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关中民谣的阅读答案

2020-10-06 阅读答案

  妙趣横生的关中民谣

  ①关中民谣多流行于陕西八百里秦川的农村地区,一般是由长辈或者儿时伙伴间的口传心授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时代性、教育性以及娱乐性。

  ②_______:“竹板打,板朝上,我给虎儿找对象,瘸子跛子都没向,就我家虎儿有希望。”在关中农村,有句口头禅说得好,“别人家的庄稼、自家个的娃。”谁都看自己的娃娃亲、娃娃乖。有个笑话,有人托路人捎糖果给自己的孩子,路人问:“哪个是你娃?”回答说:“村口最漂亮的那个。”路人来到村口,反复来反复去地瞅,结果就看自己的孩子漂亮可爱,于是把糖果全给了自己的孩子。人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当孩子信心低落、萎靡不振时,父母就会用这个民摇来为孩子打气。

  ③_______:“一二三,上城关,城关有个毛老汉,顿顿吃饭把门关。蝇子噙了一颗米,一下撵了十八里,过一桥,捡个桃。过一河,拾个骡,赶紧骑上得儿驾。”一个吝啬、贪婪、爱占小便宜“葛朗台式”的乡村小老头形象跃然而出。不得不感叹,群众的语言尖酸辛辣,酣畅淋漓,入木三分,生动传神。“见啥人,说啥话,溜沟子,不挨骂。”“吃我的饭,砸我的锅,把我吓得钻鸡窝……”而这些民谣则反映出广大群众对拍马溜须、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者是多么痛恨和不屑一顾。

  ④_______:“锁子灵,叫马城,马城开,叫谁哩,叫我虎儿进城来。”“指指,窝窝,糜面,饦饦,你在我门儿闹啥哩?歇凉哩。啥凉?槐凉。鸭子喝水,扑腾一嘴。”“数,数,数笸箩,笸箩南,笸箩北,笸箩地里拾干麦,七斗,八担,石榴花快转,转到耀州,金碗儿,银碗儿,揭起,扣下。”这类民谣的游戏成分较多,一般是手口并用,多人互动进行。它节奏感强,参与性广,而且游戏决胜负,主要锻炼孩子手脑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⑤_______:“面面土,贴膏药,不看先生就好了。”过去,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设施和机构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加之收入低,少有闲钱去看病买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偶尔遇到擦伤、划破手指什么的小病,往往会就地取一些陈年老土捻面敷上。逐渐地,也有人就地采集刺蓟,捣烂取其汁液止血的。这类民谣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当时农村人们“小病抗,大病挨,实在不行医院抬”的现实生活。

  ⑥民谣是历史的符号,是文化跳动的音符,其知识性、趣味性和传播性都很强。然而,随着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等新媒介的普及,人们能够听到的民谣却越来越少了,而孩子们对民谣的`兴趣也大不如从前。如今,关中民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得到保护和发展,亟须通过一种新的形式和媒介重新“活”起来,这样,关中民谣才能够在传承、发展中继续发挥其教化社会、娱乐百姓的作用。

  (王青芝/文,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5.下列是对②一⑤段民谣的归类概括,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激励信心类     B.辛辣讽刺类     C.游戏娱乐类     D.生活哲理类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关中民谣多在陕西八百里秦川地区流行,一般是由长辈或儿时伙伴之间口传心授。

  B.“见啥人,说啥话,溜沟子,不挨骂。”表现了广大群众对拍马溜须者的痛恨。

  C.“数笸箩”等民谣一般是手口并用,多人互动进行游戏,节奏感强,参与性广。

  D.“面面土”的民谣反映的是过去医疗保健水平相对较低时,农民就地取材进行治疗的情景。

  7.对下列关中民谣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踩泥窝窝,狗也吃白馍”这首关中民谣,写出了关中地区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的情景。

  B.“麦面辣子菜籽油,老婆孩子热炕头”写出了关中人民的日常饮食习惯和对生活感到满足的情感。

  C.“忤逆生的忤逆子,孝顺遇的孝顺男。不信你看房檐水,点点掉在水窝里。”反映了关中人民重男轻女的思想。

  D.“人是人,鳖是鳖,喇叭是铜,铁是铁。人比人,比不成,骆驼比驴骑不成。”劝诫人们不要攀比。

  5.D

  6.A

  7.C

【妙趣横生的关中民谣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敲门的阅读答案02-19

《湖》的阅读答案01-22

生日的阅读答案11-01

《竹》的阅读答案07-30

自信的阅读答案07-25

《信任》的阅读答案07-24

时光的阅读答案07-18

应战的阅读答案12-11

熬药的阅读答案12-11

休息的阅读答案12-09

毛益新代表作《晋祠叩古》阅读答案 陈情表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