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废封建》阅读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废封建》阅读答案及译文
吴陆抗闻步阐叛,亟遣将军左奕、吾彦等讨之。帝遣荆州刺史杨肇迎阐于西陵,车骑将军羊祜帅步军出江陵,巴东监军徐胤帅水军击建平,以救阐。陆抗敕西陵诸军筑严围,自赤溪至于故市,内以围阐,外从御晋兵,昼夜催切,如敌已至,众甚苦之。诸将谏曰:“今宜及三军之锐,急攻阐,比晋救至,必可拔也,何事于围,以敝士民之力!”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凡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攻之,不可猝拔。北兵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皆欲攻阐,抗欲服众心,听令一攻,果无利。围备始合,而羊祜兵五万至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可忧者,假令敌得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若晋据西陵,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其患不可量也!”乃自帅众赴西陵。
初,抗以江陵之北,道路平易,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渍平土以绝寇叛。羊祜欲因所遏水以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之,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粮,大费功力。
十一月,杨肇至西陵。陆抗令公安督孙遵循南岸御羊祜,水军督留虑拒徐胤,抗自将大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十二月,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步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兵大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拔西陵,诛阐及同谋将吏数十人,皆夷三族,自余所请赦者数万口。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吴主加抗都护。羊祜坐贬平南将军,杨肇免为庶人。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凡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 宿:原先
B-羊祜欲因所遏水以船运粮 因:依靠
C.十二月,肇计屈,夜遁 屈:竭尽
D.抗使轻兵蹑之,肇兵大败 蹑:踩踏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抗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陆抗敕西陵诸军筑严围 ②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
③抗闻之,使咸亟破之 ④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
⑤抗命击之,矢石雨下. ⑥鸣鼓戒众,若将追者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抗不急于攻打叛将步阐,是因为西陵粮谷充足,城池险固,易守难攻;同时吴军又受到晋军攻击,“表里受难”。
B.面对晋军的多路进攻,陆抗指挥若定,分兵御敌,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抓住战机最终击败晋军,攻克西陵。
C.陆抗采用“围而不打”“毁坝绝粮”“夜易夷兵”等策略,看似轻而易举,实则是苦苦思索和缜密分析的结果。
D.陆抗对江陵和西陵的战略地位、布防情况了然于胸,担心西陵失守带来连锁反应,于是亲赴西陵镇守,朝胜利迈近了一步。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比晋救至,必可拔也,何事于围,以敝士民之力!(14分) ②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伊尹,其表也,亦有三仁。
参考答案
8. D(蹑:追赶。)
9. B(②是西陵的客观情况;⑤是陆抗攻击杨肇的战斗场景。)
10.C(A“受到晋军攻击,让吴军‘表里受难’”不是事实。B主要兵力、次要兵力之说在
原文中没有根据。D西陵为叛将步阐所据,“失守”之说不当。)
11.(1)①等晋军的救兵到来,必定已攻克西陵,为什么要修筑工事,使士兵、百姓的气力
都疲惫呢!(4分)
②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分开对付两头,就只是擂鼓命令部队,做出好像要追击的样子。(3分)
(2)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
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 (每处0.5分,共3分)
参考译文:
东吴镇军大将军陆抗听到步阐背叛的消息,立刻派遣将军左奕、吾彦等去讨伐。晋武帝派遣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迎接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统率步兵进攻江陵,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攻打建平来救援步阐。陆抗命令西陵各军筑造坚固的围墙,从赤溪一直到故市,内可用来围困步阐,外可以此抵御晋兵。陆抗白天黑夜地催促逼迫修筑围墙,就好像敌人已经来到眼前,众人为此异常劳苦。诸位将官进谏说:“当前应乘三军的锐气,急速攻打步阐,等晋军的救兵到来,必定已攻克西陵,为什么要修筑工事,使士兵、百姓的气力都疲惫呢!”陆抗说:“西陵城所处的地势已是很坚固了,粮谷又充足,况且所有守备、防御的设施、器具,都是我早先在西陵任职时所设置准备的,现在反过来攻打它,不可能很快取胜。晋兵到来而我们没有防备,内外受敌,靠什么来抵御?”诸将都想攻打步阐,陆抗想使众人心服,就听任他们去试一试,果然没有得到好处。防御的围墙刚刚完工,羊祜的五万兵就到了江陵。诸位将官都认为陆抗不适宜西上去西陵,陆抗说:“江陵城池坚固,兵马充足,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假如敌人得到了江陵,必然守不住,我们的损失小。如果晋兵占据了西陵,那么南山的众多
夷人都会骚乱动摇,那祸患就不可估量了!”于是,亲自率领部众奔赴西陵。
当初,陆抗因江陵的北面,道路平坦易行,命令江陵督张咸兴造大坝阻断水流,浸润平地以断绝敌人侵犯和内部叛乱。羊祜想依靠大坝阻住的水用船运送粮草,扬言要破坏水坝来让步兵通行。陆抗听到这个消息,让张咸急速毁坏大坝。诸将都迷感不解,多次谏阻陆抗也不听。羊祜到了当阳,听说大坝已毁,只好改用车子运粮,耗费了许多人力和时间。
十一月,晋朝杨肇到达西陵。陆抗命令公安督孙遵沿着南岸抵御羊祜,水军督留虑抵御徐胤,陆抗亲自率领大军凭借长围与杨肇对峙。将军朱乔营中的都督俞赞逃到了杨肇那里。陆抗说:“俞赞是军队中的旧官吏,了解我军虚实。我常常担心夷兵平时没有挑选后加以训练,敌人如果攻打围墙,必定先打夷兵防守的地方。”于是当夜更换夷兵,全都用精兵把守。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来夷兵防守的地方,陆抗下令反击,利箭、巨石如同雨下,杨肇的部众死伤者一个接一个。十二月,杨肇无计可施,在夜里逃走。陆抗想追杨肇,又担心步阐积蓄力量,窥伺时机(出兵),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分开对付两头,就只是擂鼓命令部队,做出好像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部众恐惧,全都丢弃铠甲脱身而逃。陆抗派轻装部队追赶他们,杨肇的军队大败,羊祜等人也都带领军队撤退。陆抗于是攻克西陵,杀死步阐以及与他同谋的将吏共几十人,全都诛灭三族,请求对余下几万人赦免。陆抗返回东边的乐乡,脸上没有骄傲的神色,还像以往一样谦虚。吴主加封陆抗为都护。晋朝羊祜为此事获罪,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免去官职成为平民。
原文: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译文:
秦王刚刚吞并天下的时候,丞相王绾等说:“燕国、齐国、楚国之地偏远,如果不设置藩王就无法镇守这些地方,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秦始皇把这条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群臣都以为(分封藩王)有利。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来的亲属日益疏远,(他们)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各诸侯国更是互相征战,最终达到天子也不能禁止的地步。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全部统一成为秦朝的郡县,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赋税分别重重地赏赐他们,很容易控制他们。能够使天下人没有异心,这就是使天下安宁的正确办法,(所以说)设置诸侯不利。”秦始皇说:“天下一直都苦于战斗不止,正因为有诸侯王。现在依靠大秦宗庙的福佑天下刚刚安定,又再设立诸侯国,这是建立(分立的)部队,要想天下安定,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就划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分别设置守、尉、监。
苏子(苏轼)说:圣人不能创造时代,也不能违背时代。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三代兴盛的时候,诸侯如果无罪就不可剥夺(他们的封国),因而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分封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代。周朝衰落了,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达到方圆一千余里的'国土,他们的势力足够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到了七国都称了王,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终究不能分封诸侯。(这是已经被验证)很久了的事情,世人害怕诸侯造成的灾祸,不是只有李斯和秦始皇知道这一点。
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划分郡县,设置郡县的守吏,道理本来就应当这样,(这就)像冬天穿皮袄夏天穿葛衣,是时令所应当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智慧或独到见解,(一般)所说的不违背时代的情况,求学者和士大夫大多认为它不对。汉高帝想封六国的后人,张良认为不行,李斯的意见与张良的意见没有什么不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分封诸侯不可恢复,这是非常明显的了。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绾,(这件事)难道只是汉高帝做的事情吗,张良也参与了。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过去议论分封诸侯的人,柳宗元的议论一出,而其他诸人的议论都被废弃了,即使是圣人再复活,也不能改变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说法,又增补了一些,说:凡是有血气的人一定会争夺,争夺一定会因为利益,而利益没有比分封诸侯再大的了。分封诸侯,是争战的开端、战乱的开始。从有书面文字记载以来,臣下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有不是因为袭取封国和争夺王位的情况吗?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到汉代以来,君臣父子互相残杀的情况,都是诸侯王的子孙,其余的不能世袭的卿和大夫,从未有过。近世不再分封诸侯,所以这种祸事差不多绝迹了。仁人君子,难道忍心再开始这种祸事吗?所以我认为李斯、秦始皇的意见和柳宗元的意见,应当成为万世万代的法则。
【《秦废封建》阅读答案及译文】相关文章:
《宋史·秦翰传》阅读答案及译文12-26
《明史·秦纮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06-30
《韩非子初见秦》阅读答案及译文07-01
废名桃园阅读答案04-24
《秦楼月》阅读答案11-26
《史记·秦本纪》阅读答案10-20
《秦巨伯》阅读答案03-25
商鞅治秦阅读答案10-08
秦巨伯的阅读答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