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4-03 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练习了,借助阅读练习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练习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3.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孤独恐惧——_ __——自卑于盾——

  14.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答: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答:

  15.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6.聪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3分)

  答:

  17.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引人深思,请结合作品,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答:

  独对夕阳美好

  邓皓

  ①从什么时候起,我便钟爱了夕阳呢?

  ②一幕高挂的天空里,一轮夕阳托举在云层里,恬静而美好,那光泽绚烂而不炽热,如淬了烈焰的钢。而周遭的云霞蔚为壮观,编组成一块五彩的画屏。你专注于看那画屏时,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③浩然的天宇许多的时候是单调而苍白的,无数的日子太阳就一整天不肯露出脸来,所以,你去看天,没有一个时光比夕阳叠挂于蓝天更美好。哪怕日出时的那种辉煌,也远远比不过夕阳隐退时的那份沉静的壮观。何况,欣赏美丽要有一份清静、怡然的心态。在观望日出和日落之间,谁会拥有更多的怡然,还用说么?

  ④小的时候,家乡有一条河,是河却唤作沱江。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那时,我们喜欢去沱江边戏耍,打水漂,捉螃蟹,几个人一块的时候,还能划船呢!尤其是秋天,汛期之后河水退去,整个的沱江静若处子。站在沱江岸边,极目远眺,弯弯曲曲的便是一条白白的练带。你的思绪就要随着这素洁的练带翔舞开来。而黄昏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一只只白色的水鸟在亮翅斜飞,时而掠过水面画出一圈圈涟漪,无穷的自在。而这时夕阳总是倒映在清澈而静寂的沱江里。远远望去,便函是一团火球在五彩的光波里沐浴。我们心里感受着这无穷的美好,却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王勃就吟诵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了。那时,小小的我只知夕阳的美丽,却无论如何不知道在夕阳里寻觅一份美好的心境。犹如那时候生活在乡下的我,看着父母从田间归来,脸上总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神情。我以为是他们自己心里有什么快乐了,却不知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踏着夕阳归来的那份心情。

  ⑤待我慢慢长大,我才知道人类生命中一半的美丽来自于对自然景观的留意和欣赏。我不敢想像天空没有日月星辰的轮回会是什么模样?季节没有春夏秋冬的变迁会是怎样的萧索?树木没有春华秋实的更替会是怎样的荒凉?我于是开始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而这份留意让我发现了人生原本充满着好丰富的情趣!也许是作家大都喜欢孤独和宁静,我是极其喜欢在夕阳里沉思遐想的。面对一轮夕阳,端坐在阳台上,或者散步在郊野,让桔红色的光波在周身沐浴,摊开手来,握一把暖暖的夕阳,你便能找到“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了。而正是在这种恬然的心境下,你的思绪便纷纷扬扬地散开来,那份情境沉浸而美好。你呆以想像卢梭的名著《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或许其中最奇谲的灵感和哲思就来自于夕阳下的思考呢!

  ⑥有时候,我会被人生的一些不如意弄得情绪低落,而这时候最是我独对夕阳沉思的时候。那夕阳虽然静默不语,却以她博大和壮观的内蕴扩展着我的心胸。人生难免有失意和挫折,就像这夕阳如此美好,也有消融在天际的时候。而自信的人儿不是乐观地道出了一句“夕阳今朝落下去,明朝依旧爬上来”么?我于是更加喜欢在夕阳里审读人生,去用心感触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我把独对夕阳的静思看成是对人生的一种参禅。

  ⑦是的,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所以有人说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何况,我真是一无所有的时候,我还可以在自己的居室里独对夕阳的美好。甚至,我可以对那轮夕阳说:你整个儿就是我的呢!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⑧于是,一些简简单单的日子里,我不惧怕贫穷的劳碌,我庆幸,我能以一颗丰盈的心小心地爱着我拥有的生活

  18.通读全文,概括“我”所钟爱的夕阳有哪些特点。(3分)

  答:

  19.阅读第④段,简要概括“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原因。(3分)

  答:

  20.请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答:

  ②而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答:

  21.写出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含义及作用:(4分)

  答:

  22.“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4分)

  答:

  参考答案:

  13.答案:兴奋不已,惊喜激动

  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A)运用了神态描写,逼真地写出了父亲笑容一下子停滞的神情,表现了父亲的心情由兴奋到难过失落无奈的急遽变化的过程。

  (B)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从而表现出“我”决定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的痛苦愧疚矛盾的心理。

  评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分析1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

  评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3分,共3分。

  16.答案:通过写父亲不顾儿子阻拦,冒雪参加家长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疼爱理解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形象。

  评分:概括内容1分,分析形象2分,共3分。

  17.答案:①其实我们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只要勤奋,别人有的,我们自己

  也会有。

  ②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市人,奋斗的权利都是相同的,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汗水。

  ③富贵者不必瞧不起人,贫穷者也不必妄自菲薄,人格面前,没有富贵贫穷之分。

  评分:写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恬静而美好;沉静而壮观;博大而有内蕴。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19.我在夕阳映照下的沱江边戏耍,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我看到夕阳映照下的沱江和

  亮翅斜飞的水鸟,感到了无穷的美好;我从夕阳中劳作归来的父母脸上那种幸福和

  满足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快乐。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0.①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夕阳比喻成禅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在五彩云霞的烘托下夕阳安详沉静美好的景象;

  评分:修辞方法1分.作用分析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②贪婪,本义是贪得无厌,这里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我对夕阳的极度喜爱之情。

  评分:答出词语含义及贬义词褒用1分,作用分析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含义:要用坦然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作用:收束全文 ,深化主题。

  评分:含义2分,任用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示例:生活的美好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留意,就会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比如,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拥有达观平和的心态,就会坦然面对困难,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评分:感悟2分,联系生活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 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两千年前所说的那句精辟之语。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很生动地形象化的说明了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它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他说: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洪昉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王渔洋依据他的'神韵说看重一爪一鳞而忽视了全体;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

  但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节选自《中国古代艺术中的虚与实》,略有改动)

  1.下面各人的观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洪昉思要求完整,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

  B.王渔洋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画出来就行了。

  C.赵执信的看法和洪昉思差不多,既要一鳞一爪,也要画完整的首尾。

  D.作者认为从提高、集中了的一鳞一爪所具有的象征力量中显示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粹侧重讲艺术应通过提炼,提高,集中,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全侧重讲艺术应当丰富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B.粹,拔萃,文中主要是指艺术表现中的去粗存精;全,全面,主要是指艺术表现中的丰富与全面。

  C.全对应于实,粹对应于虚,彼此相互矛盾;既去粗存精,就不能全面,既面面俱到就难以出类拔萃。

  D.在艺术中,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否则就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就不能创造美好的艺术品。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只有既全面而丰富地、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与自然,才能称之为美。

  B.艺术创造中如果只讲全而不顾粹,就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C.在诗如画龙的讨论中,作者否定了洪昉思、王渔洋、赵执信三人的基本观点。

  D.荀子在两千年前就明确提出过,艺术创造应当注重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答案:

  1.C

  2.C

  3.A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赵执信主张全与粹的统一,而洪昉思主张全,不讲求粹。所以两人观点不同。

  2.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应是既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既去粗存精,就不能全面不符合文章原意,面面俱到 是贬义词。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 项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应为走上自然主义的道路;C 项应是肯定赵执信的基本观点;D 项不是荀子的话。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3

  紫阳一名,出自道家。道家是中国唯一固有的宗教,汉江是汉文化最核心的源泉之一。道家以水为善,以茶为慧,以山为美,以歌为雅。落日岭上,渔火江中,朝晖夕阴大自在,不知功名利禄为何物。紫阳和紫阳人有如此怀柔万物和谐自然的情致,真是难得啊!

  紫阳在汉江边上,猜想是很通达很便捷的。没想到实在难走!坡陡弯急,一山爬过又一山,好在翠色染目白云亲颊,别有一番俗外之雅呢。翻过三座山,眼底终于浮出一个城,火车的闹,船笛的叫,顿时没了清净。细看紫阳县城,果然是重庆的浓缩,看不见碟子大的平地。怎么办?山腰上凿一个凹,凹处凸起一栋楼。就这么锛石凿凹,就这么起房凸楼,硬是在夹江的山腰上,锛凿叠垒了一个城。

  待到进得城里,但见街道逼仄车辆单行,却也店铺比邻,色彩炫耀嗅觉缤纷。及至日落西江夜色袭来,忽见城灯哗然绽放。时值秋老虎季节,人们简上衣而短下裤,为的是让胳膊腿儿尽可能地吐热纳凉。尾随人流浪进商场,再踏梯而上,发现商场顶部竟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如此叠屋架床式的建造格局,简直一个香港袖珍版!顺音乐声溜达过去,见人们围一个圈子。而女性美的具体表现,当然是以身段最为紧要。身材之标致婉约,则绝对依赖腰肢的拿捏烘托,如此才叫一个动人。何以动人呢?细柔也。紫阳娘们何以生出如此之腰呢?

  次日早起遛街,似乎得了答案。总是遇见一些女子挑着扁担,忽忽闪闪地来了,忽忽闪闪地去了。两个担笼里,是白嫩的豆腐,是带露的青椒。忽闪忽闪而来,营养于客官;忽闪忽闪而去,生计于家庭终于忽闪出一腰的风情与柔韧。

  觉得这个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路是依旧忙着拓,车是依旧不住地停。好在村村通了水泥路,绕道便是。实际上无村可言,因为紫阳人家,一概散布于山之腰岭之凹。那些粉墙青瓦或者石板房,如一栋栋达官名流的'别墅,落座于青坡,半隐于绿峦,恰如次第展开的山水长卷,新意频出却也可四字概括山腰人家啊!坡是这么陡,劳动的间歇,估计站着就能睡着,反正躺着跟站着没啥两样。如此之地,竟不时见到三五块石头拦一巴掌小塘,居然就荷叶田田蜂蝶频访了呢。至于竹子,此等俊逸灵秀之物,更是家门掩映垂瓦叩窗。

  1.请从文中找出对紫阳独特的人文风貌、人情人性最有概括力的四个字。

  答案:.善 慧 美 雅

  2.文中画线部分表现了紫阳女子身姿、动作、性格上的什么特点?请分别回答。

  答案:身姿:柔美、优雅。动作:矫健、洒脱。性格:率真、奔放。

  3.作者说,似乎得到了紫阳女子何以生出如此之腰的答案。他得到了怎样的答案?

  答案:勤劳造就了紫阳女子柔美而坚韧的腰肢。

  4.第一二段中两处加点的文字,写出了紫阳城怎样的特点。

  答案:写出了紫阳城空间的局促、狭小,建造格局的独特;也隐含了紫阳城的热闹、繁华。

  5.作者为什么觉得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答案:因为这里的女子有柔美之腰,这里的人家栖居在山之腰,紫阳城位于水之腰。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4

  下雨了,天阴了,云低了,太阳躲起来了。

  燕子掠过树梢,鱼儿跳出水面,蚂蚁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

  不一会儿,滴答,滴滴嗒嗒……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哗啦……小)雨点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像一群小鸭……在雨中,我们上学去。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

  歪歪斜斜

  A.xié

  B.yú

  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

  溜光发亮

  A.liū

  B.liù

  3.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C】。

  交头接耳( )

  A.悄无声息

  B.百般无奈

  C.窃窃私语

  4.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B】。

  汇聚( )

  A.汇总

  B.汇集

  C.分散

  D.分开

  5.多选题【ABCD】。

  选出文中的比喻句。

  A.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

  B.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

  C. 小雨点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

  D.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像一群小鸭……

  6.多选题【AB】。

  选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A.滴答、滴滴嗒嗒

  B.哗啦、哗啦哗啦

  C.敲小鼓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5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 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 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 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8.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B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

  8.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6

  窗外 (李均)

  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小女孩看到王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老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哦,是这样呀。”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完呢。于是,他对小女孩说,“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王老师鼓励道。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学生甲反驳道,“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胡扯!”王老师发怒了。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1.请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考点一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

  2.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意?

  4.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王老师上阅读课,给学生讲岳飞的故事;学生报告发现教室的窗外站着一位听课的.小女孩,王老师劝走了窗外听课的小女孩;学生对岳飞可以被破格读书,而窗外的女生不允许走进教室学习提出了疑问;王老师走向校长办公室,向校长报告和交涉。

  2.语言、动作描写(答“神态”也行);王老师是一位专心教学、爱护学生,富有同情心(通情达理),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或正直、有良知)的老师。

  3.一是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和特定环境;一位小女孩站在窗外听课;二是“窗外”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现在还有一些农民工的子女被拒绝在教室的窗外,指出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4.答案要点:结尾处写到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结尾句向人揭示,像王老师一样具有正直和良知的人,使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契机,提升了文章主题(或: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

  本结尾句是小说的结局,该结尾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或:造成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同时,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与前文“岳飞可以破格入学读书”的伏笔作了呼应,前后照应,这样,全文结构更为完整和严谨。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7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 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

  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

  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 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问题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20、傅雷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21、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参考答案:

  19、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怎样成为一个音乐家。

  20、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做到能摒弃世俗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坚持原则的勇气:有赤子之心(真诚),才可以称之为艺术家。

  21、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天,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奏家要对音乐的原作得内容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而使得作品具有个性和创作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诠释与再创造。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8

  单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1.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2.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

  3.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具体指?

  4.结合语境,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论据,写在下面空格处,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不超过30字)

  5.阅读⑤⑥两段回答,作者列举中外艺术精品意在阐述什么道理?

  《单纯》答案:

  1.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2.人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善良

  3.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4.示例:贝多芬激情澎湃谱写了令人震撼的《命运交响曲》

  5.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9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灯光上Lifi实验成功

  一直以来,在一个人的头顶上画一个闪亮的灯泡,被用来象征一个发明家的灵光乍现,但是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灯泡本身“点亮”了奇思妙想:依赖一盏小小的灯,将看不见的络信号,变成“看得见”的络信号。哈斯和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团队最新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可见光通讯(VLC),人们常把它亲切地称为“Lifi”,以示它能给目前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络传输技术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络技术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答案是:很近,它正从复旦大学实验室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日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传出好消息, Lifi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薛向阳告诉记者,目前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设备存在很多局限性,它们稀有、昂贵、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机,全球数百万个基站帮助其增强信号,但大部分能量却消耗在冷却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灯泡却取之不尽,尤其在国内LED光源正在大规模取代传统白炽灯。只要在任何不起眼的LED灯泡中增加一个微芯片,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络发射器。课题研究人员迟楠教授指出,光和无线电波一样,都属于电磁波的一种,传播络信号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研究中,给普通的LED灯泡装上微芯片,可以控制它每秒数百万次闪烁,亮了表示1,灭了代表0。由于频率太快,人眼根本觉察不到,光敏传感器却可以接收到这些变化。就这样,二进制的数据就被快速编码成灯光信号并进行了有效的传输。灯光下的电脑,通过一套特制的接收装置,读懂灯光里的“莫尔斯密码”。“有灯光的地方,就有络信号。关掉灯,络全无。”迟楠告诉记者,与现有WiFi相比,未来的可见光通讯安全又经济。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络信息不安全。这些安全隐患,在可见光通讯中“一扫而光”。而且,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度,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

  当然,作为一种尚在实验室的全新络技术和产品,其未来潜力也不应被过分高估。“因为,从灯光通讯控制到芯片设计制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是研究人员‘动手做’,要真正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迟楠认为,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若灯光被阻挡,络信号将被切断等等。因此,它并不是WiFi的竞争对手,而是一种相互补充,有助于释放频谱空间。

  8.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Lifi灯光上技术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和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团队发明的。

  B.Wifi通讯的媒介是无线电波,而lifi通讯的媒介是光,两者都属于电滋波。

  C.Lifi灯光上技术给目前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络传输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D.我国的lifi上技术因复旦大学实验室的成功试验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

  9.下列对lifi技术传播络信号的原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在平常的LED灯泡中增加一个微芯片,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络发射器。

  B.微芯片能自动控制电灯开关,开表示1,关代表0,所以有灯光的地方,就有络信号;关掉灯,络全无。

  C.利用LED灯实现络通讯的技术关键是二进制的数字语言能被快速编码成灯光信号并进行有效的传输。

  D.灯光下的电脑只需安装一套特制的接收装置,就能读懂灯光里的“莫尔斯密码”,成功接收络信号。

  10.lifi通讯与wifi通讯相比具有哪些优势?(3分)

  参考答案:

  8.C。不是“带来了”,而是“可能带来”。

  9.B。微芯片是“控制它每秒数百万次闪烁”,不是控制开关。

  10.设施现成、价格低;信息安全;效率高,更大带宽,更高速度。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0

  我的老师

  ①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②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人家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一米七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

  ③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④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儿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儿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吵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⑤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赶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后来王老师调到县里去了,我也走后门到棉花加工厂里去做临时工。

  ⑥有一次,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一米七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作者莫言,选自《读者》20xx年第1期)

  小题1:请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件主要事情。

  小题2:请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

  小题3:第⑦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小题4: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5: 文章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的主题为“讲故事的人”,本文即属于他讲的故事,他讲的这个故事有_____________ 的特点。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件事:当所有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的良善,并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第二件事:辍学后,路上碰见王老师,他用自己状况不好的自行车载“我”走了十几里路。

  小题2:(1)“臭”字形象地写出“我”当时不好的形象,也突出了下文王老师为“我”说话的勇气。(2)“本能”指自然而然、不是出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行为,突出地表现了“我”的善良。

  小题3: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王老师的怀念、感激和赞扬之情。

  小题4: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正直善良、爱护学生、实事求是的人。

  小题5:示例:情节真实,人物形象丰满,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有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情节结构。注意表示情节转换的时间、地点的词语,比如本文中“一个夏天的中午”“有一次”,以人物的行为活动为中心加以概括,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小题2:找到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人表现人物行生或心理特点表达人物感情这个方面来理解。

  小题3:结尾段的作用,一般可从结构上总结全文的作用和内容上表达文意主题突出作者某种情感的作用两方面来概括。

  小题4:分析人物形象,要了解与人物有关的事件,抓住其言行表现,从性格、精神品质方面用短语概括。

  小题5:从语言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两方面概括即可。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5小题。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张丽钧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 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选自《美文阅读》20xx年5月,选文有删改。)

  20.第②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示例:画线句子是个过渡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1.第④段中加点词“透明”、“蕴藉”可分别用文中“ ”、“ ”两个词语来替换。(2分)

  【答案】天真(一派天真) 深沉(沉静内敛)

  22.分别写出第⑧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1)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

  (2)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

  【答案】示例:(1)“这一刻”是指小姑娘追“我”邀宠的过程。

  (2)“这一刻”是指南怀谨不肯说出“好书”的作者是自己的过程。

  23 .结合语境,对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 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赏析:

  答题示例:画线句子采 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把拥有美好“精神目标”的人与虚妄的人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作者不热衷于廉价的恭维与褒扬、不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目光的那种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的看重。(2分)

  24.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通过讲故事、谈看法,以小见 大,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选文以“说”为载体,“得体”为主旨,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C.选文用词准确,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人物形象鲜明。

  D.选文结构上水到渠成,由事入理,析理透彻,卒章显志。

  【答案】C。

  25.结合生活实际,分男U就文中小姑娘、南怀瑾两人的做法,谈谈你的见解或看法。(4分)

  【答案】示例:(2分)(1)赞同小姑娘的做法,她天真、透明,无饰无邪。作为当代中学生,展示优点、美丽、自信,张扬为何不可。或不赞同小姑娘的做法,她太张扬,尤其是邀宠的行为强人所难。

  (2分)(2)赞同南怀瑾的做法,他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沉静内敛,不张扬、不夸 饰。或不赞同南怀瑾的做法,做人应坦诚,不能过于谦虚,说出实情,也许更能激发年轻人读书求知的欲望。

  (开放性试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作简要评述即可。)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2

  我正好相反

  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我们读书、听话,不但要知道文章写的内容,语言说的事情,还要理解说和写的内容所含着的意思。

  歌德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有一次,他在魏玛公园里??蹦达,忽然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羊肠小道上,遇见了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刻意见的批评家。批评家一见歌德,马上挑衅似的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说着堵住了小道。

  歌德当然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于是马上回答:我正好相反。并满面笑容地躲到了一边。歌德的话很含蓄,然而意思也很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读文章要注意体会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思想。这样,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1.文章的开头引用了一句俗话,作者引用这句俗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2.听话听音的音意思是( )

  A.声调 B.声 C.消息 D.话中隐藏的意思

  3.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的意思是什么?

  4.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合适的句子。

  5.填空:

  文章讲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增强作者观点的可信度

  2.D

  3.歌德是傻子

  4.歌德给批评家让了路,说明批评家在歌德眼里是个傻子。

  5.歌德用话外音击败了一个尖刻的批评家的故事。不但要知道文章写的内容,语言说的事情,还要理解说和写的内容所含的意思。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3

  暑假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孩子洗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5天后,就嚷着要父亲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坚持要孩子男诺言。他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为。

  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真正“认”得“责任”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生洗袜子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让家长代劳就更不是新鲜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选人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书面试题中却能对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的自行车放好了吗?”的文章,也反映出珠乱停放这种不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严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领导及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责任感,于是率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师专附小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颇有特色。可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养的。

  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历史和使命。

  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

  培养责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后的自觉践行,难在价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升华,深在情意事例中的观念内化。杨浦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感受现实,增加学习责任感;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信任;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这也许是责任感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起跑线之际,让责任感培养与他们的成长同行,会使这些未来的国家有用人才终身受益。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责任人”,这是今天我们培养文明人、高明人、精明人的始点,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摘自20xx年8月12日《文汇报》,有删改,作者:苏军)

  小题1:第二段列举寄宿学校、优秀学生、大学生的例子证明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分)

  小题3:第六段画线的“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1分)

  小题4: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证明: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有真正“认”得“责任”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1)作用:(1)从反面说明了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分)(2)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基础(1分)

  小题2:道理(1分) 一个连自己也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1分)

  小题3:不能去掉,这里“也许”表示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它,就变成了肯定,这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1分)

  小题4:略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4

  阳台上的小麻雀

  国永梅

  阳台上曾经养过一只小麻雀,现在已是鸟去笼空,但我仍常常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想起它。

  那只小麻雀是邻居在修房子时捉到,送给儿子的。母亲怕它飞走,把它的翅膀给剪短了。灰灰的小麻雀,实在算不上漂亮,但它那婉转清亮的叫声,两颗转动灵活的宛如黑珍珠的小眼睛,着实让我喜欢。我特地给它买了一个小小的鸟笼,买了小米,在阳台上为它安了家。每天早晨,揉着惺忪的双眼,我总要到阳台上去问候一下这个小家伙。那一段时间,平淡的日子也好像因了这清脆的叫声有了生机。我把小麻雀当成了朋友,照顾得也格外周到小心。

  可是,慢慢地,撒落在阳台上的小米和混合着粪便的沙子却越来越多,我不得不天天打扫清洗阳台。与正经同时,麻雀的叫声似乎少了很多,也暗淡了许多。麻雀慢慢地被冷落起来,只有记起来,才去为它添点水,加点食。

  终于,有一天,在我打扫干净阳台之后,我打量了一下那只躲在角落里的毫无色彩的小麻雀,对老公说:“把小麻雀放了吧。”老公以为我是可怜它,就说:“放了吧,它在鸟笼里也怪孤独的。”于是打开鸟笼,老公抓住它,把手从阳台伸了出去,奇怪的是,它并没有振翅高飞,反而直接从三楼掉向地面的花园去了。我立刻明白过来,给它剪短的翅膀还没长好,它还不会飞。果然,摔到地面的小麻雀努力了几次,都没有飞起。一刹那,我的心里灌满自责和歉疚,是我抛弃了它!我匆匆地下楼,一路小跑赶到小花园,想重新带它回家。但小麻雀似乎伤了心,跟我赌气似的,好几次差点就捉到了,但却都溜走了。最后竟钻到灌木丛中,任我怎么呼唤,怎么寻找,再也不出来了。见我在小花园里团团乱转,老公在楼上喊:“上来吧,它不会饿死的。”我怅然地往回走,心里希望它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天空。

  这以后,我经常站在窗前向楼下花园里张望,希望能看到那只小麻雀。有一天,领儿子在楼下散步。儿子走着走着,惊叫起来:“妈妈,小麻雀!”我急走几步,是一只已死去的小麻雀。也是灰灰的羽毛,我的心里一紧,莫非……小儿子蹲在麻雀前,仰起小脸问:“妈妈,小麻雀怎么了?”我没有回答,抱起儿子快步走开了。

  以后的日子,常常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心情格外沉重,那种感觉,好像是朋友投奔到我家,而我却自私地只能接纳他带来的益处,不能容纳他的缺点,最后竟将他轰出家门!

  1、这是一篇以人与动物关系为题材的时文,文章以 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与自己曾经相处过的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的' 之情。(4分)

  2、对放掉阳台上的小麻雀,“我”与老公的想法有何不同?(6分)

  3、试找出文章首尾呼应的语句。(3分)

  4、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我”的心情格外沉重。这是为什么呢?(5分)

  答案:

  1、小麻雀 怀念和愧疚

  2、我是因为麻雀“撒落在阳台上的小米和混合着粪便的沙子却越来越多”,不得不天天打扫清洗阳台;老公是觉得麻雀“在鸟笼里也怪孤独的”。

  3、但我仍常常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想起它。

  常常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心情格外沉重。

  这两处前后呼应,相互照应。

  4、自己自私地只能接纳麻雀带来的益处,却不能容纳它的缺点,最后竟将它轰出家门,以至生死未卜,为此深感惭愧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5

  ①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②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③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④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⑤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小题1】选文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2】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题3】选文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小题4】请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

  答案

  【小题1】两件事:十二岁那年桃树被丝瓜藤缠绕着难以结果;台湾地区小孩儿的诗歌中透露出创新的气息

  【小题2】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小题3】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4】“奄奄一息”的意思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作者用拟人手法突出小桃树被丝瓜藤缠绕而快枯萎的样子,与解除束缚后桃树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文中叙事性的起始语,“十二岁那年春天”“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然后根据提示概括相关的事件。

  考点:内容概括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短小易读,事件清楚。概括事件,要注意表明事件的语言标志,比如“时间”“地点”“人物”,注意它们的转换,了解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小题2】

  试题分析:就是第一句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直接引用作答即可,作者是在以事喻理。

  考点:文章主旨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开篇显义,即提出了全文章的主旨。所谓文章的“中心句”,是指概括全文内容或点明主旨的句子,一般是文首或文尾总述性的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作者用“十二岁那年春天”一事说明了这个道理,因为“知识的束缚”,思想就得不到自由解放,就不会涉及更广阔的领域。

  考点:观点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作者所讲的道理没有生活经验来做切身体会,只是知道有道理,但理由说不清楚。理解此类问题,有待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小题4】

  试题分析:不能只是解释这个词的意思,要说出作者用这个词形容什么,为什么这样形容,概括作者表达的“用意”理解。

  考点:词语含义及作用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一般只答出“描写树枯萎的状况”,而答不出作者的用意。阅读作品,对一句话一个词的理解,不能只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要从作者写作的意图去理解。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6

  食虫的瓶子草

  ①你知道吗?有一种植物得天独厚,它不仅样貌美丽,而且还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瓶子草。瓶子草属于瓶子草科、瓶子草属植物,无茎,叶常绿,呈莲座状,叶中具有倒向毛,花葶直立,花单生,呈紫或绿紫色,喜欢在温暖、湿度较大和半阴、避风的环境中生长。

  ②你千万不要被它美丽的外表所蒙惑了,它以虫子为食,是个貌似温柔的“杀手”呢。嘿,有趣吧,咱们这就来看看它是如何捕食的。

  ③瓶子草的内壁非常光滑,并生有蜜腺,能分泌出香甜的含有果糖的蜜汁。你可千万别认为这些汁液是琼浆玉液,它并不是美食,而是危险的毒酒!原来这些蜜汁是专门用来引诱昆虫的。除了果糖之外,还含有名为Conline的有毒物质,昆虫食用了这种毒液,便会神志不清,或是麻痹、死亡。她的瓶壁上还生有一排排尖刺般的倒毛,可以帮助捕捉昆虫。瓶子的底部盛有液体,这是瓶子草捕捉昆虫的“水牢”,用以达到进一步“杀害”昆虫的目的。当昆虫受到香甜味的引诱前来吃蜜时,便爬到了滑溜的瓶口边缘,它要想钻进瓶里吃到更多的蜜,就会滑落到瓶底,掉进液体之中。如果掉进瓶底的昆虫企图爬出来,内壁四周的倒毛就会像卫士手中的长矛那样挡住它的去路,使其无法逃生;如果昆虫试图飞出去,它的翅膀会碰到倒毛或内壁,而又重新掉进液体之中。就这样,昆虫被活活地淹死在“水牢”里。

  ④瓶子草生活的环境潮湿多雨,土壤中的养分随雨水侵蚀而流失,为了在贫瘠的环境中获取足够的养分,这类植物只有借助捕食昆虫来生存。凡是被瓶子草的蜜汁所引诱了的昆虫一般都“难逃虎口”,那么,这些昆虫最后都到哪里去了呢?

  ⑤昆虫被“水牢”淹死后,瓶子草就会分泌酵素消化酶来进行消化分解。有的瓶子草科类植物不能分泌酵素分解小虫,它们就利用共生微生物来协助品尝此份佳肴。分解的最终产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盐类会由薄壁细胞吸收,整个消化过程类似动物的消化过程。

  ⑥瓶子草的捕虫“武器”虽然巧妙有效,但也有公然上门的挑衅者。比如有一种蛾子的'幼虫,居然毫无顾忌地进入瓶中吸食,消化酶丝毫不能伤害它;还有一种蚊子,能够垂直降落和起飞,它将卵产在瓶子草的瓶底液体里,卵在液体中孵化成幼虫,幼虫又安然无恙地长成成虫,然后再展翅飞出去,而消化酶对它也毫无损害。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科学家去探索。

  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它并不是美食,而是危险的毒酒。

  ②就这样,昆虫被活活地淹死在“水牢”里。

  题2:貌似温柔的瓶子草,有哪些捕捉昆虫的“武器”呢?

  题3:本是植物类的“瓶子草”却以“食虫”为生,这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题4: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一旦昆虫被水牢淹死,瓶子草都能分泌出酵素消化酶来进行消化分解。

  ②凡是被瓶子草的蜜汁所引诱了的昆虫都“难逃虎口”。

  参考答案:

  题1:①指瓶子草蜜腺分泌的含有果糖和Conline的有毒物质的毒液。 ②指瓶子草瓶底的液体。

  题2:蜜腺 倒毛 液体

  题3:因为瓶子草生活的环境潮湿多雨,土壤中的养分多被雨水冲走了,为了获取养分,瓶子草只有借助捕捉昆虫来生存。

  题4:①错误。因为有的瓶子草不能分泌消化酶,是利用共生微生物来消化分解的。

  ②错误。并不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被蜜汁引诱,被捕食,有些昆虫并不会被瓶子草伤害。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7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

  ⒄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⒅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1)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

  (2)孩子做这件事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

  (3)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母亲为孩子的将来忧虑。

  2、第⑧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3、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突出孩子的自强

  4、全文看,本文既写了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的经过,又写了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目及答案解析06-17

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19

《沁园春》阅读练习及答案03-23

《黄鹂》阅读练习及答案09-03

《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03-30

牵挂的阅读练习及答案01-04

夏阅读练习及答案10-26

《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03-15

《心术》阅读练习及答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