽的兰花,金光闪烁的湖面。(有补充的吗?)

  第三组:作者不仅选择了静态的景物,还选择了动态的景物:沙鸥在自由翱翔、锦鳞在欢快游荡、渔人在对答渔歌,动静结合,画面灵动。

  师: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体会,的确,这段文字描摹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湖光春色图。(板书)面对此景,“迁客骚人”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

  生1:春风得意,怡然自得,陶醉其中。

  生2:此时此景,如果我是文人骚客的话,我一定会诗兴大发,把酒临风,一切烦心事都忘了,留下的只有轻松和喜悦。

  师:通过三、四两段的学习,我们知道选择不同的景物来写,渲染出的气氛是不一样的,烘托出的心情也不一样,这一段描写了明丽之景抒发了愉悦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师: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来朗读,再一次品味语段的情感。

  师:听完大家的朗读,我听出了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只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则矣”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听老师读一遍。

  师:同学们,迁客骚人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似乎也无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抑郁不平之事,看到刮风下雨或者是晴空万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老师也有同感),那么除了这两种情感外,还有没有人有一种更高的境界呢,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心境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自然段。今天回去的作业是结合我们生活体验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语段。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5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音律美。

  2、学习和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

  同目标1、2。

  【学习难点】

  同目标3。

  一、导入

  1、师:说到楼阁,古代文人骚客都喜欢在著名的风景名胜题诗词的雅兴,如在滕王阁上,有王勃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句子?

  生:黄鹤楼上有崔灏留下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而岳阳楼,我们就会想起那传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请同学们读一读关于范仲淹的一段资料,可能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有所帮助。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思考:

  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

  范仲淹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

  师巡视,找出学生读错的字:偕,

  并让学生说说在读时觉得哪些字音读得没把握,哪些句子读起来拗口?

  2、分组分节检查读课文,师指出错误处。

  3、听朗读录音,小声跟读,感受课文语言特点,体味该如何去读。

  4、学生齐读:

  思考: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指名回答:

  叙的是重修楼之事

  写的是洞庭美之景

  抒的是情

  议论的是先忧后乐。

  学生对抒的什么情,答不上来。

  5、请找出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来美读。

  指名读,范读,学生参与评议。

  三、疏通词句体味内涵

  1、学生对照注释,逐句疏通一、二节文意,有疑难处做好标记,同桌交流集体质疑,答疑。

  2、检查字词解释情况:出示: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情)。相机解答以上的思考题,即叙的什么事,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及三重否定对意思的表达。

  3、检查句子解释情况,师出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指名学困生翻译,有困难的请同学帮助解答。

  4、思考:藤子京被贬为什么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待兴?范仲淹为什么乐意为他作记?

  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寥寥几笔带过,为什么?用书上原文回答。

  第二节中有些句子为下文埋下伏笔,起承上启下作用,请找出来加以说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一、二小节

  2、想象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时情形,并加以描绘。

  【教学反思】

  1、课堂的导入注意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2、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听录音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3、带点字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也正好可以解决上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句子的翻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

  5、存在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词意的变化,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6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好,先请大家来看我国的几座楼,看看它们叫什么名字?

  (按:画面出现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学生:讲出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师:这三座楼就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按:三楼在一画面)

  师:我们来看岳阳楼。(按:画面是岳阳楼及简介文字)

  师:在宋代有个叫腾子京的官员,被贬到岳阳做太守,于是生计修建了岳阳楼,请他的好朋友范仲淹为此事作记。这就有了文学史上的名篇《岳阳楼记》。

  (按:画面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师:我们来看范仲淹的介绍。

  (按画面 范仲淹的画像及文字) 最好用卷轴。

  二、过渡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品赏《岳阳楼记》,要求:

  听录音时完成下列任务:

  1、疏通全文字词;

  2、了解文中多种的表达方式;

  3、体会警句。

  师:请大家带着这几项任务听。(按:朗读、画面、音乐)

  三、分析课文

  1、师:刚才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先让我们以为看课文第二节。

  2、师:第二节写什么?

  生:第二节写洞庭湖远景。(板书)

  3、师:(按:洞庭湖远景图,文字:请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讲)

  生:描绘洞庭湖远景。(如果没讲完,可再按一次图)连接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朝上日出,傍晚阴暗,气象变化很大。

  4、师:刚才同学描述不错。那么,大家能用一两个词来概述洞庭湖吗?

  生: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壮美的洞庭湖……

  5、师:作者写洞庭湖远景用什么表达方式?

  生:描写(板书)

  6、师:请大家读这一部分描写。

  7、师:洞庭湖地理位置如何?

  生:被通巫峡,南极潇湘。

  8、师:解释“然则,北,南”(按:画面文字,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生:解释词语。

  9、师:洞庭湖的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汇集了许多的……(学生答)

  师:请解释。

  过渡:

  面对这气势大、变化大的洞庭湖景象,作者心境非常宽阔,而迁客骚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10、按:先请同学们欣赏“阴雨天洞庭湖”画面。(画面加音乐)

  (按:“阴雨天洞庭湖。”文字:请你描述阴雨天洞庭湖景色并就讲出迁客骚人的心情。用上提供的词语。

  形式“只见洞庭湖上……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

  生:只见洞庭湖上淫雨霏霏,连月不干,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远啼,面对此景,加上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提供的词语:淫雨霏霏,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虎啸远啼)

  (提供的词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11、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很不错。(按:画面 阴·悲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薄暮冥冥 通近 去国怀乡 国都

  但要注意:

  按:薄 薄如钱唇 与“厚”相对 国 伟大祖国 国家

  迁客骚人面对阴冷悲凉的景,加上自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不由得悲从中来,普通心理是悲。

  生:解释词语。

  12、师:指板书:可见这段表达方式应是?

  生:写景 抒情 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板书)

  13、师:请全体来读这一段。

  14、师:刚才读得不错。

  15、师:请根据画面词语来背诵本段。(按:阴雨景,上面已提供的词语)

  (实在不会背的可偷偷省一下)

  16、过渡:迁客骚人在阴雨天中产生了悲情,那么在晴天的洞庭湖景色前他们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第四节,听我来读一读。

  17、师:(按:在师读的同时配上轻松的`音乐。

  18、师:大家揣摩一下看,我接下来想请同学们做什么?(提示与第三段相似)

  学生讨论:想让我们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

  师:讲得非常好,那么请你来描述一下。(大家来点掌声)

  19、师:(按:画面:晴天的洞庭湖景色)

  (文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并指出迁客骚人的普通心理)

  (形式:只见…….他们不由得……)

  生:学生描述。(是否要提示词语?)

  20、师:刚才回答很不错。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填一下板书。

  按:画面

  去国怀乡

  阴·悲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生:学生口头填空。(按:听学生的回答逐个按入)

  心旷神怡

  晴·喜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板书)

  (描写抒情)

  21、请同学们读第四段,尽量脱离书本。

  22、师:据板书:迁客骚人面对不同的景产生不同的情,这照应于文中的哪句话?

  生:揽物之情,得无异乎?

  23、师:(按:文字揽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一位同学来翻译。

  (这句话并入前20的板书)

  学生翻译。

  24、师: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迁客骚人晴喜,阴则悲,登楼者心情变化的饿依据上一什么?(还是前面的板书保留在屏幕上)

  生:因物因己,心境不好,因为被贬,远离家乡。

  25、师:请大家再考虑一下,迁客骚人的心情,实质上是同还是异?

  生:讨论。同,看似异,实为同。都是因物因己而或喜或悲。

  26、师:范仲淹也是被贬之人,他同意这两种人的心境呢?是不是认为应有第三种心境?

  生:不同意这两种。

  27、师:既然不同意为何要写出来?

  生:铺垫,对比衬托。不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形成对比。(板书)

  突出“异”。(板书)

  28、师:古仁人的心境由哪句表达出来?

  生: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书)

  29、师:请译此句。

  生:译此句。

  师:再看一句。(按: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30、师: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前面的二者“以物喜,以己悲”形成对比,作者认为“以己悲以物喜”不可取,要向古仁人那样,那该怎么办?请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1、师:(按:居……处…..)这句话重在哪个词?

  生:忧 忧国忧民

  32、师:作者认为该怎么做?进亦忧,退也乐,什么时候“乐”呢?他的伟大抱负在哪里?

  生: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按:先……后……)

  33、师:译此句。

  生:译此句。

  34、师:作者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了自己的抱负。与欧阳修在《醉》中提到的“与民同乐》,哪个境界更高。(按:先……后……“与民同乐”·《醉翁亭记》)

  生:讨论,这句境界更高,一先一后写出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奋发向上的精神。吃苦在人前,享乐在人后。近千年前的古代仁人志士有这伟大的胸襟,令人钦佩,同时教育启发千百万后来人。

  35、师:讨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举例(按画面:先天下……后天下……)

  36、师:作者通过写景、抒情、议论阐发了自己的抱负,应该说文至此可矣,“微斯人”一句是否多余?为什么?有何用?请大家回到文中第1段。

  生:不多余,照应第1段。

  37、师:第1段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写什么?

  生:记叙,交待滕是“谪”人,但与迁客骚人不同,被贬期间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8、师:所以作者写这一句的目的是勉励滕子京也自勉,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为国为民奋斗,并说明,这样才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39、师:下面请全班同学朗读。(配乐)

  40、师:请学生质疑。

  一、古今异义的词法现象

  古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其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这古今词义的变化,是阅读文言文时应特别注意的。

  A、前人之述备矣

  B、去国怀乡

  C、春和景明

  D、把酒临风

  E、是进亦忧,退亦忧

  F、微斯人,吾谁与归

  G、虽我之亡,有子存焉

  H、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二、文学史上有趣现象,“贬”出好文章

  三、本文特点上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靠不好可,不要写,应积极面对

  五、文句优美,凝练,有节奏音乐美

  六、详略得当

  《看戏》中……

  本文重心是抒抱负,所以写巴陵郡胜状略,写迁客骚人是为反衬古仁人之心。

  七、难解的词

  具:百废俱兴 《岳》 “具”通“俱”

  此人……为所具言所闻 《桃》 详细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 动词 词类活用

  胜:余观之巴陵胜状 美好的

  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心:予谈求古仁人之心 思想感情

  高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八、吾谁与归 提宾句 吾有谁归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五、总结(按出总板书)

  记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散文体裁,可记事,可议论,熔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我们的《岳阳楼记》由叙事、写景、抒情,由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转到古仁人之心,发出“先天下……后天下……”的议论,点明题旨,这是非常伟大的抱负,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有志青年,要立志拥有这抱负,为祖国民族拼搏。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03-22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实录(精选6篇)09-05

《岳阳楼记》的课堂实录06-16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03-24

关于岳阳楼记的课堂实录06-16

关于岳阳楼记实录(精选9篇)10-13

《观潮》教学实录03-27

《乡愁》教学实录03-23

乡愁教学实录03-23

《乡愁》的教学实录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