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先生是我国已故知名学者谭其骧先生的学生,谭先生生平最喜欢的学术领域之一是移民史。自中年以后,由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大型集体项目上,再没有时间打理个人兴趣,移民史也就不得不放下了。葛先生将这一领域接过来,和曹树基、吴松弟两位先生合作撰写了六卷本《中国移民史》,完成了谭先生的一大心愿。总体来看,无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新资料、新方法的运用,新认识的总结和提升,这部著作都大大超过了谭先生当年的预期。之后,葛先生又组织撰写了六卷本的《中国人口史》。与《中国移民史》相比,这套书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如果说移民史是谭先生的未竟心愿,那么人口史则是谭先生极少涉猎的工作。
葛先生作为当时史地所所长,经常被人问到一个敏感问题:谭其骧先生离开十年了,现在史地所有无人超过谭先生?对此,葛先生总是谦逊而自信地回答:“作为个人,我们没有人能超过谭先生;但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的工作超过了谭先生。”事实上,即便是谭先生中年以后不被《中国历史地图集》这样的大型集体项目缠住,移民史这样规模的著作他也未必能完成,更别说《中国人口史》,因为个中工作量之繁重,实在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限度。而谭先生对学术又极严谨,有时完全到了有洁癖的程度。要不是葛先生这样一方面坚守学术底线,同时又施展其组织长才,学界何时能用上这两套大部头著作,实在是一件不可知的事。
近年来,提上述问题的人基本上不太有了。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史地所已经有了新的标志性重大成果,那就是葛先生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主任包弼德教授共同组织、两个单位合作开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这可以说是谭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信息时代的升级产品。在这里,葛先生尽管不是技术专家,但他作为一位学术领导,敏锐地认清时代潮流,及时抓住历史机遇,策划并组织了这一项目的实施,可以说居功至伟。
自1990年代中叶以后,葛先生时不时地走出书斋,很快成为文化名人,并参政议政,现在更是名满宇内的公知。他到过南极,去过北极,走进过非洲,西欧、北美常来常往。还常在媒体亮相,或正接受采访,或在某地讲学。
对于葛先生这种生活状态,也许有些学者不太以为然。毕竟按照某些人的想法,躲在象牙塔里皓首穷经才是所谓的学者本色。这里面当然有个性的因素,在一个多元社会里,凡有利于学术和社会进步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肯定。葛先生近二十年来的种种努力,至少在客观上大有利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况且,葛先生从来就没有远离学术一线。他卸下史地所所长之职后,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同时一直坚持在史地所开课、带研究生。他门下高足颇多龙象,虽不能说“极一时之选”,至少可以说“于斯为盛”。
关于学生,葛先生总是谦逊地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其实,从葛先生对谭先生,可以看出他对师生关系的真正诠释。他自读研期间开始担任谭先生的助手,前后十余年,举凡谭先生的日常事务,都是葛先生帮着处理;至于编校文稿之类,更是责无旁贷。尤其难得的是,谭先生自1978年中风后不良于行,每次出差都是葛先生陪护,学术助手更兼生活秘书,这是很多子女对父母都难以做到的。
在谭先生的告别会上,葛先生一度哀伤逾常,痛苦失声。2011年复旦举行谭先生百岁冥诞的纪念大会,葛先生在讲话中声情并茂,多次声音哽咽,泣涕潸然。
葛先生曾在《中国移民史》的前言中强调:是谭先生的移民史研究“为中国移民史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指他对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具体研究成果,更包括他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理论、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方法”。他如此推崇谭先生的功劳,特别是声明有些认识得自谭先生未曾成文的耳提面命,既表明了他对科学道德、学术伦理的尊重,也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学术贡献的安全感。
(摘编自张伟然《学问与情怀——葛剑雄先生侧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葛剑雄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人能超过谭先生”,只是出于谦逊而已,事实上从材料中看,葛剑雄已经远超过了他的老师。
B.葛剑雄与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共同开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是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在信息时代的升级产品。
C.葛剑雄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后,坚持在原任所开课,带研究生,还要四处奔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精力超过常人。
D.葛剑雄在他的老师谭其骧患病行走不便时,全方位悉心照料,这连很多子女对父母都难以做到。如今孝道之不行,略见一斑。
E.葛剑雄在《中国移民史》前言中特别声明,有些认识得自谭先生未曾成文的指导,可见其为人诚实、治学求真,对前辈感德敬重。
(2)葛剑雄说“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的工作超过了谭先生”,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葛剑雄本人又有哪些过人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章说:“从葛先生对谭先生,可以看出他对师生关系的真正诠释。”请从葛剑雄作为学生的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对于自1990年代中叶以后,葛剑雄时不时走出书斋的生活状态,有些学者不太以为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试题答案:
12.(25分)
⑴(5分)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⑵(6分)
具体表现:
①撰写《中国移民史》,完成谭其骧先生的未竟心愿;②完成《中国人口史》的撰写,这是谭先生极少涉猎的工作;③开发“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使谭先生的《中国历史地理图集》实现信息时代的升级。
过人之处:
①直接参编《中国移民史》,显示超常学术水平;②组织撰写《中国人口史》,坚守学术底线,施展组织才能;③组织开发《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能认清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
每答出一点给1分。
⑶(6分)
①如孝子般待恩师,照顾生活起居,打理日常事务,当好学术助手;②感念恩师情意,真诚炽烈,推崇恩师功劳,常怀感德;③秉承恩师传统,坚守学术底线,完成恩师未竟心愿,使之发扬光大。
每答出一点给2分。
⑷(8分)
观点一:认同葛剑雄的生活状态
①葛剑雄的努力提升了本学科的社会知名度,扩大了本学科的学术影响,推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②葛剑雄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并未远离学术一线,著述、教学收获颇丰,并未影响学术研究;③葛剑雄各处考察、讲学,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有助于学术研究;④葛剑雄作为知识分子走出书斋,通过自己的努力,宣传科学思想,扩散科普知识,也是完成自己的科学使命;⑤葛剑雄作为名满宇内的公知,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观点二:不认同葛剑雄的生活状态
①做学问就应该安守本分,专注于自己的学术领域;②学者离开书斋,难免会分散精力,影响学术研究;③学者四处游走,频频亮相媒体,有违学术本心,助长浮躁风气;④时下缺少的不是夸夸其谈,四处招摇撞骗的伪学者,而是耐得住寂寞,潜心学术的真学者;⑤学者要远离政治,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能受外界不必要的干扰,玷污学术的纯洁。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
- 相关推荐
【《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除夕情怀阅读答案08-08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08-24
《怀疑与学问》阅读答案09-29
梳头的学问阅读答案11-17
平的学问阅读答案10-27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11-10
《梳头的学问》阅读答案11-20
《母亲情怀》阅读答案06-25
除夕情怀阅读短文答案06-17
学问之兴趣阅读答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