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伯宗绝交诗》阅读答案

2024-09-23 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刘伯宗绝交诗》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刘伯宗绝交诗

  (汉)朱穆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注释:

  【1】刘伯宗:朱穆旧友,困顿时曾颇受朱穆照顾,后趋炎附势。朱穆激于义愤,与之绝交。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中“不洁”“不正”“不定”勾勒出鸱品行不端的形象。

  B.“饥则”一句,写鸱肚子饿了就到树上偷其他鸟类的幼鸟来吃。

  C.第七句中的“饕餮”是传说中贪吃的怪兽,这里用来比喻鸱。

  D.最后两句是说双方从此绝交,今后各自努力,来日一争高下。

  2.下列诗句中的“凤”,与本诗中的“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唐·王勃《滕王阁序》)

  B.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唐·李白《古风》)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①②题。(6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

  (取材于《庄子·秋水》)

  ①朱穆诗中和庄子笔下的鸱,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朱穆和庄子写鸱,用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3分)D(“来日一争高下”有误)

  2.(3分)B

  3.(6分)①(4分)朱穆诗中和庄子笔下的鸱,都贪食腐臭之物,以自己的贪欲来揣度凤或鹓鶵(2分),比喻醉心利禄、以小人之心猜忌君子的人(2分)。

  ②(2分)朱穆和庄子都是借鸱讽刺对方贪于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之心(1分),表达了自己与之不同的高洁追求(1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拓展:

  浣溪沙①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①选自《珠玉词》。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浣,洗濯。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③香径:花间小路。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1.明主旨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观点加以论证,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个课题,通过实例或实验给以科学的分析解释,即使是新闻报道,也以某一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将该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交代清楚,从而引起读者的普遍关心。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大意很关键。

  2.抓要点

  阅读理解短文的信息较为密集,考试时并不要求每句都透彻理解并瞬间强记所有信息,在领会短文大意之后,可根据试题迅速抓住有关段落或句子核查与分析,然后作出合理判断。

  3.理顺序

  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地点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贵重好坏、课程的内容时间、人物的思想品质等,必须根据试题要求进行重点的比较和整理,然后作出判断。

  4.破疑点

  快速阅读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疑点,如对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确切、人物事件的关系不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明朗等等,有时读完一篇较难的短文,甚至有"如入云里雾中"的感觉。如何突破疑点从而改善阅读的心态呢?第一,借助试题破疑点;第二,比较用语的异同破疑点。

  文章某一句话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

  10.(7分)【(1)(3分)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惠城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2分),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1分)(本小题最多得3分)(2)(4分)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2分)前面写东风浩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1分)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1分)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1分)(本小题最多得4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选择题

  ①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②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

  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④阅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颔联寄于 ,表达之感,运用了的修辞。

  3、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4、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之情。

  5、表达思念亲人的句是。

  6、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7、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9、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10、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12、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C②D③C④C

  2、情;物;悲切;对偶、拟人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7、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8、安史之乱

  9、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10、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11、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12、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 相关推荐

【《与刘伯宗绝交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叶宗盛》阅读答案09-17

《快手刘》阅读答案07-03

别舍弟宗一阅读及答案09-25

《母亲的诗》 阅读答案05-12

木兰诗阅读答案03-22

木兰诗 阅读答案10-04

《木兰诗》阅读答案08-04

《母亲的诗》阅读答案05-09

《泥人刘》阅读及答案分析02-20

《快手刘》及其阅读答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