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岳阳楼记》有感

2022-11-08 岳阳楼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岳阳楼记》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岳阳楼记》有感1

  《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跟当时的背景,作文 读《岳阳楼记》有感。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跟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跟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读后感《作文 读《岳阳楼记》有感》。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现在人人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读《岳阳楼记》有感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很久,应该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吧!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优其优。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只有也。”然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则有深远影响.

  同时,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因为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后始终严于律己,惟以人民疾苦为念,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抱负,决非虚语。

  然而,在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的事迹上,有不少这样的事,比如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都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他们都是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而忧虑,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例子。

  周恩来身为国家总理,管理国家的巨大运行方向,可支配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记,但身上的衬衫补丁摞补丁,他艰苦朴素的作风,体现了“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然,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读《岳阳楼记》有感3

  前不见古人,使我们怆然涕下。自古迁客骚人多会于岳阳楼。我们无法再现当年的景象,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

  岳阳楼雄伟壮观,洞庭湖南极潇湖,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有着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雄伟,有着朝晖夕阴的无穷变化,再加上迁客骚人华丽诗篇和万船感慨,使得岳阳楼更加神秘。

  历史已经过去,当我们五次回忆历史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滕子京,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有着升起的辉煌,也有着坠落的遗憾。于是滕子京遭贬而你又受牵连,但你并没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遇令人悲叹,真是“却道无凉好个秋”。或许辛弃疾也和你一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壮岁族旗拥万夫”。但最后也只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邻家种树节”的遗憾与无奈。《美芹十论》、《九议》也随之成为历史泛黄的一页而后十六十年则让人顿觉悲哀。

  或许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你,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你无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态度。你的精神、品质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恒。相信若干年后仍然能够听到你那豪迈的壮语!

读《岳阳楼记》有感4

  深秋的一天,我慕名来到位于洛阳以南四十公里万安山下的范仲淹墓,凭吊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跟文学家。望着松柏掩映的石碑古冢,穿越千年变幻的历史风云,一种莫名的感慨油然而生。

  了解范仲淹是从《岳阳楼记》开始的。范仲淹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与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在史册上留下了关心国家命运,情系百姓忧乐的光辉形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能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境界,是他忧国忧民情怀的高度概括,是他追求社会跟谐的理想经典,实在难能可贵。坚守这样的文化信仰跟精神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正是当代青年热爱祖国、奋发有为所应有的担当吗?

  我没有到过岳阳楼,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早已使我心向往之。透过《岳阳楼记》酣畅淋漓的文笔,那临江的春色,秀美的风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与自然跟谐相处的欢愉,彷佛尽收眼底,如临其境。“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我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正是自然界万类霜天竞自由,天人合一的跟谐欢畅,是荣辱皆忘的博爱与奉献,是社稷民生的繁荣与平跟。看如今,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更加重视环境建设与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终坚持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为黎民百姓谋福祉。他为官清政廉洁,体恤民生疾苦,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不改青云之志。个人的荣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虽穷困潦倒,其心系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洒脱,忧国忧民的情操,像一面镜子,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令人敬仰。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范仲淹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崇高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神圣的使命感与荣辱观,如今已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无价之宝。理想,是一面旗帜,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久久地凝视着范仲淹墓碑上那渐渐模糊的字迹,咀嚼范公留给我们的《岳阳楼记》,一任自己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我想,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读《岳阳楼记》有感5

  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每一个有月的夜晚,都留给我最美的印象。

  太阳是不太懂浪漫的,只要它出来,总是笑嘻嘻的一张脸,可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满则满,该亏则亏。

  夜静,天空愈黑,它便越发的亮,撒下金光普渡黑夜,我爱这明月,无论它圆或缺。

  千古明月只一轮,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吟咏边关冷月、卢沟晓月、床头明月和那杨柳岸晓风残月;有人写月形月影,缺月挂疏桐,飞镜又重磨;更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对月的描写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我是断然没有这样的感受,也描写不出这样的千古佳句的,但对月的情有独钟却是万不能更改的

  对月相望,让我的心变得澄明而宁静。人,不一定都能登高绝顶,笑傲苍穹,但总要有所信仰,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读《岳阳楼记》有感6

  《岳阳楼记》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一篇佳作。

  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人诬而贬到巴陵郡做长官。滕子京做了地方官以后,把巴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第二年春天,重新修复岳阳楼时,请作者写一篇文章,记录此事。

  作者在洞庭湖观看岳阳楼的状观景象,并分别对不同的天气下看到的岳阳楼美景进行了描述。

  作者首先展示给我们的是从洞庭湖看到的岳阳楼的壮观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接下来,又分别描述了阴晴变化下的岳阳楼美景: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满目萧然,感受极面悲者矣。

  春暖花开,岳阳楼一片怡人景色,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作者写这篇文章,并不只是为了写景面写景,在文章结尾,作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来抒发其政治情怀。

  虽然,我假期里不只看过《岳阳楼记》这一篇文章,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象。

读《岳阳楼记》有感7

  今日的世博,是世界瞩目的中国现代文化。而我们是不是应该回想古代的文化呢?没有这些古代精髓,怎么可能会有现代的科技文化呢?之所以有了古代的文学,才换来了今日世博的佳话呀!

  我今天看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的散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作者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和想起一年前友人滕子京也被诬陷浪费工钱被贬岳州(今湖南岳阳),修建岳阳楼的场面。

  我不禁读了起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余作文以记之。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如果没有了这篇短文,我们这些孩子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腾子京受了那么多的苦,一点都没有,而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挑食的挑食,连羽毛轻重的活都不肯干,真是太娇惯了!

  实情为1046年9月15日,应好友在日陵郡守腾子京之邀有感而写,《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对其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便是我喜欢这篇散文的原因。

  之所以有了这些古文,才造出了今天的世博、今天的辉煌!

读《岳阳楼记》有感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文正的这一佳句也是道出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多不得意的事实。

  杜甫一生不得志,孤老病苦一辈子,没求得圆满,不得赏识,杜甫怨吗?也怨。但杜甫哪怕身处末微,也可咏诵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处江湖之远。

  范仲淹,曾位极人臣,连死后也被冠以文正二字,这是对文人一生的最高赞誉,自古都是高处不胜寒,高堂之上又有多少人能有满腔热血?但范文正还是诵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这是居庙堂之高。

  从古至今,多少志士热血报国,肝胆相照?有多少英雄我以我血荐轩辕?既可兵不血刃又何须壮士埋骨?未有将领驰骋,你何能苦读诗书?

  未卑未敢忘忧国,无论何时,都是真理。芸芸众生微贱命,有多少人能总居庙堂高处?心系家国,从来都没有特指谁人。而是四万万人民应该刻在骨子里的传统。

  虽处江湖之中,却依旧心忧国事;虽遭贬谪,但仍不放弃理想。这何尝不是当今我们该学习的呢?

读《岳阳楼记》有感9

  “朴素而清雅的楼阁前有一片静谧的湖泊,点点沙鸥在幽静的湖面上轻轻掠过,划破了水面的宁静,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下自由穿梭。湖面与水底融汇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现实与幻境、无奈与欣喜在尽情的交织、旋转、升华……”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诗人范仲淹的一篇传世佳作,文章共有六段,从开头到结尾,从电闪雷鸣到风跟日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岳阳楼的摇曳多姿。每当我读完《岳阳楼记》,这一幕幕真实而久远的旷古美景总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在眼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壮之情。不仅因为岳阳楼令人陶醉的美景,更因为作者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在悄悄地流露,缓缓地流出……

  正是因为这种忧国忧民的急切心情,才让我感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他的先忧后乐,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满腔热血与风雨中屹立的岳阳楼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啊!

  被风雨弥漫的岳阳楼,好似一只暴雨中振翅欲飞的海燕;春光焕发的岳阳楼,宛如一个喜笑颜开的小姑娘,迫切地想将欢笑散在每个角落;如诗如画的岳阳楼让我时时刻刻在陶醉,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将心中的感受与眼前的你分享。我更情不自禁的感叹诗人那种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一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化成了诗人奋斗的动力!读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不仅要读更要去品跟做,我一定要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去更多的了解国家大事。虽然我能力还有限,但我一定会用我的努力证明一名炎黄子孙应有的力量与雄姿!

  经典是来自博通古今的丝丝灵感;经典是壮怀激烈、忧国忧民的情感跟对未来希望的结晶,它深沉而凝练,久远而美好,它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无数人在它的激励下获得了新的希望,这是历经千年但从不为世人所弃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这个浩瀚的大海里,有无数像范仲淹这样的名人志士,力求为国家贡献毕生的力量,也有无数像《岳阳楼记》这样流芳百世的旷古佳作,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凝聚了作者发自肺腑的情感。

  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文化根基。我们只有更多的传承先辈们留下来的的经典文华,才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真正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了使中华大地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宝更加发扬光大,为了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读《岳阳楼记》有感10

  《岳阳楼记》由景抒情,重点突出喜与悲这两个字。喜则万物俱明,悲则诸景皆黯。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了千古名句。

  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意思是,不因外物而喜,不以自己而悲。人是一个情绪化的动物,能因为周围的事,环境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而中学生也不例外,面对学习,我们承受的压力十分大,这样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一切的事情都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但对此人们通常就认为,这样先忧后乐的观点只是国家领导的事,与人无尤,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国家是由好多人们组成起来的,而国家领导只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指明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推开,那么一切将会变得混乱了。每个人都处于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况下,那最后只会损人不利己。我们作为社会的主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我们做到的未必如此,但至少,我们可以关心国家的事,万事从小做起,聚沙成塔一人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整个国家。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刻不容缓,就才我们从现在开始,承担起这样一份责任吧!

  《岳阳楼记》让我成长了,从中我明白到了人是应以大局为重,时刻关心国家。我的确是受益良多。

读《岳阳楼记》有感11

  人是感情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时,常会因为得失价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实环境的缔造是人为的,仰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却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的怀忧丧志,把豪情丧失掉。如初唐李贺因受打击,抑郁而终。反观宋朝苏轼被住在外,却能把心事托付山水,所以能写出许多魅力雄伟的文章。

  如果李贺不早死,或许有更多绝妙作品能流传下来。可惜他没有苏轼的气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

  况且,这种颓废的意志必能使人行销骨毁,流于一种不满现实,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迹象,这对社会乃至对个人又有何益?只不过是使后人感到叹惋罢了。

  孟子云:“土穷不离义,达不离道”。又云:“古之人得志修身于现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才是文人对得真正的态度,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下,皆能处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贵,也不因处逆境而有所改变,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人类的生命只是几朝露水,当露水蒸融时无影无踪。偶尔我们回想过去,缅怀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宽容与气度,安慰被谪的好友。

  欧阳修谓其“能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时时在贡献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民生为主,实得益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读《岳阳楼记》有感12

  总会在不经意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前只是肤浅地认为这是一位爱国诗人的感慨,然而在今天,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了范仲淹这位伟人的博大胸襟与政治抱负。

  范仲淹家境贫寒,但自身严于律己,从小便胸怀大志,发愤读书。就因为如此,他成功地考取了进士并为国效劳使得西夏不敢侵犯。在他的仕途路上,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原则,成为代代称颂之人,我想这一切都与他的大志分不开。

  有人说:“凡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纵观历史,的确如此。范仲淹在历经沧桑之后写下的伟大人生信条;文天祥在被俘之后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感慨;司马迁在经历艰辛之后的生死之论;易安气壮山河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生心愿;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岳飞精忠报国的决心……无一不体现了他们心中的大志。

  狄金森曾经想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需要一层又一层地爬过去。事实上,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通常会遍体鳞伤,假使我们没有心怀大志,我们还会有勇气走出荆棘,走向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由此可见,心怀大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数分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伟人数不胜数,但同样都拥有大志。领袖毛主席从小立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正因为这样的志向,他成功地成为了我们众人敬仰的第一代领袖。周恩来总理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出了他心中的大志。因为这样,他成为了众人称颂的伟大总理……志向与这些名人的成功难道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吗?

  曾经有一个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题目叫做《确定你的人生目标》。结果显示:杰出人士与平凡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志向。

  所以,人生之中应当有一个志向,这样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将问题简单一些考虑,拉近距离来看,当下的志向便是关于中考问题。我想现在为自己选择一个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实现它,相信一定会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有志者,事竞成。”的,那时,我们就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人的一生不该碌碌无为,让我们记住:成功的人生应当胸怀大志!

读《岳阳楼记》有感13

  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深深打动。

  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因记述重修岳阳楼一事,向人们倾诉了他的政治抱负。他批评那些因环境的好坏而悲喜的人,批评了他们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相比之下,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他受贬后还积极从政,短时间内就是巴陵郡“百废俱兴”。就范仲淹本人来说,他的一生是忧天下的一生,不论是日食两餐冷粥,还是做参知政事,他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来说,尽管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章的主旨却是很值得后人继续发扬光大的。文章中表露出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于律己,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是很值得借鉴的。想来,在当时的社会中,范仲淹能够提出那些见解,是在是难能可贵!

  由此,我想到现在,一个人不论其岗位如何,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关心国家大事,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为榜样。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从小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志向。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吧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读《岳阳楼记》有感14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跟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跟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跟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跟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读《岳阳楼记》有感1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文正与诗文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我崇拜他,敬慕他是由内心不受控制地赞美他。

  范仲淹小时候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为了学习他毫不在乎。“划粥割齑”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简单概述一下,就是隆冬时节,因生活拮据,一碗粥还得分成几份,加以咸菜就解决一天。朋友看他如此贫困,就被以烧鸡加鱼给他补补,而他却拒绝了好意,怕影响了他日后饮食习惯……可就是这么个寒门子弟凭借他顽强的毅力与超人的刻苦,最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范文正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我们陈老师很喜欢,我的感触也不小。还记得陈望军老师是我们第一个班主任,以前我很调皮,与班上另外三个人组合成“四大金刚”,那时每晚的重头戏就是吃一碗香喷喷的“竹笋炒肉”。正是冬天啊,我手却如夏天般的炽热。但是他勤勤恳恳,也深受同学爱戴。后来他走了,换了个班主任,就重新选举了班长,后面周慧霞中举,可没多久,班上事情越来越多,那班主任又不管事,我们班临近崩溃,后来周慧霞也辞去了了班长职务,班上更是乱上加乱,班长这个职务以前我认为是神圣的,伟大的,是领头羊、顶梁柱,可在这看来却如同狗屎一般不值,后面我想:当初军训时的第一名,难道就此坠落了吗?经过内心不断斗争,我决定主动提出担任班长这个职务。凭借我在班上那么点威信,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纪律有了好转。于是我体会到当班长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了。再不久,陈老师来拯救二十一班了,但是无一人不欢迎、尊敬陈老师,因为他很理解我们,尊敬我们内心想法,并经历给予我们好处。这样一个班主任,谁会讨厌呢?

  后来我厌学,贪玩,身为班长带头违纪……结果也不言而喻,在下一次的班委投票中,我失败了,躺在床上我就想:当初你管别人时,你有做好自己吗?你真的做好一名称职的班长的吗?今后你会改变吗……想到半夜突然醒悟过来,放下心中的不甘与惆怅,想的是我要做好每一天,即使不是班长又何妨,我依旧能为班上做贡献……

  现在想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这个世上还真是个生动写照,而我也会将这作为我的座右铭,勉励自己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得不说范文正的胸襟宽广,意境之深!那如今这个社会,又有多少人会先忧虑他人后关注自己的?少之甚少。多是为谋一己之私,而勾心斗角,少友贤德之舍己为人。我想:如今这个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经济也不断提升。那么环境污染问题扑面而来,新闻里讲北冰洋冰川正在缓慢融化,预计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使海平面上升,甚至释放史前病毒。出了学校,看到车水马龙,尘土飞扬,在乡下一些煤场,黑烟笼罩……或许现在我们认为没关系,但是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呢?要我们把这个锅甩给他们吗?唯一能做的就是联手保护地球村,各国制定法律法规,人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是对他们负责任,对地球负责任。

  这样一个范文正怎能不惹人爱戴呢?

【读《岳阳楼记》有感】相关文章:

读岳阳楼记有感11-29

读《岳阳楼记》有感12-01

读《岳阳楼记》有感01-06

读岳阳楼记有感09-01

读《岳阳楼记》有感范文08-27

读岳阳楼记有感40011-28

初中读岳阳楼记有感09-24

读《岳阳楼记》有感350字12-23

读《岳阳楼记》有感900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