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桂林诸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2-09-16 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桂林诸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桂林诸山记

  (清)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馀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罄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馀,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夏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下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下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

  ①晡食:晚餐。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

  ②窅渺:深远广袤。

  ③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败的肉。

  ④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三百六级诣其巅 诣:达到

  B.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 俾:使

  C.吁,其危哉 危:高

  D.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 省:明白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桂林“山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一城烟火如绘

  ②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③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

  ④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

  ⑤突然而起,戛然而止

  ⑥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离城近,奇峰罗列,耸拔陡峭,诡异多姿,山多溶洞,迷幻绮丽。

  B.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描写其他景点,随手刻画,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

  C.作者在记叙与描写中穿插着议论,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传达的理趣是相同。

  D.文章结尾补叙五十年前游览过桂林的经历,以年少时不识山水之乐,衬托今天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3分)

  (2)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3分)

  (3)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翻译

  凡是山,总是离城市较远,唯独桂林那些山峰离城市较近。我居住在太守的官府中,晚饭后,就悠然自得地游山。先攀登独秀峰,登三百六十级台阶,到达山顶,俯视城中,一城炊烟袅袅,灯火闪烁,如同画中一样。从北面下山到达风洞,远望七星岩如七只龟背隆起的大龟聚在一起爬在地上。

  第二天,经过普陀山,到栖霞寺。万仞高山如墙壁那样陡立,旁边有个山洞,僧人手持火把领着进去。开始洞里还算明亮,不久就黑沉沉的一片,给人以幽深广袤的感觉。这洞上面是岩石,下面是沙土,深沟里是水池,以悬崖为帐幕,石柱的根部插在地下,横放着的石头互相拉着搭着像是房子的栋梁。还没有进洞时,当地人就拿出八十余种洞中的岩石的列出的名目单子给我看,有的如狮、驼、龙、象、渔网、僧磬之类,虽然是附会,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到了洞的东头,方才见到光亮,也就是到了洞的尽头,可以出洞了。算起来。大约走了二里路。把白天变成了黑夜,假使持火把的人没有跟着或是堵住洞口,那么游人就如三贤臣为秦穆公殉葬一样,永远陷在洞穴里,除非再开辟,否则永远不见白日。呀,真危险啦!所说的亮的地方,向东头望去,正发亮,赶紧朝“门”走过去,用手一摸,竟然是绝壁。才知道日光从西边的石缝中穿入,映照在石壁上发亮,不是门。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仪,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都是这样的情况。

  第三天,往南薰亭游览,那里堤上绿柳成荫,青山淡远,回旋坏绕,景致一改险峻便为平和,别具一格。

  最后一天,游览木龙洞。游览口甚是狭窄,没有火把照明,就无法入洞,洞内的钟乳石有的像半开的莲蓬,有的又像溃烂的肉脯,在那里一行行桂着,似乎随手可摘。人有心腹肾肠,山大概也是如此。再到刘仙岩,登阁眺望斗鸡山,斗鸡山就像展翅奋飞的雄鸡,只是不会鸣叫罢了。山腰中有山洞,空明透亮如一轮明月。

  凡大多数桂林的山,都有许多岩溶洞穴,高耸挺拔,像剑和野兽的牙齿一样锋利。异峰罗列,诡异多姿,又如神龙,看不到起点和终点,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陡峭壁立,周围没有和它一样的山,比起其他山很有独特之处,我从东粤到阳朔,山的奇异变化多端让我应接不暇,有单个耸立的.、相似的、气势磅礴的,也有高耸险恶的、相连在一起的、互相缠绕的、绵延数里的,陡峭壁立,像用刀切的一样,又像九首孤奇鸧的头,獾疏的尖角,用这个比喻可见它有多么诡异多姿。莫非广西出生的人物,也都是这样孤芳自赏,自成一家吗?

  记得丙辰年,我在金中承的官署中,偶尔出去游览,当时年轻,尚不明白山水之中的乐趣。如今隔了五十年重新来到桂林,一座山丘,一条沟谷,动不动就让自己生出感慨,令人惊讶!我担心忘记了这里的山川美景,就写诗歌来吟咏;又担心记叙不详细,又写成游记来补充。

  赏析

  这篇游记作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十月。

  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之称,异峰罗列,诡异多姿,山多溶洞,纳彩绮丽。这篇文章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叙述其它景点,随手刻绘,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同时又在比喻素描中间杂以议论,使景色栩栩如生而又充满理趣。

  游记类文章,如没有议论及游者的感受穿插其中,便容易显得呆滞。袁枚提倡性灵,表现在文章中,就是能把作者的感受深深地锲入自然,使人充分体验到自然的美。《文心雕龙·物色》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说,诗人沉溺在自然之中,就不单纯停留在对自然的描摹,而是把心灵与自然交融。袁枚写山水的一些文章正达到了这一境界。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年间(1736—1796)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所作诗歌,多抒发其闲情逸致。又能文,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所著有《小仓山房集》及《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游桂林诸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游虞山记》阅读答案09-07

游庐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07-02

《登云门诸山》阅读答案及赏析12-30

《游千山记》阅读原文及答案12-29

游龙鸣山记的阅读答案08-25

《游衡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07-02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12-25

《游褒禅山记(节选)》阅读及答案12-09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及译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