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的原文与阅读答案

2020-06-29 阅读答案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使獐疾走,马弗及至,已而得者,其时顾也。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任重也。贤者之举事也,不闻无功,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为之任也。冬与夏不能两刑,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天之数也。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故择务,当而处之。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②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①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已。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注释①秋驾:古代一种御马的技术。 ②括:箭的末端

  8.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天之数也 劫数难逃

  B.昼日讽诵习业 冷嘲热讽

  C.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 矫枉过正

  D.吾非爱道也 爱屋及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重载则不能数里 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

  B.贤者之举事也 欲身之安也

  C.然而名不大立 发之则猿应矢而下

  D.明日往朝其师 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而得者,其时顾也

  不久就被捕获,这是因为它时时回头张望

  B.愚不肖为之任也

  是因为有愚昧不肖的人做了他的拖累

  C.宝行良道,一而弗复

  (对于)好的行为与道理,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

  D.请以十五岁

  请让我从十五岁(开始学习)

  11.下列对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骥,本意是良马、骏马。文中则指志向高远、才能杰出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是此意。

  B.布衣,因为古代平民只允许穿麻布的衣服,故借指平民,后来也指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墨翟,即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和非攻,善于守城,成语“墨守成规”与他有关。

  D周公旦即周公姬旦,忠厚仁爱,礼待贤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名句就是对他的赞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丘、墨翟夜见文王、周公问术,体现了用志精熟、心无旁骛的必要性。

  B.宁越欲摆脱耕稼之苦而久学不止,终于有所成就,成为周威公的老师。

  C.第三段养由基还未开弓,意念中就箭有所指锁定目标,彰显了高超的技艺。

  D.尹儒夜梦秋驾而上朝拜见老师,两拜之后反身离开,足以见出其干脆爽利。

  13.文中“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与《荀子?劝学》中“,;,”一致,都在讲“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

  14.阅读第一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先王是如何成大务、立功名的。(4分)

  参考答案

  8.A(B前一个“讽”,背书;后一个“讽”,讽刺。C前一个“矫”,与“操”同义,持;后一个“矫”,D前一个“爱”,吝惜;后一个“爱”,喜爱。)

  9.B(A前一个“以”,由于;后一个“以”,认为。B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独,无义。C前一个“而”表转折,但;后一个“而”表顺承,无义。D前一个“其”代词,他的;后一个“其”,他们。)

  10.D 正确的意思是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

  11.A “骥”在文中仍用本义,指良马、骏马。

  12.D “足以见出其干脆爽利”错。

  1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或“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4.①去除有害的干扰性因素/专心致志,心无旁骛②不求两全/不走极端/不求完满③善于取舍/恰当选择

  (评分标准:三点中任意两点即得满分,每小点中的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高难度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截然不同的`原因。假使獐飞快地奔逃,马是追不上它的。但是不久就被捕获,这是因为它时时回头张望。骥日行千里,是因为车轻,拉重载就一天走不了几里,是因为负担重。贤明的人做事,决不是没有成效,但是名声不能显赫、福泽不能传及后世,是因为有愚昧不肖的人做了他的拖累。冬、夏两季不能同时形成,野草与庄稼不可能两样都收成,新粮成熟陈粮就必然亏缺,凡是长角的动物就没有上齿,果实繁多的树木一定长得低矮,思想偏狭的人做事就不会成功,这些都是自然的定则。所以天子做事情,不做得很完美,不做得很极端,不做得很圆满。完美就会转向缺损,极端就会转向反面,满盈就会转向亏失。先王知道事物不能两方面同时发展壮大,所以对于事务要加以选择,适宜做的才做。

  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他们考虑天下所有事务,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更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有利于学习的事没有不做的,有不利于学习的事都不肯做。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夜里就亲眼见到了文王和周公,当面向他们请教。他们用心如此精深,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办不成?所以说:“精心习熟,鬼将告知。”并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是因为精心习熟啊!假如有宝剑良马,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观赏起来不觉疲倦。而对于嘉言懿行,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还想使自身平安,名声显扬,不是太困难了吗?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如果凭宁越的才干,又长久不停地努力,他成为诸侯的老师,难道不正应该吗?

  养由基和尹儒都是精通技艺的人。楚国朝廷中曾有一个白色的神猿,楚国善射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射中,楚王就请养由基来射它。养由基拿着弓箭去了。还没开弓,实际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白猿就应声坠落。由此看来,养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标以前就能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尹儒学习驾车,学了三年仍无所得,为此很苦恼。夜里做梦,梦见从老师那里学习秋驾的技艺。第二天去拜见老师。老师看见他,就说:“我从前并不是吝惜技艺舍不得教你,是怕你还不可教授。今天我将教给你秋驾的方法。”尹儒转身后退几步,向北再拜说:“这种技艺我昨天夜里在梦中已经学了。”他先向老师叙述自己所梦到的,梦到的正是秋驾的技艺。以上述两位士人,可算是能学习了,可以说没有什么东西能妨害他们了,这正是他们扬名后世的原因啊!

【《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的原文与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苏轼《子思论》的原文与阅读答案08-26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12-19

王安石《材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6-16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15篇03-11

“微博”阅读答案03-05

苏轼《伊尹论》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8-27

《欧阳修论作文》阅读原文及答案12-28

《宋史王安石传》的原文与阅读答案08-12

《焚驴志》阅读答案04-26

论生长阅读答案12-07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